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2 / 3)

對部長級以上或地位高的人,稱“閣下”、職銜或先生。如“部長閣下”、“大使先生閣下”等。但在美國、墨西哥、德國等地沒有稱“閣下”的習慣,因此在這些國家可稱先生。對有地位的女士可稱夫人,對有高級官銜的婦女,也可稱“閣下”。

在君主製國家,按習慣稱國王、王後為“陛下”,稱王子、公主、親王等為“殿下”,對有爵位的人既可稱爵位,也可稱閣下,一般也稱先生。

對醫生、教授、法官、律師以及有博士學位的人,可稱呼他們的職務,有時可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查理教授”、“法官先生”、“律師先生”、“桑尼博士先生”、“卡特醫生”等。

對宗教界神職人員,可稱呼其宗教職位,如“牧師先生”、“阿杜拉阿訇”、“羅斯神甫”等。

在社會主義國家,人們習慣上以“同誌”相稱。在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人之間也互稱“同誌”,前麵可加上姓名或職銜,如“某某同誌”、“醫生同誌”、“主任同誌”等。

(六)接待外賓乘車禮儀

接待外賓乘車時不僅要遵守各種車輛的座次禮儀,還要注重一些乘坐車輛的細節禮儀。特別需要注意下列三個方麵的問題。

1.上下車的先後順序。在涉外交往中,尤其是在許多正式場合,上下車的先後順序不僅有一定的講究,而且必須認真遵守。

乘坐轎車時,按照慣例,應當恭請位尊者首先上車,最後下車。位卑者則應當最後登車,最先下車。乘坐公共汽車、火車或地鐵時,通常由位卑者先上車,先下車。位尊者則應當後上車,後下車。這樣規定的目的,同樣是為了便於位卑者尋找座位,照顧位尊者。

2.就座時的相互謙讓。不論是乘坐何種車輛,就座時均應相互謙讓。爭座、搶座、不對號入座,都是非常失禮的。在相互謙讓座位時,除對位尊者要給予特殊禮遇之外,對待同行人中的地位、身份相同者,也要以禮相讓。

3.乘車時的律己敬人。在乘坐車輛時,尤其是在乘坐公用交通工具時,必須將其視為一種公共場合。因此,必須自覺地講究社會公德,遵守公共秩序。對於自己,處處要嚴格要求,對於他人,時時要友好相待。

四、用禮貌成就涉外活動

(一)程序禮儀

會見分禮節性、政治性和事務性等三種。禮節性會見時間較短,話題較隨意;政治性會見一般涉及雙邊關係、國際局勢等重大涉外問題;事務性會見指一般對外交涉、業務商談等。

會談,指多邊或雙邊就某些重大問題以及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會談也可涉及洽談公務,或者對某些具體業務進行談判。會談的內容較正式,政治性或專業性較強。

會見、會談是社交禮儀的基本形式,在國際交往中較為常見。其活動程序一般如下:

1.要求會見。要求會見方應向接見方說明被會見人姓名、職務以及要求會見何人、會見目的。接見方應盡早回複。

2.接見方的安排者,應主動向對方了解上述情況,做好安排並通知有關出席人員。

3.準確掌握會見與會談的時間、地點和雙方出席人員名單,及早通知有關單位和人員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接見方應提前到達。

4.會見與會談場所的座位要安排足夠。如雙方人數較多,廳室麵積較大,則應準備擴音設備。會談如用長桌,事先應排好座位圖。現場放置座簽,座簽上的字體應配有中外文,字跡要工整清晰。

5.如要合影,應事先排好位次,人數較多則要準備梯架。位次安排應由主人居中,按禮賓次序,以主人右手為上,主客雙方間隔排好。要考慮人員身份,同時要考慮場地大小,即能否全部攝入畫麵。一般由主方人員站兩端。

6.主人應在門口迎接客人。可以在大樓正門迎接,也可以在會客廳門口,或者先由禮賓人員在大門口迎候,再引入會客室。如要合影,應安排在賓主握手之後。會見結束時,主人應送至車前或門口握別,目送客人離去後再退回室內。

7.領導人之間的會見或會談,除陪同人員和必要的翻譯、記錄員外,其他人員在安排就緒後均要退出。如允許記者采訪,也隻是在正式談話開始前幾分鍾,然後全部離開。談話期間,旁人不要隨意進出。

一般官員、民間人士的會見,安排方麵與上述相同,也應事先申明來意,約妥時間、地點,通知來人身份和人數,準時赴約。禮節性拜訪一般不要逗留過久,半小時左右即可告辭。客人來訪後,應伺機回訪。如客人為祝賀生日、節日等喜慶日來訪,可暫不回訪,而在對方節日、生日時前往探望祝賀。

(二)座次禮儀

在國際社交禮儀活動中,會見、會談是較正規的活動,要求慎重對待,其重點在於座位的安排。下麵分別介紹一下會見和會談的座位安排方式。

1.會見的座次

會見一般安排在會客室或辦公室。通常賓主各坐一邊,也有穿插坐在一起的。某些國家的會見還有其獨特禮儀程序,如雙方簡短致辭、贈禮、合影等。我國習慣在會客室會見,客人坐在主人右邊,翻譯和記錄員坐在主人和主賓的後麵。其他客人按禮賓順序在主賓一側就座,主方陪同人員在主人一側。座位不夠時可在後排加座。

2.會談的座次

會談通常用長方形、橢圓形或圓形桌子,賓主相對而坐,以正門為準,主人坐背門一側,客人麵向正門,主談人居中。我國習慣把譯員安排在主談人右側,但有的國家也讓譯員坐在後麵,一般應尊重主人的安排。其他人按禮賓順序左右排列。記錄員可安排在後麵,如會談人數少,也可安排在前排就座。

如會談長桌一端向正門,則以入門的方向為準,右為客方,左為主方。

多邊會談,座位可擺成圓形、方形等。

小範圍會談,有時隻設沙發,座位按會見座次安排。

(三)禮節要求

會見、會談的禮節要求比較正規,因此要特別注意。主要分為介紹、握手、談話三項。

1.介紹

(1)正式會見,應由第三者介紹。介紹時要自然得體,要有禮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點點。

(2)介紹有先後之別。應把身份低、年紀輕的介紹給身份高、年紀大的,把男子介紹給婦女(我國傳統介紹方式則相反)。介紹時,除婦女和年長者外,一般應起立;在會談桌旁可不必起立,被介紹者隻要微笑、點頭即可。

(3)在我國,一般由引見人先將外賓向我方人員介紹,然後將我方人員向外賓介紹。如果外賓是知名人士(如國家元首等),就隻將我方人員向外賓介紹。介紹時,應將雙方姓名、職務介紹出來,稱呼可酌情而定。

2.握手

握手是大多數國家相互見麵和告別的禮節,在國際交際場合,運用最普遍,一般在相互介紹和會麵時握手。

(1)在會見、會談場合,在雙方介紹完以後,可相互握手,寒暄致意。關係親近的可邊握手邊問候,甚至兩人雙手長時間握在一起。在一般情況下,輕握一下即可。但年輕者對年長者,身份低者對身份高者則應稍稍欠身,雙手握住對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與婦女握手時往往隻輕握一下婦女的手指部分。老朋友可以例外。除特殊原因外,不要坐著與人握手。但如果兩人相鄰或相對而坐,可以微屈前身握手。

(2)握手應由主人、長者、身份高者、婦女先伸手,客人、年輕者、身份低者見麵先問候,待對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時握手注意不要交叉。男子在握手前應先脫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時雙目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要看著第三者握手。但按西方傳統,位尊者和婦女可以戴手套握手。作為主人,主動、熱情、適時握手是很必要的,這樣做可以增加親切感。軍人戴軍帽與對方握手時,應先行舉手禮,然後再握手。

3.談話

(1)在國際交往中,同外賓會見、會談時,要落落大方,誠懇自然。同時注意內外有別,不要強加於人,自吹自擂。

(2)外賓談話時,不要輕易打斷,要給對方充分表達思想的機會。要麵向外賓,注意傾聽,不可隻和我方人員或譯員私下嘀咕,也不要作出心不在焉或閉目養神狀。談話聲音應高低適中。如沒有聽明白,不妨再問一遍。如發覺外賓對我方談話有未領會的神情,應及時通過譯員解釋清楚。

(3)與外賓談話,要實事求是。稱讚對方不宜過分,自己謙虛也須適當。不要打聽外賓的私事,更不要以對方的生理特征為話題。涉及對外事項和外賓的各種要求,如無把握,不得擅自表態許諾。我方的內部安排,未經許可,不得向外賓透露。自己不清楚的事不要隨便答複。答應了的事,一定要設法辦到。

五、參加儀式繁多的活動

(一)涉外開幕儀式禮儀

在涉外交往中,有關國家的政府、組織或企業單位之間的重要內容就是中外雙方舉行的各種儀式。因此,掌握儀式中的禮儀是十分必要的。

開幕式中包括各種各樣的展覽會,如經濟建設成就展覽會、商業性的博覽會、文化藝術展覽會等。還有工程項目的動工以及竣工典禮和交接儀式的情況與開幕式相似。

開幕式一般由經辦方主要負責人員主持。涉外開幕式則由東道國主持,邀請有關國家的代表團或國家大使參加;也有由某國展覽團主持,邀請東道國有關官員出席。重大的展覽會開幕式或重要工程的落成典禮,作為東道國國家領導人往往會出席。這樣的儀式較為隆重,而一般小型展覽的開幕式,則比較簡單。

開幕式除雙方有關人員參加外,可酌情邀請各國駐當地的使節、外國記者等參加。在隆重的開幕式上,會場懸掛兩國國旗,有的還要演奏國歌。致詞完畢後,剪彩就開始了,這種儀式通常是由東道國或某國展覽團人員中身份最高的官員或知名人士剪彩,當然也有賓主雙方各一位或各兩位人士剪彩的。接著參觀展覽,有時參觀完畢還要舉行酒會招待。

(二)涉外簽字儀式禮儀

在涉外交往中,有關國家的政府、組織或企業單位之間經過談判,就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內的某些重大問題達成協議時,一般需舉行簽字儀式。不同的的簽字儀式各有特點,在我國國內舉行簽字儀式通常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麵的禮儀問題。

1.要布置好簽字廳,並作好有關簽字儀式的準備工作。在我國國內舉行的簽字儀式,必須在事先布置好的簽字廳裏舉行,絕不可草率行事。

2.要確定好簽字人和參加簽字儀式的人員,簽字人由簽字雙方各自確定,但是他的身份必須與待簽文件的性質相符,同時雙方簽字的身份和職位應當大體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