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脫道德品格很高尚,並不貪戀權勢,但他辦事能力有限,同時還極度的迷信。且說至正四年(1344年)初,脫脫受命兼領宣政院,這是一個管理宗教事務的官職,很多喇嘛、和尚就趁機向他提出,請求恢複早已被裁撤的僧司,理由是:“各郡縣的百姓都過得很苦,仿佛生活在地獄中一般,需要我們的拯救。”脫脫知道設置僧司將會騷擾百姓,給民眾帶來更沉重的負擔,於是一口否決了:“如果我恢複僧司,和在地獄中再設一個地獄又有什麼分別?”
時隔不久,脫脫突然染病,日漸消瘦下去。他認為這肯定是否決喇嘛和尚們的建議所導致的惡果,於是就去求神算命。算命者告訴他,這幾年的流年對他不利,最好遠離紛繁的朝政,於是脫脫就上書辭去宰相的職務。順帝一開始不肯答應,脫脫先後上了十七份表章,順帝無奈之下,才隻好蓋章同意。順帝想封脫脫為鄭王,賞賜無數財寶,都被脫脫婉言推辭了。
脫脫更化,肯定會得罪某些人,他主動交出權力,其實就是慫恿這些敵手來報複自己。果然,脫脫下台以後不久,別兒怯不花繼任為中書右丞相,立刻把矛頭指向脫脫。因為脫脫的名聲太響,朝野愛戴,別兒怯不花不敢貿然動手,於是退而求其次,上書大說特說馬劄兒台的壞話,於是順帝下詔把馬劄兒台流放甘肅。
大概因為前此“大義滅親”,彈劾生父的舉動,有悖於儒家禮法,脫脫想要挽回因此造成的不良影響,所以一聽說父親被流放,馬上表示願意同往。他一路照顧著父親,緩緩向甘肅走去,端茶送水,極盡孝道。父子兩個才到甘肅,順帝又下詔,把馬劄兒台的流放地改為更偏遠的西北地區,隨即因為很多朝臣的諫阻,重新改為甘肅。馬劄兒台年紀大了,經不起這份折騰,於當年的十一月終於病死了。不久後順帝聽說了脫脫一路上的行為舉止,頗為他的孝心所感動,於是又將其召回了大都。
至正八年(1348年),脫脫被拜為太傅,負責教導太子,管理東宮事務。這個時候,朝中黨爭激烈,太平、哈麻等人互相攻訐,哈麻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勢,一力保舉脫脫。於是第二年(1349年),太平等人遭到罷免,脫脫第二次當上了元朝的中書右丞相。然而等他重新回到宰相的位置上,舉目四望的時候,卻發現朝局已經混亂不堪,很難複振了。
●變鈔與開河
脫脫離開相位五年有餘,其間阿魯圖、別兒怯不花、朵兒隻等人先後擔任中書右丞相,這些人能力有高低,忠奸有分別,但全都沒有脫脫一般改革舊製的魄力,朝政日益腐敗。本來元朝的統治就已經接近傾垮的邊緣了,或許隻有靠漢法派全麵掌權,休養生息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挽救敗亡的命運,可惜脫脫執政時間並不長,雖然重用了很多漢族士大夫,卻不能使政策穩固地延續下去。脫脫一下台,蒙元貴族依然故我,於是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加上天災不斷,各地暴動此起彼伏。
最大的天災就是黃河泛濫。脫脫辭相的這五年間,黃河三次決口,淹沒農田村莊無數,河間、山東兩地鹽運司所轄的鹽場也都泡了湯,引發元廷嚴重的財政危機。因為洪災,黃泛區大批百姓流離失所,加之朝廷賑災不力,於是難民們紛紛揭竿而起,比如山東的私鹽販子郭火你赤,山西的曹七七,等等。
天下如此紛擾,元廷內部卻因黨爭而攻訐不止,亂作一團。別兒怯不花、太平、韓嘉納、禿滿迭兒等十人約為兄弟,結黨營私,利用彈劾馬劄兒台的機會把脫脫趕出了大都。康裏人哈麻、雪雪兄弟本是元寧宗的乳母之子,素為順帝寵信,他們在脫脫擔任宰相的時候拍馬逢迎,脫脫一下台,立刻受到別兒怯不花一黨的攻擊。兩派爭鬥的結果是哈麻、雪雪被罷免,太平、韓嘉納等人則被貶官,算是打了個兩敗俱傷。
因為黨爭,朝中大批官員都被免職或者貶官,因為哈麻一直在順帝麵前說脫脫的好話,於是脫脫得以重新回到宰相的位置上來。不知道是出於私心,想要打擊報複曾經反對過自己的官員,還是為了公義,為了鏟除更化的阻力,總之脫脫才一上台,就大肆迫害太平等人,把太平流放去陝西,別兒怯不花流放去山東,韓嘉納和禿滿迭兒則都被殺。哈麻、雪雪等人則不但官複原職,不久後還得到提升和重用。
脫脫複相以後,雖然想要繼續推行更化政策,卻不得不先解決河患和財政問題,然而就在這兩個重大問題上,他的補救措施操之過急,反而引發了更大的動亂,並且最終宣告了自己和大元王朝的滅亡。
首先是財政問題,想要充實國庫,最快捷的方法就是變更鈔法。元朝大量發行紙幣,紙幣和銅錢同時使用,依靠發行新的紙鈔的方法,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財政危機。然而順帝時代,紙幣本就已經貶值得很厲害了,再靠變更鈔法斂財,怎可能不造成社會的大混亂和大動蕩呢?
至正十年(1350年)四月,左司都事武琪首先提出變鈔,並且得到了吏部尚書偰哲篤的支持。脫脫會集中書省、樞密院、禦史台等部門長官開會商議,以集賢殿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呂思誠為首的很多官僚都提出反對意見,但先後被脫脫壓製了下去。脫脫本人是支持變鈔的,因為他認定除了這個辦法外,更無良方以挽救國家財政。
於是脫脫一意孤行,實行變鈔。朝廷發行新的紙幣“至正交鈔”(其實隻是在舊中統交鈔上加蓋新的“至正”印以混充新鈔),每貫價值銅錢一千文,與舊用的至元交鈔兌換比率則為一比二。此外還鑄造至正通寶錢,和曆代舊錢並用。
鈔法變更沒有多久,整個社會都引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據說在大都城中麵值五百貫的紙幣還買不到一鬥糧食。至於地方上,則往往倒退回以物易物,百姓都放棄了使用紙幣甚至銅錢。國庫因為變鈔而暫時度過了危機,但這些危機並沒有因此消亡,而是轉移到了地方上,轉移到了百姓們身上。變鈔之策可以說是徹底失敗了。
變鈔的同時,脫脫還準備花大力氣治理黃河。都漕運使賈魯在經過實地勘測後,提出一整套治河方案,工程浩大,賈魯認為“不動大的手腳,則河患永不能停息。”賈魯的計劃原本是正確的,但當時社會動蕩,百姓流離失所,飯都吃不飽,誰還願意去參與那麼大規模的國家工程呢?
脫脫再次不聽取任何反對意見,一意孤行,決定治河,他自信滿滿地說:“從來事有難為,就象病有難治,河患自古以來就是難治之病,但我今天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把它治好!”他知道河患一日不除,饑民、“盜賊”問題一日不能根治,所以打算破釜沉舟,一舉把所有社會問題都通過開河來個大規模的整治。
然而,最終是所有社會問題通過治河來了個大規模的爆發。且說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廷任命賈魯為工部尚書兼總治河防使,征汴梁、大名等地的十五萬民工,以及廬州等地的二萬名士兵前往治理黃河。經過一百九十天的整治,河患終於暫時平息了下來,然而隨即就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元末農民大起義。
●自毀長城
元末有一首曲子這樣唱道:“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愚賢。哀哉可憐!”
通過變鈔和開河兩番舉措,使得脫脫從“賢相”變成了“奸佞”。且說當時在河南、江淮一帶流傳著一種名叫“白蓮教”的宗教,據說這種宗教源出佛教淨土宗,後來又與彌勒宗等派別相融合,主張吃素念佛,虔誠祈禱,就會有“彌勒佛下生”、“明王出世”,拯救蒼生,消災救厄。因為很多農民暴動都借用了白蓮教的思想,於是被元政府咒罵為“食菜事魔”,遭到鎮壓——甚至連明教、祆教等宗教也受到牽連。
這一擴大打擊麵,白蓮教在民間的傳播隻有更為迅速,醞釀著規模更大的農民起義。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劉福通、杜遵道等人響應了曆史趨勢,暗中在開河工地上埋下一尊獨眼石人,並且到處傳播民謠說:“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就這樣,通過開河,民工們被組織了起來,進而被挑唆發起了暴動。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韓山童等人在白鹿莊聚眾三千,殺白馬黑牛,祭告天地,準備起事。雖然因為消息泄露而遭到官兵的圍剿,韓山童被殺,但劉福通等人逃了出去,隨即在潁州發動起義。起義軍人人頭裹紅巾,稱“紅巾軍”或“香軍”,很快就蔓延到中原各省。
元廷派兵鎮壓紅巾軍起義,但屢屢失敗,於是脫脫就派兄弟禦史大夫也先帖木兒率領大軍前往征剿。然而也先帖木兒是個徹底的廢物,十餘萬大軍才走到汝寧沙河(在今河南境內),半夜突然鼓噪起來,也先帖木兒不及查問實情,竟然上馬掉頭就跑,一口氣逃回了大都。
脫脫護短,沒有處罰也先帖木兒,因此朝野上下的壓力紛至遝來,令他不堪重負。就連順帝也不再信任脫脫了,某次疾言厲色地問他說:“你曾經說天下太平無事,現在國內半數地方都有紅巾,丞相打算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萬般無奈之下,脫脫隻好親自出馬。至正十二年(1352年)八月,他親率大軍出征徐州,進攻芝麻李所部紅巾軍。脫脫此人在用兵方麵還是頗有才能的,加上兵馬眾多,很快就攻克了徐州,殺死芝麻李,並且進行了野蠻的大屠殺。隨即元軍又在河南、江西等地取得部分勝利,紅巾軍起義進入了低穀。
然而在此前後,很多不屬於紅巾軍體係的暴動也紛紛出現,比如張士誠、方國珍,等等。其中張士誠起於泰州,很快就攻克了高郵等地,並且自稱皇帝,國號大周,年號天佑。為了討伐張士誠,至正十四年(1354年)九月,脫脫再次領兵南征,並且順利地包圍了高郵城。然而他料想不到,就在這個時候,朝中正醞釀著一個趕他下台的大陰謀。
陰謀的策劃人就是哈麻,他在脫脫的幫助下升任中書右丞,後改宣政院使,卻仍不滿足,心生怨恨。哈麻自認為自己是脫脫複相的大功臣,然而脫脫信任汝中柏等漢法派官僚,沒有把哈麻擺在僅次於自己的位置上。於是哈麻開始尋找更穩固的靠山,他看中了皇後奇氏和奇氏所生的兒子愛猷識理達臘。
哈麻對脫脫說,應該建議皇帝立愛猷識理達臘為皇太子,但是脫脫不肯答應,反駁說:“那原本的太子怎麼辦?”脫脫因此得罪了奇氏母子,這母子兩人全都權力欲旺盛,此後多次想推翻順帝自立,現在謀為太子隻是第一步而已。於是奇氏母子就和哈麻勾結起來,屢屢在順帝麵前說脫脫的壞話。
據說哈麻一黨曾向順帝推薦了西番僧伽磷真,教順帝“演揲兒”法(漢譯為“大喜樂法”),這是一種密教合璧雙修的養生法門。傳統認為這種邪法講究男女混雜淫樂,讓宮女裸舞,稱“天魔舞”,毫無羞恥之心,直接把順帝給帶壞了。然而事實上那隻是一種宗教儀式而已,即便不能理解,也不應該多加詬病。況且順帝本就不大理會朝政,他在後宮養生也好,淫樂也好,對國家又能有多大損害呢?
按照中國傳統的說法,君主不需要聰明,更不需要主政,隻需任命合適的宰相人選,然後把國政都交給宰相管理,自己加以監督就可以了。如果順帝真能把內外大事都交給脫脫,或許元朝還能多苟延殘喘個幾年吧。
然而通過這些宗教儀式,造成的唯一惡果是順帝日益疏遠脫脫,同時極為信任哈麻兄弟。脫脫自己也手軟,汝中柏曾勸他除掉哈麻,他卻總是猶豫不決。等到脫脫二度領兵南征,哈麻立刻被順帝任命為中書平章政事,當上了副宰相。於是哈麻指示禦史彈劾脫脫:“出師三月,毫無功勞,卻把國庫的資金都取而自用,把朝廷的官員當成自己的親隨,兼之其弟也先帖木兒卑鄙無能,有罪卻不受懲處,實在罪大惡極。”順帝聽信了讒言,同時也害怕脫脫變成第二個伯顏,於是下詔免除脫脫的兵權。
就這樣,發生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脫脫被罷官流放,哈麻還怕他再爬起來,到時候饒不了自己,幹脆假傳聖旨,一杯毒酒要了脫脫的性命。這杯毒酒殺死了脫脫,同時也徹底傾覆了大元朝的江山。十年以後,有禦史上書順帝說:“奸臣陷害忠良,以致於臨陣換將,軍勢不振由此發端,錢糧空耗由此發端,盜賊橫行由此發端,生靈塗炭由此發端。假使脫脫不死,當今天下還會如此混亂嗎?!”
脫脫死後十二年,大都終於被北伐的明軍攻克,順帝北逃,元朝就此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