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合馬如此陷害忠良,漢法派隻好依靠皇太子真金來和他作鬥爭。真金本就擔任中書令兼樞密使,他是阿合馬的頂頭上司,也是半個主子,然而忽必烈大權獨攬,太子並不實際主持政務。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漢法派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巧妙的活動,終於說服忽必烈,把國家日常事務都交給真金處理,最後向他報告結果就行了。真金上台後,積極推行漢法,阿合馬很難再作惡,但因為忽必烈的寵信,真金也暫時無法徹底扳倒阿合馬。
●王著為天下除害
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月,漢法派的重臣、畏吾兒人廉希憲病重,真金派侍臣前去慰問,廉希憲叫侍臣帶話給真金說:“我個人的病雖重,一切可聽天由命,不勞太子掛心。我唯一擔心的是,現在奸臣專權,小人們阿諛附和,誤國害民,這才是最危險的國家的大病。請太子想辦法盡快除掉病根,否則病情越來越重,總有一天會不可救藥的。”
然而真金為人軟弱,雖然痛恨阿合馬,卻因為害怕觸怒忽必烈,一直都不敢下手除掉這個奸賊。真金想要逐步剝奪阿合馬的權力,同時說服忽必烈正視阿合馬的罪行,然後再下狠手。就這樣一拖再拖,阿合馬始終也不倒台,他的斂財政策依舊在實行,國內日益民不聊生。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名叫王著的千戶站了出來,下定決心,即便自己因此丟了性命,也要讓蠹國大奸阿合馬身首異處!
王著是東平人,字子明,當時擔任益都千戶之職。他為人輕財仗義,不拘小節,在各行各業裏都交了很多朋友,尤其和一個民間的宗教首領高和尚最為投契,兩人相約刺殺阿合馬。當時擔任中書平章政事兼樞密副使的漢官張易也和兩人有所往來,張易還把高和尚推薦給忽必烈,說他身懷秘術,能夠役使鬼兵,打敗敵人。忽必烈將信將疑,在派司徒和禮霍孫領兵北征的時候,也讓高和尚和王著同行,要和禮霍孫尋找機會測試高和尚的秘術。
高和尚當然不會什麼役使鬼兵的秘術,但他自有一套脫身之策。在試驗無效後,高和尚詐稱死去,四十天後卻又再現人前,假說是複生,這套鬼把戲還真把和禮霍孫給蒙騙過了,一時間,大都百姓們都認為高和尚是羅漢降世,無不對他頂禮膜拜。
王著和高和尚就利用百姓的盲從來拉攏人心,趁便聯絡各地豪傑,終於在至元十九年(1282年)聚集了八十多人,準備刺殺阿合馬。正好當年二月,忽必烈、真金父子按慣例離開大都,前往上都避暑,留下阿合馬和張易鎮守都城,處理政務。於是三月十七日,王著首先控製了居庸關,然後偽造皇太子儀仗向大都進發。
他們先派兩名蕃僧前往中書省,說當晚真金和國師要回京做法事,同時王著也親自去見阿合馬,通知皇太子將至的消息,並命令全體中書省官員都必須前往東宮門前迎接。中書省的官員見兩個和尚言語支吾,東宮的屬官又都不認識他們,懷疑有詐,於是鎮守東宮的忙兀兒、張九思、高觹等人就聚集兵馬,準備嚴防奸細進入東宮。然而阿合馬並不知道這個消息,他素來懼怕真金,匆忙派郎中脫歡察爾出城迎接,自己召集屬下官員,一起在黃昏前後趕到了東宮門口。
王著還偽造了真金的詔書,派人前往密見張易。張易接到詔書非常興奮,急忙點集兵馬前來接應。高觹在路上見到張易的兵馬,更為疑惑,就問張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張易敷衍說:“到晚上你就知道了。”高觹一再詢問,張易才貼著耳朵小聲告訴他說:“皇太子今晚要來殺阿合馬。”
且說脫歡察爾等數騎才出大都城門,就碰到了正打算進城的假太子一行人,為怕消息泄露,假太子責罵他們無禮,當場全部殺死。這支隊伍乘著夜色進入大都西北的健德門,然後來到東宮的西門叫關。此時張九思、高觹等人已經進入東宮防守,因為皇太子平日從不來往此關,懷疑是假冒的,堅持不肯開門。假太子無奈,隻好轉向南門,正好碰到了阿合馬等中書省的官員們。
因為夜色昏暗,燭火搖曳,阿合馬不辨真假,被假太子叫到了馬前,一頓斥責以後,王著就把阿合馬拉到一旁,用早就準備好的、藏在袖中的大銅錘,結果了這個誤國害民的權奸。然後他們又同樣誆來了尚書左丞郝禎和右丞張惠,並將他們一個殺死,一個綁縛起來。
中書省的官員們跪的東宮南門前,看到眼前發生的這一幕,人人心驚膽戰,卻誰都不敢有所行動。還是宮內的張九思看出有詐,大呼報警,於是東宮守衛亂箭齊發,隨即衝殺出來,假太子一行人立刻潰散。混亂中,很多人都被當場擒獲了,王著卻根本不逃,挺身受縛。兩天後,高和尚也在高梁河上被擒。
大都百姓聽說阿合馬被殺,無不歡欣鼓舞,就連窮人也紛紛典當衣服,換了酒來痛飲慶祝,大都城內所有藏酒,三日內竟然銷售一空。然而忽必烈在上都聽聞此事卻暴怒如狂,立刻派樞密副使孛羅、司徒和禮霍孫、參政阿裏等人回大都去徹查此事。阿合馬十七日晚間被殺,二十一日,王著、高和尚和遭到牽連的張易全都被處死,王、高二人還被亂刀剁成了肉醬。
王著在臨刑前麵不改色,視死如歸。他高呼道:“我王著為天下除害,今日雖死,將來必定會有人記述、歌頌我的事跡!”死時年僅二十六歲。
●漢法派的失敗
通過審理刺殺阿合馬一案,樞密副使孛羅搜集到很多阿合馬貪贓枉法的證據,一一上呈給忽必烈。忽必烈這才恍然大悟,怒氣衝衝地說:“沒想到這家夥如此奸惡,王著殺他是對的!”下令發掘阿合馬的墳墓,在大都通玄門外戮屍,還縱使猛犬去吃他的肉。上起朝廷官員,下到平民百姓,無不聚攏圍觀,鼓掌稱快。阿合馬的子侄也都被逮捕斬首,家產盡數抄沒,其餘黨羽,大部分都被免官罷黜。
阿合馬可謂一代巨奸,然而他貪汙公款、侵吞國庫,是忽必烈最終剖其棺、戮其屍的緣由,卻不是王著等人殺他的根本原因。他為忽必烈聚斂財富,以備發動內外戰爭,完全不顧百姓的死活,這才是天下官僚百姓都恨其入骨的根本原因。
許多漢族士大夫所以歸附蒙古統治者,是想在中原地區建立一個雖由外族統治卻由漢法治理的太平國家,在傾心於儒家文化的忽必烈和傳統蒙古貴族阿裏不哥爭位的時候,全靠這些漢法派官僚幫助忽必烈贏得了勝利。此後忽必烈重用阿合馬,不斷破壞他自己苦心建立起來的漢式統治機構,這些漢法派就又靠攏真金,想利用真金的力量獲取最終勝利,完成自己的理想。
阿合馬是回法派的代表,回法派和漢法派就其根本來說,沒有誰對誰錯,誰正義誰邪惡的區別,都是秉持了各自的政治理想,想把國家建設得更好。然而忽必烈的根據地在中原地區,其後滅亡南宋,控製了大片漢族疆域,治理漢人,用回法派那一套是完全行不通的。忽必烈為了自己的擴張野心,完全看不清這一點,而阿合馬就利用了皇帝的這種心理,大肆排除異己,全力推行自己涸澤而漁的主張。
阿合馬刻剝百姓,任人唯親,甚至殺害忠良,這些忽必烈未必不清楚,但他全都可以容忍,隻因為阿合馬理財有方,可以填飽他擴張的野心。一直等到孛羅揭發出阿合馬侵吞國庫,為自己斂財的罪證,忽必烈這才勃然大怒,連死人都不放過,要拉出來都門戮屍。其實阿合馬對於整個蒙元帝國的危害非常劇烈,其貪汙隻占了很小一部分,但因為隻有這很小一部分才真正觸動到忽必烈的神經,所以他才能在活著的時候肆無忌憚而始終不倒台。
其實阿合馬雖死,禍患卻並未清除,蒙元朝廷對國民生計的管理一直延續阿合馬涸澤而漁的政策,此後忽必烈又任用盧世榮、桑哥等人斂財,他們下手之狠,罔顧民生,比阿合馬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南宋雖然已經滅亡,忽必烈的野心卻遠未終止,他還想征服日本、占城、安南、緬甸和爪哇等國,窮兵黷武,仍然需要理財專家來幫助自己搜刮民脂民膏。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漢法派的最大靠山、皇太子真金去世了,真金的死標誌著漢法派的徹底失敗。從此以後,蒙元政治一直延著阿合馬、盧世榮等人開創的亂局滑落下去,最終跌下深淵,蒙古貴族在中原的統治沒能超過一百年,就被趕回了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