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千古巨貪(1 / 3)

姓名:和珅

籍貫:北京

所任官職:領班軍機大臣

非正常死亡方式:被逼自縊

●懷才誤此生

清朝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駕崩於紫禁城養心殿。其實乾隆在三年前就已經退位了,傳於自己的第十五個兒子、嘉親王愛新覺羅·顒琰,是為嘉慶皇帝,自己改稱太上皇。據說乾隆非常崇拜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因為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乾隆覺得自己不應該超過祖父,所以在位六十年就玩了出禪讓的鬼把戲。所以說隻是一場鬼把戲,因為乾隆雖然名義上退居二線,實際上仍然牢牢掌握著權力。可以說,直到他駕崩以後,已經繼位三年掛零的嘉慶皇帝才終於得以親自主政。

嘉慶皇帝親政之初,大清朝的宰相是誰呢?清朝采取群相製,一開始延續明朝製度,朝廷大臣掛內三院(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大學士的稱號,他就是宰相,所以內三院也被稱為“內閣”。到了康熙朝,內閣職權越來越輕,真正的宰相還必須多掛一個“南書房行走”的頭銜,南書房是皇帝的禦書房,所謂南書房行走,就是說可以隨時進入皇帝的禦書房,商議和彙報國家大事。

雍正朝,南書房行走的權力也降低了,當時為了軍事行動的需要,雍正皇帝設立了一個親信秘書機構,叫做“軍機處”,軍機處的辦事員,也就是皇帝的秘書,被稱為軍機處行走或者軍機章京,此外還找一些朝廷重臣掛“軍機大臣”的頭銜領導軍機處的工作。所以到了這個時候,軍機大臣就變成真正的宰相了。

嘉慶皇帝繼位的時候,軍機處設有多位軍機大臣,也就是有多個宰相,其中資格最老,權力最大的稱為領班軍機,是滿洲正白旗人阿桂。嘉慶二年(1797年),阿桂去世,軍機大臣重新論資排輩,領班軍機也就是首相的位置落到了和珅手中。

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寵臣,他從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在軍機大臣上行走”(相當於見習的軍機大臣),進入軍機處以來,擔任清朝的宰相二十餘年,一直高高在上,幾乎沒有經過什麼大的波折。雖然很長一段時間內阿桂都是領班軍機大臣,論職務和品級壓在和珅頭上,但阿桂多次領兵出征,朝中大事多由和珅說了算。阿桂有首相之名,卻未必有首相之實,和珅才是乾隆朝後期的第一位宰相。

和珅當宰相的時候得罪了很多人,所以靠山乾隆皇帝一死,立刻就有人跳出來彈劾他。嘉慶皇帝表麵上依然信任和珅,派和珅和睿親王淳穎一起主持乾隆的喪事,暗中卻開始剪除和珅的黨羽,想把這個權相一舉幹掉。乾隆是初三駕崩的,初四嘉慶就發出上諭,以征剿白蓮教起義不力為藉口,把與和珅最要好的另一位軍機大臣福長安免了職,隨即他就讓和珅和福長安在乾隆靈前守護,沒有宣召,不得擅自離開。

初五,在嘉慶的暗中授意下,給事中王念孫等官員紛紛上書彈劾和珅,說他貪贓枉法、貪汙舞弊、擅權橫行。於是到了初八日,嘉慶正式革除了和珅的各項職務,將其押入大牢,嚴加審訊,並派儀親王永璿、成親王永瑆等人查抄和珅的家產。這一查抄,可不得了,據說在和珅家中搜出價值八億兩白銀的財寶,竟然相當於清政府十年以上的財政收入!

十一日,嘉慶宣布和珅的二十項大罪,隨即和文武大臣會商,看該怎樣處罰和珅?根據大臣們的意見,和珅如此罪大惡極,應該淩遲處死,而同案犯福長安則應判斬首示眾。然而嘉慶考慮到和珅終究是領班軍機大臣,他雖然罪有應得,但朝廷用如此重刑處罰一名宰相,實在有失臉麵,於是法外開恩,賜和珅自裁。

就這樣,一丈白綾被送到了獄中,和珅仰天長歎,自知精明了一輩子,到老卻栽在一個年輕皇帝的手中,看起來不可能哀告求活了。據說他最後吟了一首詩,說:“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生。”然後就以白綾自縊,了結了性命。

“懷才”雲雲,和珅果真有才嗎?當然,從廣義的角度來考慮這個“才”字,能夠爬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他肯定是有才的,然而這才體現在了什麼地方?是如民間所說,和珅毫無本事,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全靠會拍乾隆皇帝馬屁這一份“才”,才得以飛黃騰達的嗎?不管怎麼說,和珅進入軍機處的時候,乾隆剛剛邁入老年,這家夥統治中國一甲子還多,統治前、中期號稱“盛世”,總不會是個糊塗皇帝。一個並不糊塗的皇帝,能夠容忍一個馬屁精長達二十多年的歲月,而依然恩寵有加嗎?

事情似乎並沒有那樣簡單。

●是誰之過歟

和珅是滿洲正紅旗人,老姓為鈕祜祿氏,表字致齋。他算是開國功臣之後,父親常保還當過福建副都統,是正二品的封疆大吏。不過和珅還沒成年就父母雙亡了,家道中落,小時候的生活很清貧。雖說按照規定,他可以承襲三等輕車都尉的爵位,不過爵位這種東西隻代表著你沒官沒業還能有一筆數量不大的俸祿可拿,和珅是不大可能靠這個爵位來出人頭地的。

《清史稿》上說,和珅年輕時候是個“文生員”,生員就是秀才,說明他沒能考取舉人。按照清朝的科舉製度,隻有考中了舉人才具備當官的資格,秀才也有例外情況可以當官的,但最高也就從知縣當起,並且此後就不大有機會攀升了。

當然,作為滿洲人的和珅,完全可以繞過科舉製度而進入官場。滿洲功臣子弟可以承襲爵位,有爵位就能擔任相應的官職,三等輕車都尉雖然不是高級爵位,按規定則具備了當三品官的資格。隻是清朝中後期冗官冗員非常嚴重,哪有那麼高的空缺給一個沒父沒母沒靠山的三等輕車都尉呢?

根據史料記載,和珅邁入仕途後,首先被授予三等侍衛,這是一個五品的武職,也就是皇帝的警衛員,平常站站崗,巡巡街而已。此後不久,他被挑選出來補進了“粘竿處”。粘竿處的正式名稱為“尚虞備用處”,因為傳說皇帝夏天被知了吵得睡不著覺,這個機構的成員必須扛著長竹竿去粘捉知了,所以有了這樣一個俗名。事實上,粘竿處是雍正皇帝設置的一個準特務機構,負責搜集情報,監督百官。

和珅是二十三歲的時候被授任為三等侍衛的,轉入粘竿處的年份不詳。然而僅僅過了三年,乾隆四十年(1775年),也就是他二十六歲的時候,突然就被乾隆皇帝看中了,擢升為禦前侍衛、正藍旗滿洲副都統——這已經是一個手握實權的中高級官職了。以和珅的年齡和身世,他怎麼能夠這樣一步登天當上高官的呢?史無確載,但是有幾段野史軼聞可資參考。

有一種說法,當乾隆還在當皇子的時候,曾和父親雍正身邊的一個女人勾勾搭搭——有說那隻是一名普通宮女的,也有說是雍正的寵妃馬佳氏的——此事為雍正的皇後所知,就處死了那個女人。據說乾隆撫屍悼念,咬破中指,滴了一滴血在那女人脖子上,祈禱說:“希望你轉世投胎,咱們還能在一起。”

隔了很多年,某次乾隆發現一名年輕侍衛容貌清秀,看著非常熟悉,他靠近了查看那侍衛的脖子,呀,竟然真的有一點紅痣!於是乾隆相信這名侍衛定是年輕時候相戀的那個女人轉世,從此把此人調到身邊,恩寵有加——這個人就是和珅。

和珅相貌清秀,那是真的,他和乾隆的關係有點不清不楚,不尷不尬,也很有可能。然而投胎轉世之說太也無稽,而即便不理會投胎,說這一切都是巧合,那也荒誕得完全無法令人置信。

第二種說法,是說某次乾隆想要出行,結果發現禦用黃傘竟然沒有準備好。乾隆大怒,隨口喝問道:“虎兕出於匣,龜玉毀於櫝中,此誰之過歟?”這是《論語》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老虎、犀牛從籠子裏跑了出來,珍珠寶玉壞在盛裝的匣子裏,這是誰的過錯呢?身旁的侍衛大都嚇得不敢出聲,隻有和珅大著膽子回答說:“這是相關負責人員的過錯。”

乾隆一看,耶,身邊竟然有個年輕侍衛懂《論語》,還敢於回答我的喝問,回答得也很得體,於是就把和珅叫過來,考問他的學識,結果和珅問一答十,使乾隆非常高興。當時滿洲貴族入關久了,大多驕奢淫逸,不務正業,有學問的挑不出幾個來,乾隆好不容易發現了一個,立刻當作寶貝,從此就開始重用和珅。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可能性。此外還有說乾隆是在巡遊過程中閑來無事,隨口詢問身邊的侍衛和珅,因為和珅回答得體,知識豐富,才被乾隆看上,和上述那個故事也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之,和珅這個人是很有才的,據說他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文字,好讀書,能作詩,擅書法,雖然這些本事都未必是頂尖的,但各門各類兼於一身,別說滿洲人裏了,就算漢人裏麵也找不出幾個來。因此一旦有機會和乾隆搭上話,乾隆一定會重用和珅,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奴才和宰相

和珅的升遷之路簡直就象坐了直升飛機,沒有加速、滑行,直接就爬到了頂點。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也就是在當上正藍旗滿洲副都統的第二年,和珅升任戶部侍郎,也就相當於財政部副部長,隨即就進了軍機處,成為副宰相。此外和珅還掛了好幾個兼職,包括內務府大臣、步軍統領、崇文門稅務監督,等等,職務從財政到軍事,文武雙跨。

乾隆如此重視和珅,和珅有做出過什麼成績來嗎?史書上所記載和珅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查處李侍堯一案,此事發生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當年和珅年僅三十一歲。

李侍堯字欽齋,漢軍鑲黃旗人,也曾經是乾隆寵信的重臣,當時擔任雲貴總督一職。雲南按查使海寧向和珅揭發李侍堯貪汙受賄,並且還帶動雲南一省的官員貪贓枉法,和珅彙報給乾隆,乾隆就派和珅與戶部侍郎喀凝阿一起前往調查此事。和珅到了雲南,先裝作遊山玩水以麻痹李侍堯,隨即突然逮捕了李侍堯的仆人,嚴加審訊,掌握了大量真憑實據。

於是李侍堯被撤職查辦,最後判了個“斬監候”,也就是死緩。乾隆本想讓和珅繼任為雲貴總督的,但考慮到揭發李侍堯是和珅的授意,調查李侍堯是和珅主導,現在再讓和珅去代替李侍堯,恐怕朝野會傳出某些謠言,於是就改派福康安去了雲貴。和珅失去了唯一一個外放機會,從此他就一直呆在中央,沒有去當過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