社交禮儀是指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和國際交往活動中,用於表示尊重、親善和友好的首選行為規範和慣用形式。社交禮儀具有廣泛的內涵,包含著會麵、邀請、接待、交談、拜訪、贈受、舞會等社交方麵。掌握和運用社交禮儀知識,能夠大大提升自己的社交魅力。
一、出門在外,別忘了帶上禮儀
(一)問候禮節禮儀
問候就是在與他人相見時,以專用的語言或動作向他人詢安問好,表示善意的一種常規的致意形式。在社交活動中需要問候對方時,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1.規範問候內容
問候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可因人、因時、因事而有所區別。如每天不同時間問候客人:“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和“晚安!”與賓客見麵時應主動說:“您好,歡迎您到來!”“您好,歡迎光臨!”“您好,見到您很高興!”等等;與多位賓客會麵時,可統一對其問候,不再一一具體到每個人,例如可說“大家好!”“各位早上好!”遇到生日、節日等喜慶日子,應說“祝您生日快樂!”“祝您節日快樂!”“新年好!”等等;向客人道別或給賓客送行時,一般問候語是:“祝您一路平安!”“謝謝光臨,歡迎再來!”
2.講究問候順序
社交活動中會麵問候的先後順序是頗有講究的:主人應先問候客人;職位低者先問候職位高者;晚輩先問候長輩;男士先問候女士。在向多人問候時,按慣例可以“由近而遠”或“由尊而卑”依次進行,若對方首先向自己進行問候,則應立刻回應。
3.注意問候態度
問候客人態度要熱情、友好、真誠,做到“眼到”、“口到”、“意到”。問候時一定要正視對方的雙眼,來表示自己全神貫注;聲音清晰響亮,表現內心真誠;麵帶微笑,顯示衷心歡迎。
問候禮節是指接待客人時所用的親切,熱情而又有分寸的關切,恭候,致意的問候語。裏蘊涵著他們對對方的尊敬之意和關心、關懷之情,適時恰當的問候能為人與人之間的友好相處搭起了一座情感的橋梁。
(二)握手禮儀
握手是人際交往中常見的一種禮儀。握手作為一種社交禮儀是有一定講究的,應該注意以下禮節。
1.握手的時機。會麵、道別皆握手,此時無聲勝有聲。但何時握手,卻是一個微妙的問題,它涉及雙方的關係、現場的氣氛和交往的發展。所以,交往中應該適時把握時機,熱情握手。
2.握手的次序。握手的次序取決於不同的場合。一般來說,在公務場合握手的次序主要取決於職位、身份;在社交休閑場合主要取決於年齡、性別、婚否。握手遵循先後順序原則才符合禮儀規範。
行握手禮時,一般應與受禮者有一步之遠,起身兩腳立正,上身略微前傾,伸出右手,四指並攏,拇指張開,掌心向內,手的高度大致與對方腰部上方持平,注視對方,麵帶微笑,專心致誌,深情一握,微微上下擺動幾下,以示真誠和熱情,同時講問候語和敬意語。
3.握手時間、力度。握手力度要因人而異,把握分寸,既不能有氣無力,也不可過分用力,以不輕不重、適度為好,一般為2kg力度。一般而言,與親朋故舊握手時,力度可稍大些;與初識、異性握手時,力度要稍小些,也不能握得太緊。若握得太輕,會使對方感到你傲慢或缺乏誠意;若握得太緊,用力過大,會使對方覺得你粗魯、輕佻、不莊重。
握手時間的長短應根據對方的身份和關係來定。初次見麵者,握手時間一般控製在2~5秒鍾以內,尤其與異性握手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是失禮的表現。
握手,是見麵時最常見的禮儀。因為不懂握手的規則而遭遇尷尬的場麵,是誰也不願意遇到的。行握手禮是一個並不複雜卻十分微妙的問題。作為一個細節性的禮儀動作,做得好,它好像沒有什麼顯著的積極效果;做得不好,它卻能突兀地顯示出負麵效果。
(三)鞠躬的禮儀
行鞠躬禮時必須用右手握住帽前簷中央,將帽取下,雙手垂放,雙腳立正,雙目凝視受禮者,然後上身彎腰前傾。男士在鞠躬時,雙手應放在大腿兩側的褲線稍前的地方。女士則應將雙手放在身前腹部處輕輕搭在一起,也可放在正前方。行鞠躬禮時,頭和頸部要處於自然狀態,以腰為軸上身前傾,視線隨著鞠躬動作自然下移,禮後起身迅速還原。另外,行禮時要表情嚴肅,忌手中拎東西,施禮後與對方交談時,不必馬上戴上帽子。
一般來說,行鞠躬禮時,下彎的幅度越大和次數越多,即表示敬重的程度越大,但也要注意場合,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問候、打招呼時應施15。左右的鞠躬禮,迎客與送客時分別行30。與45。的鞠躬禮,喜慶場合行40。左右的鞠躬禮,這些場合一般隻需要行禮一次。唯在追悼會時才采用較大幅度的三鞠躬禮。
當別人向你行鞠躬禮時,同輩之間無論男士、女士雙方都應以鞠躬還禮,而長輩對晚輩,上級對下級,女士對男士,還禮可以不鞠躬,而用欠身、點頭、微笑示意以示還禮。
行鞠躬禮時,最重要的是心誠,即由衷地敬重對方才能得體。鞠躬的要領是“禮三息”,即:第一,吸一口氣後彎下上半身(或低頭);第二,在吐氣時間內完成鞠躬禮;第三,在吸氣中抬起上半身和頭,恢複行禮前的姿態。
鞠躬的禮節源自中國,但現在作為日常見麵禮節在中國已不多見,如今的鞠躬多出現莊嚴肅穆、喜慶歡樂的儀式場合,或用在向他人表示感謝、領獎、演講結束、演員謝幕,以及婚禮、悼念等特殊場合。
(四)脫帽的禮儀
在國際交往中,每逢正式場合以及一些社交場合,人們往往會向自己的交往對象行脫帽禮。在東西方國家裏,它都較為流行。所謂脫帽禮,是指以摘下本人所戴帽子的方式,來向交往對象致意。
行脫帽禮時,戴製服帽者,通常應雙手摘下帽子,然後以右手執之,端在身前。戴便帽者,則既可以手完全摘下帽子,又可以右手微微一抬帽簷代之。不過越是正規之時,越是要求完全徹底地摘下帽子。
通常情況下,男士與人見麵時,應摘下帽子或舉一舉帽子,並向對方致意或問好;若與同一個人在同一場合多次相遇時則不必反複脫帽。在進入他人居所時,客人必須脫帽。與人交談、握手或行其他會麵禮時必須脫帽。在升降國旗、演奏國歌等莊重、正規場合,應自覺脫帽。
本著“女士優先”的精神,一般準許女士在社交場合內不必摘下帽子,而男士則不享有此項特殊待遇。
(五)擁抱禮儀
在西方,特別是在歐美國家,擁抱禮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見麵禮和道別禮。多用於官方或民間迎送賓客或表示慰問、祝賀、致謝等場合。
擁抱禮視場合和關係的不同,可分為熱情擁抱和禮節性擁抱兩種。但無論是哪種擁抱禮都要注意掌握規範的姿勢:兩人相距20厘米左右,正麵對立,右手環撫於對方的左後肩,左手扶住對方右腰後側。首先各向對方左側擁抱,然後各向對方右側擁抱,最後再一次各向對方左側擁抱,禮畢。擁抱時,還可以用右手掌拍打對方左臂的右側,以示親熱。
抱禮在我國社交禮儀中尚不多用,不過在親密朋友相互表示祝賀、慰問、道別時也有采用擁抱禮。
(六)吻禮
吻禮一般分親吻禮和吻手禮兩種。
1.親吻禮
行此禮時,往往與一定程度的擁抱相結合。不同身份的人,相互親吻的部位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夫妻、戀人或情人之間,宜吻唇;長輩與晚輩之間,宜吻臉或額;平輩之間,宜貼麵。在公開場合,關係親密的女子之間可吻臉,男女之間可貼麵,晚輩對尊長可吻額,男子對尊貴的女子可吻其手指或手背。非洲某些部族的居民,常以親吻酋長的腳或酋長走過的地方為榮。在古羅馬與古波斯等國,同階級的人可以吻唇,不同階級的人隻能吻麵。
西方現代的親吻禮,在歐美許多國家廣為盛行。美國人尤其受行此禮,法國人不僅在男女間,而且在男子間也多行此禮。法國男子親吻時,常常行兩次,即左右臉頰各吻一次。比利時人的親吻比較熱烈,往往反複多次。
遇到喜事或悲傷時,一般也行親吻禮,以示真誠祝賀或慰問。行貼麵親吻禮時,應先貼一次右側,再貼一次左側。
2.吻手禮
吻手禮的受禮者隻能是已婚婦女。男士對尊貴的女士表示尊敬時,可親吻女士的手背或手指,但手腕及其以上部位是行禮時的禁區。在行吻手禮時,男士應走到女士麵前,立正垂手致意。女士若將右臂微微抬起,則暗示男士可行吻手禮,這時男士以右手或雙手輕輕捧起女士的右手,並俯身彎腰使自己的嘴唇象征性的去觸及女士的手背或手指。行親吻禮時一定要穩重、自然,落落大方,但不能發出“吮”的聲音,吻後抬頭微笑相視,再把手放下。如果女士沒將右臂抬起,則不行此禮。行吻手禮時,若女士身份地位較高,男士要彎腰作半跪式,再抬手吻之。
吻禮多見於歐美和阿拉伯國家,是人們表達愛情、友情、親情的一種見麵禮。
(七)合十禮
合十禮又稱合掌禮,通行於東南亞、南亞等信奉佛教的國家,在我國佛教信徒間也行合十禮。
行合十禮時,雙掌十指在胸前相對拚合,五指並攏向上,掌尖與鼻尖基本齊高,手掌向外傾斜,雙腿立定,筆直站立,上身微欠低頭。行禮時,合十的雙手舉得越高,越體現出對對方的尊重,但原則上不可高於額頭。一般情況同輩之間手舉齊胸,大恩大德的尊貴客人手舉鼻頜之間,禮佛時手舉可以超過額頭。
行合十禮時,可以口誦祝詞或問候對方,也可以麵帶微笑,但不可手舞足蹈,或反複點頭。在交往中,當對方用合十禮行禮時,則應以合十禮還禮。
拱手禮
拱手禮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會麵禮。目前主要在團拜、向長輩祝壽、向親朋好友喜慶祝賀、向他人表示深切感、與海外華人初次見麵表示久仰大名等場合采用此禮。
行拱手禮時應起身站立,上身挺直,雙臂前伸,雙手在胸前高舉抱拳(左手包在右手之外),自上而下或由內而外,有節奏地晃動兩三下。
點頭禮
點頭禮一般是同級或平輩間在以下一些場合運用:路遇熟人,又不便交談時;在會場、劇院、歌廳、舞廳等不宜交談之處;在同一場合多次見麵時;遇上多人而又無法一一問候時。行點頭禮時,麵帶微笑輕輕點一下頭即可。行點頭禮時應該不戴帽子。行點頭禮雖然動作很簡單,但無限深情盡在不言中,其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見麵禮節,我們在社會交往中要根據不同的對象選擇不同的見麵節,千萬不可亂用,以免弄出尷尬的事情。
(八)他人介紹禮儀規範
作為介紹者在為雙方介紹時,要注意以下禮節:
1.遵守“尊者優先知情”的規則,按順序逐一介紹。
2.要講究介紹的禮儀,為人們介紹時,最好先說明一下:“請允許我來介紹一下……”“很榮幸向大家介紹……”之類的介紹詞,切勿上去開口就講,讓人感到突如其來,措手不及。
3.要根據社交的場合、目的的不同,采用恰當的介紹方法。比如,是簡介式的還是複雜式的;是強調式的還是平敘式的;是引見式的還是推薦式的等等,不可千篇一律。
4.介紹的程度應是雙方對稱的,不可厚此薄彼,否則是失禮的。
5.要掌握分寸,實事求是,特別是涉及的職務、職稱、頭銜等一些最基本的信息,一定要真實、準確。
6.介紹別人時,儀表要端莊,表情應自然,手勢動作要文雅,除拇指外四指合攏,伸出手掌用指尖所指的方向示意,而不能直接伸出食指、用一個指頭進行指示,且眼神要隨著手勢轉向被介紹人,並向另一方點頭微笑。
7.介紹時不能背著任何一方,跟誰講話,眼睛就要注視誰。
8.介紹他人時不要使用易生歧義的簡稱,也不要使用捉弄人的話語。
介紹是人們在社交活動中最常見的禮節,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相互結識的最基本形式。介紹的作用在於它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加快人與人之間的彼此了解;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誤會;在素不相識的人與人之間起溝通的作用。
(九)自我介紹的禮儀規範
自我介紹,即將本人介紹給他人。從禮儀上講,作自我介紹時應注意下述問題:
1.自我介紹的時機
在下麵場合有必要進行適當的自我介紹。如:應試求學時、在交往中與不相識者相處時、有不相識者表現出對自己感興趣時、有不相識者要求自己作自我介紹時、有求於人,而對方對自己不甚了解,或一無所知時、旅行途中,與他人不期而遇,並且有必要與之建立臨時接觸時、自我推薦、自我宣傳時、如欲結識某些人或某個人,而又無人引見,如有可能,即可向對方自報家門,自己將自己介紹給對方。
2.自我介紹的注意事項
(1)要抓住時機,在適當的場合進行自我介紹,對方有空閑,而且情緒較好,又有興趣時,這樣就不會打擾對方。
(2)態度一定要自然、友善、親切、隨和,鎮定自信、落落大方、彬彬有禮,不能委委懦懦,又不能虛張聲勢,輕浮誇張,以表示自己渴望認識對方的真誠情感。
(3)自我介紹時還要簡潔,言簡意賅盡可能地節省時間,以半分鍾左右為佳。不宜超過一分鍾,而且愈短愈好。為了節省時間,作自我介紹時,還可利用名片、介紹信加以輔助。
(4)自我介紹的內容包括3項基本要素:本人的姓名、供職的單位以及具體部門、擔任的職務和所從事的具體工作。這3項要素,在自我介紹時,應一氣連續報出,這樣既有助於給人以完整的印象,又可以節省時間,不說廢話。要真實誠懇,實事求是,不可自吹自擂,誇大其辭。
(5)進行自我介紹,應先向對方點頭致意,得到回應後再向對方介紹自己。如果有介紹人在場,自我介紹則被視為不禮貌的。
在人際交往中如能正確地利用介紹,不僅可以擴大自己的交際範圍,廣交朋友,而且有助於自我展示、自我宣傳,在交往中消除誤會,減少麻煩。
(十)名片禮儀
1.遞送名片的禮儀
在社交場合,如果遞送名片,必須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要送到,不能隻送這個而不送那個。
在社交活動中,遇到下列情況時,需要將自己的名片遞給對方,或與對方交換名片:第一,表示自己重視對方;第二,被介紹給對方;第三,對方提議交換名片;第四,對方向自己索取名片;第五,初次登門拜訪對方;第六,通知對方自己變更情況;第七,打算獲得對方的名片。
遞送名片時,態度要謙恭、誠懇,舉止要文明、禮貌。一般情況應起身站立,走向對方,用雙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拿住名片上端的兩個角,名片正麵朝向對方,雙手遞上,眼睛注視對方,並真誠地說“請多指教”、“請多關照”、“請多聯係”。遞送名片,切不可用左手,也不能用手指夾著名片遞給別人。
名片遞送有著一定的順序。當同時與多人交換名片時,要注意“先尊後卑”和“由近而遠”的順序依次遞送。切不可挑三揀四,采用“跳躍式”的方法,特別忌諱向同一個人重複遞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