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袖錘除害(1 / 3)

姓名:阿合馬

籍貫:不詳

所任官職:中書平章政事

非正常死亡方式:被銅錘打碎腦殼

●銅錘裂腦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月十七日,中書省突然接到皇太子真金要回大都做佛事的消息——忽必烈和真金在當年二月份按慣例離開大都,啟程前往上都避暑——中書平章政事阿合馬覺得很奇怪,但他素來懼怕太子真金,因此不得不匆忙率領屬官,前往東宮門前迎接。

當日晚間,阿合馬以下,包括中書左丞郝禎、右丞張惠在內的中書省大小官員齊集在東宮前麵的廣場上,翹首以待。天色漆黑以後,終於等來了一列隊伍,雖然燭影朦朧,看不太清,但從護衛的儀仗可以判斷出,那正是皇太子真金等一行人。

隊列最前麵一人騎著高頭大馬,身穿華貴的服裝,雖然麵孔隱藏在陰影裏,但想必就是太子真金了。真金並沒有直接進入東宮,他在距離宮門約有半箭之地停了下來,朝門口望望,問左右道:“那是中書省的官員嗎?叫他們的平章政事前來回話。”

一名屬官鞠躬領旨,然後快步跑了過來,招呼阿合馬說:“太子殿下叫相公過去,有所訓示。”阿合馬不敢怠慢,急忙整理衣冠,小跑著來到真金馬前。他跪下磕了一個頭,才站起身,就遭到真金好一頓斥罵,說他陷害忠良、貪贓枉法,還搜刮民脂民膏,使得天下的百姓饑餓貧困,甚至流離失所。阿合馬聽得後背冷汗直冒,又不敢抬起頭來直視真金,有所反駁。正在進退兩難的時候,先前招呼他的那名太子屬官突然一牽他的衣袖:“相公請隨我來。”

阿合馬茫然不知所措中,就被這名官員牽著袖子,來到了街邊一個最為陰暗的角落裏。他正想詢問這名官員拉他到這裏來有何用意,突然發現對方伸手從袖口裏取出一件金屬器具來。阿合馬定睛一看,隻見那是一柄碩大的銅錘,還沒等他反應過來,銅錘已經攜著一陣勁風直掃向他的腦門!

銅錘到處,“噗”的一聲頭開腦裂,連鮮血帶腦漿全都噴濺出來。權傾天下的大元宰相阿合馬連哼都沒能哼出一聲,就栽倒在牆角邊,再也不動了。直到臨死前的最後一刻,阿合馬大概還在心裏琢磨:“太子突然回京,是來尋我晦氣的嗎?他會矯詔罷免我的職務嗎?不過他不敢殺我,隻要我不死,等陛下回鑾,我就還有複出的一天……”

他根本不可能料到,自己的施政已經搞到天怒人怨,恐怕除了皇帝忽必烈和自己的黨羽以外,天下人無不想食自己的肉,寢自己的皮,定欲殺之而後快。太子真金更是早就想取阿合馬的性命了,隻不過,此次動手的卻並非真金本人……

●斂財的能手

阿合馬是他的名字,他並沒有姓,因為他是回回人,回回人大多是無姓氏的。關於阿合馬的故鄉,以及他最早何時發跡,擔任過哪些低級職務,現在全都無從考證了。隻知道他在忽必烈稱大汗的次年,也即蒙古中統二年(1261年)擔任上都同知,負責上都及其周邊地區的軍務統籌和對外交涉工作。次年(1262年),漢人軍閥李璮發動叛亂,旋即被鎮壓,從此以後忽必烈對漢人就多存了一個心眼,大力提拔出自西域的官員來製約漢官勢力,阿合馬就屬於第一批被提拔的回回官僚,被調到中央,領中書左右部,兼諸路都轉運使。

這個時候的阿合馬,已經一步登天接近宰相的位置了,主要分管財政事務。漢人士大夫遵從儒家教誨,從來重德不重利,很少有合格的財政方麵的人才,回回人則不同,回教各國一直管理鬆散,中央隻是牢牢抓住地方上的稅收大權,其它都可以放任,所以收稅往往是回回官僚的拿手好戲。從成吉思汗征服中亞細亞開始,就有大批回回官僚得到重用,主要負責地方上的稅收和中央的財政管理。阿合馬,就是回回人中百年難得一見的財務天才。

阿合馬才一上任,就仔細研究蒙古帝國管轄下各地的物產狀況,設定新的稅收計劃。中統四年(1263年),他上奏忽必烈,提出河南鈞州、徐州等地富產鐵礦,必須加大力度鼓勵冶鐵,並將冶鐵事業由官方完全掌控起來。在他的大力倡導下,全國每年鑄鐵一百零三萬七千斤,其中光鑄造農具就有二十萬件之多。

有了農具,就能大力發展生產,生產發展起來了,自然國家的稅收也就豐足了,國庫也就充實了。忽必烈對阿合馬的成績非常滿意,中統五年(1264年),把中書左右部都合並入國家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任命阿合馬為中書平章政事——阿合馬從此就擔任蒙古帝國的宰相,前後近二十年,一直到他被殺死為止。

照理說一國的宰相,是不應該再負責具體事務的,然而一方麵忽必烈對阿合馬的財政管理能力非常讚賞,舍不得讓他放手,另方麵,蒙古帝國初期的管理機構還很簡單,國家大事也不過人事、軍事、財政三項而已,忽必烈正在和兄弟阿裏不哥為了爭奪大位而戰,又準備大舉南下滅宋,軍費來源這種大事,也總得落到宰相頭上,幫忙獻計畫策,因此,專門設立一個機構叫“製國用使司”,由阿合馬兼領。忽必烈的意思很明確,你這個宰相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給我搞錢,有了足夠的錢我才能打仗。

阿合馬完全明白忽必烈的用意,從此以後,他就一門心思撲在財政稅收上,千方百計地從百姓手裏搜刮錢財,以供忽必烈填飽他的征服欲望。首先在賦稅方麵,阿合馬絞盡腦汁想出新花樣、新名目,增加了很多正額外的稅條。至元五年(1268年),忽必烈派大將阿術、劉整率兵南下進攻襄陽,開始了滅宋之役,因為戰爭持續時間較長,農民負擔加重,一些地方官員就上奏請求減免賦稅,但是阿合馬認為這會導致“國用不足”,堅持按舊額征收。農民在他的政策下,無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其次,阿合馬實行官辦鑄鐵,鑄造的農具也都官賣,這固然為國庫增加了收入,但官營鐵場隻集中在幾個地區,農具運送到遠處,價格越壘越高,百姓普遍難以承受,甚至根本無力購買,乃至耽誤了耕種。此外,阿合馬還通過控製貨幣,大搞通貨膨脹,從而搜刮了無數錢財。

北宋初年,四川民間開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宋仁宗開始改由官府印製發行,到宋哲宗的時候因為濫發而開始貶值。金人也曾一度用過紙幣,蒙古人占領中原地區後隨之仿效,忽必烈才登基就發行了“中統元寶交鈔”。然而這種紙幣貶值得更快,因為阿合馬看紙幣的發行根本就不用本錢,於是大量印製,利用這一卑劣手段來吸收社會上的財富。於是,“鈔輕物重”,蒙元統治區內通貨膨脹日益嚴重,國庫倒是因此充實了不少。

忽必烈與阿裏不哥爭位取勝,完全是依靠了漢地官僚和武裝的幫助,因此他的政權一開始就遵循漢法來架設國家機構,大批漢族官僚充斥其中,自然會對阿合馬這種涸澤而漁的做法產生反感。而阿合馬方麵,也感覺疊床架屋的漢式機構束縛了自己的手腳,使自己無法徹底行使職權,無法搜刮更多的財物。因此,阿合馬和漢族官僚以及蒙元貴族內部的漢法派的矛盾日益加深。至元五年(1268年),蒙古帝國初設禦史台,以監督和彈劾各級官員,阿合馬大為恐慌,數次上奏請求撤除這一機構,都因漢法派的阻撓而沒能得逞。

當時蒙元貴族中漢法派的代表人物,一是皇太子真金,二就是丞相安童。

●阿合馬和安童的鬥爭

安童是成吉思汗麾下名將木華黎的玄孫,原本是忽必烈的親軍“怯薛”之長,至元二年(1265年)升任中書右丞相——蒙元以右為上,右丞相也就是首相了。安童非常尊重漢族士大夫,受儒家影響很深,積極協助忽必烈推行“漢法”,因此是漢法派的重要後台。

無論從出身民族、所建功勳,還是從和皇帝的親疏遠近來比較,阿合馬都完全不是安童的對手。他不敢和安童直接對著幹,也沒本事立刻把安童趕下台,就陰謀策劃,妄圖架空安童,則自己就可以為所欲為了。至元六年(1269年),阿合馬上奏說安童功勳卓著,應該升任太師——太師是最高級的朝官名號,卻沒有實際權力,隻相當於一個高級顧問。因為忽必烈正需要用到安童,就沒有準奏,阿合馬的陰謀破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