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杯毒酒(1 / 3)

��_�\u0018\\姓名:脫脫

籍貫:不詳

所任官職:太師、中書右丞相

非正常死亡方式:飲毒酒而亡

●流放途中的毒酒

元順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正月,私鹽販子出身的張士誠在高郵稱皇帝,國號大周,年號天佑。當年九月,元朝太師脫脫親統大軍南下征討張士誠。脫脫想要從張士誠開刀,一舉把割據江南各地的反元勢力盡數剪除,所以征調諸王和諸省兵馬都來會合,連西番、西域各軍全都千裏迢迢地殺奔江南而來,所部號稱百萬,當真是旌旗蔽日,聲威煊赫。

十一月份,脫脫大軍殺到高郵城下,張士誠派兵迎敵,因為眾寡懸殊而遭到慘敗,於是他退入城中,緊閉城門,再也不敢露頭了。脫脫一麵把高郵城團團圍住,一麵分派諸將攻克了六合、鹽城、興化等地,眼看張氏大周政權危如累卵,隨時都可能徹底傾覆。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十二月份,突然有一名朝廷特使來到脫脫軍中,把一份聖旨交給脫脫。根據最近朝中所發生的一係列變故,不用閱讀聖旨就能猜到,那一定是順帝聽信了奸臣哈麻的讒言,下詔罷免脫脫的主將職務。於是參議龔伯遂就對脫脫說:“常言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況且丞相離開大都的時候,皇帝曾經給您密旨,要您剿平江南亂黨,您現在隻需要按著密旨的意思繼續進兵就好了。先別打開這道詔書,一打開,則大事去矣!”

脫脫長歎一聲:“天子下詔,我如果不肯聽從,則君臣之義何在?”於是不聽龔伯遂的建議,打開聖旨來宣讀。果然,聖旨上責備脫脫出兵三月有餘,耗費無數錢糧,卻不能剿平叛匪,下令剝奪脫脫的一切職務,送往淮安路(今江蘇省淮安市)拘押。

脫脫讀過聖旨,磕頭謝恩道:“我是個愚蠢的人,全仗著天子寵信,才被委以軍國重任。我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懈殆,擔心自己無法勝任。現在終於可以放下這份重擔了,這全都是皇帝陛下的深恩厚德呀!”

這番言不由衷的感恩的話,本是當時官場上的慣例,沒有人真會相信,認為脫脫甘心交出兵權。當時客省副使哈剌答就憤憤地說道:“丞相您一走,我們必然全都沒有活路呀!反正是死,我寧可今日死在丞相您的麵前!”說完話,竟然真的拔刀自刎了。

然而脫脫終於還是交出了兵權,隨即離開高郵,策馬向北方奔去。還沒等他來到淮安路,第二道聖旨又下來了,將其改押亦集乃路(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東南)——從東南直到西北,這確實是真正的流放了。

等到次年(1355年)三月,朝中大臣紛紛上書,列舉脫脫及其兄弟也先帖木兒的罪狀,認為把他流放到西北邊陲,這種懲罰實在是太輕了——脫脫是蒙古人,蒙古人本就生活在草原大漠上,把他送回草原,那能算是流放嗎?於是順帝下詔,命令押送脫脫前往雲南大理宣慰司鎮西路(在今雲南省德宏自治州盈江縣東北)。

就這樣,堂堂大元宰相就又千裏迢迢從西北遷往東南——其實他前此應該還沒能走到亦集乃路,就被迫轉向南下。大概七、八月份,脫脫來到了大理騰衝,當地知府高惠前來拜見,先是慨歎了一番忠臣遭到誣陷,被流放來這麼偏遠的地方,然後表示說:“相爺客居寂寞,我有一個女兒,想要獻給相爺作侍妾,服侍您的起居。您也不必前去鎮西路了,就在這附近起一座院落隱居,有我的保護,沒有人敢加害於您。”

高惠本是好意,但卻被脫脫一口回絕了。脫脫說:“我是一個罪人,怎敢有非份之想呢?”堅決不肯停留,要繼續南下。高惠碰了一鼻子灰,心生惱恨,他本想脫脫此人頗有才能,雖然暫時遭到流放,難保他日不會官複原職,脫脫素來恩仇快意,自己如果攀上這棵大樹,還怕他日不會飛黃騰達嗎?然而自己一番心意卻遭脫脫拒絕,高惠惱恨之下,就派出鐵甲騎兵尾隨脫脫,當他走到一個名叫阿輕乞的地方的時候,突然團團包圍了驛舍。

眼看脫脫就要死於這等小人之手,突然又有一道聖旨頒下,賜給脫脫毒酒,要他就地自裁——這一來倒是省了高惠的事情。於是大元宰相脫脫向北跪拜,含淚喝下了毒酒,很快就一命嗚呼了。

脫脫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曾經權傾朝野,天下也都譽為“良相”,為何竟會遭到流放甚至賜死的下場呢?他更料想不到,原來最後那道催命聖旨竟然是假的,是進他讒言的哈麻矯詔賜他一死……

●蔑爾乞惕的伯顏

要說脫脫,就必須得先從他的伯父伯顏談起。伯顏出自蔑爾乞惕部,誕生在一個煊赫的蒙元貴族家庭,年僅十五歲的時候,就做了懷寧王海山的侍衛。海山乃是元成宗鐵木兒的侄子,長時間受命鎮守北方,以監視反對中央政權的草原諸王,伯顏跟隨著海山南征北戰,屢立功勳。

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元成宗鐵木兒去世了。成宗的太子比他早死,因此在應該立誰繼承皇位的問題上,朝中重臣分為兩派,相互攻訐。最終右丞相哈剌哈斯一派獲得勝利,他們所支持的就是海山及其同胞兄弟愛育黎拔立八達。因為愛育黎拔立八達距離大都較近,所以哈剌哈斯就迎接他入京主政。

這個時候海山還在漠北作戰,聽到皇帝病逝的消息後率領三萬精兵兼程南下,才走到一半就又聽說自己兄弟已經搶先了一步,不禁大為惱怒。於是他先轉往成吉思汗的龍興之地哈剌和林(在今蒙古國境內),在此地大會諸王駙馬,要他們支持自己。就在這次大會上,海山賞賜給伯顏“把阿禿兒”的稱號,也就是“勇士”的意思。

聽說手握重兵的兄長有所行動,愛育黎拔立八達甚感恐懼,不敢登基稱帝,隻稱“監國”,派使者前去通知海山:“我隻是先幫您占著位子,防備別人前來搶奪,我本身並沒有當皇帝的意思,就算要當皇帝,也該排在大哥你後麵呀。”於是當年五月,海山來到上都開平(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裝模作樣搞了一次諸王推舉的大會,隨即登上寶座。兄弟兩個商量好了,愛育黎拔立八達讓出大都城,海山則冊立兄弟當皇太子,將來百年以後,就傳位給兄弟,而等愛育黎拔立八達去世後,再把皇位還給自己的侄子,也就是海山的兒子。

海山就是元武宗。

元武宗上台後,大肆打擊報複當初不肯擁立自己為帝的宗室大臣們,同時,他也大力提拔自己的親信,全都授予高官要職。伯顏因此被拜為吏部尚書,後改任尚服院使,再升禦史中丞。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十一月,伯顏當上了尚書平章政事,可以算是副宰相之職了。

元武宗在位不到四年就病逝了,傳位給自己的兄弟愛育黎拔立八達,也就是元仁宗。可是仁宗背棄了對兄長的誓言,登基沒多久就立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而把武宗海山的兒子和世瓎封為周王,趕到雲南去了。伯顏本是武宗的老親信,也曾一度做過周王的常侍府常侍。

延祐七年(1320年)正月,元仁宗駕崩,太子碩德八剌繼位,就是元英宗。三年後(1323年),英宗被奸相鐵木迭爾的黨羽所刺殺,晉王也孫鐵木兒即位,改年號為泰定,因此史稱“泰定帝”。

泰定帝在位五年也去世了,皇太子年齡還小,朝中再起紛爭。簽書樞密院事燕鐵木兒謀立周王和世瓎,因為和世瓎距離太遠,就先派人前往江陵去迎接他的兄弟懷王圖帖睦爾。

當時伯顏正擔任著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大致相當於河南省副省長的職位吧。當年八月,燕鐵木兒派明裏董阿等人前往迎接圖帖睦爾,路過河南,因為伯顏乃是武宗的舊臣,就跑去找他商量。伯顏歎息道:“你們所要迎接的,乃是我故主的兒子啊。我當年受武宗皇帝深恩厚愛,常思報效。現在我已經是朝廷重臣了,跟著你們一起幹迎立之事,不是為了追求更進一步的升官發財,是為了天下大義。你們放心,我不會猶豫的。”

於是伯顏就計點倉庫存糧存錢,做好應變的準備。可惜河南省庫房裏的存貨不多,他就要求各州各縣的百姓預交明年田租,同時向商人告貸,甚至截留東南各省送往大都而路過河南的賦稅。有錢以後他就招募兵馬,修繕城防,防備朝中反對周王或者懷王登基的勢力舉兵來攻。一切準備妥當,伯顏派親信蒙哥不花前去迎接懷王,同時派羅裏前往大都對燕帖木兒說:“您隻要把大都的事情處理穩妥就好,河南都交給我了。”

伯顏的副手、參政脫別台反對他這樣做,勸說道:“現在皇太子和蒙古精銳兵馬都在上都,我怕咱們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大事無法成功。咱們重要的是在混亂的時局中保住性命,別的千萬可別多想呀。”因為伯顏對他的話嗤之以鼻,脫別台就想殺死伯顏,結果反為伯顏所殺。伯顏吞並了脫別台的兵馬,隨即把就圖帖睦爾迎入河南,然後跟同北行,進入大都城。

當年九月,丞相倒剌沙在上都迎立年僅九歲的皇太子阿速吉八繼位,同一時間,懷王圖帖睦爾也進入大都城,登基稱帝,就是元文宗。文宗加封伯顏銀青榮祿大夫的榮譽頭銜,不久後更拜為太尉。

在伯顏等人的奮戰下,大都的兵馬很快就殺敗了上都的兵馬,最終倒剌沙投降,天順帝阿速吉八死在亂軍之中。文宗隨即派人前往西方迎回自己的哥哥周王和世【王束】繼位,就是元明宗。然而明宗繼位還不到一年,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文宗以皇太子的身份再次登上寶座——現在普遍認為,明宗是被文宗和燕帖木兒等人聯手毒死的。

公元1329年八月,伯顏升任中書左丞相,正式當上了宰相,旋即文宗複位,又封他知樞密院事。據說文宗認為伯顏擁立之功實在太大,必須給予厚賞,於是就把世祖忽必烈的重孫女卜顏的斤下嫁給伯顏,讓他和皇室聯了姻。至順二年(1331年)八月,封伯顏為浚寧王。

●大丞相

元文宗時代,掌握朝政的乃是擁其繼位的燕鐵木兒,伯顏算是燕鐵木兒的副手。後來文宗去世,燕鐵木兒和伯顏擁立明宗之子懿璘質班,是為元寧宗。寧宗在位僅四十三日就病死了,他們又迎來其庶兄妥歡貼睦兒繼位,也就是元順帝。

順帝本是元明宗的私生子,在皇位爭奪過程中陰差陽錯地當上了皇帝,根基淺薄,根本就鎮不住群臣。於是近臣阿魯輝帖木兒就勸他裝傻避禍,說:“天下大事都可交給宰相決定,如果陛下親自辦理,萬一出問題就會背負惡名,皇位也就不穩了。”因此順帝就躲在深宮不肯露麵。

時隔不久,燕鐵木兒去世,順帝就拜伯顏為中書右丞相、太師,加封秦王,同時還拜燕鐵木兒的弟弟撒敦為太傅、中書左丞相,封榮王,燕鐵木兒的兒子唐其勢為禦史大夫,封太平王。這三位宰相雖說就官位來看是以伯顏為尊,但燕鐵木兒家族依舊掌握著實權。

太皇太後卜答失裏為了控製順帝,就拉攏燕鐵木兒家族,把燕鐵木兒的女兒答納失裏嫁給順帝做了皇後。順帝和皇後之間本就沒有什麼感情,他非常寵愛高麗女子奇氏,結果奇氏三天兩頭被嫉妒心很重的皇後毒打,順帝敢怒而不敢言。

就這樣,伯顏想在朝中鬥垮燕鐵木兒家族,順帝也想廢黜皇後答納失裏,兩人目標相近,逐漸走到了一起。等到撒敦病逝以後,伯顏和唐其勢兩人間的矛盾逐漸激化起來,唐其勢甚至對人抱怨說:“天下本是我家的東西,伯顏算什麼東西,位置竟然在我之上,實在可恨!”唐其勢和他的兄弟塔拉海合謀,打算殺死伯顏,廢黜信任伯顏的順帝。

至元元年(1335年)六月,政變終於發生了。唐其勢親自領兵殺入宮禁,沒想到消息泄露,被伯顏搶先做好準備,把他和他埋伏在東郊外的兄弟塔拉海全都擒獲了。伯顏下令把唐其勢兄弟斬首示眾,唐其勢攀扯著宮殿內的欄杆,高聲叫道:“先帝有詔,寬恕臣父子九次死罪,陛下為何食言?!”順帝喝道:“謀反叛逆,興兵犯闕,你還想活命嗎?”

唐其勢被斬以後,塔拉海掙脫束縛,逃入內宮,躲在姐姐、皇後答納失裏的裙子底下。伯顏衝入內宮,毫不猶豫地揪出塔拉海來,一刀將其砍死。答納失裏還想向順帝求情,但伯顏說:“哪有兄弟謀反,姐妹也跟從行動的呢?皇後此舉,不可饒恕!”當年七月,他下令用一杯鴆酒把皇後給毒死了。

一舉鏟除了唐其勢及其黨羽,伯顏從此專擅朝政。而殺掉了皇後答納失裏,得以把心愛的奇氏冊封為皇後,順帝對此也大為滿意,從此更為寵信伯顏。至元五年(1339)十月,順帝下詔封伯顏為“大丞相”——此時的伯顏,已經成為大元帝國的首相了,同時他還手握兵權,總領蒙古、欽察、斡羅思等諸衛親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