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千古巨貪(2 / 3)

和珅此後還當過戶部尚書、兵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國史館正總裁等職,可以說,朝廷內外各個衙門,就沒有幾個和珅沒有掌過印,管過事的。不僅如此,他的兒子豐紳殷德年僅六歲,就被乾隆指定了娃娃親,把自己最為心愛的十公主許給和珅做兒媳婦。和珅和乾隆從此做了親家,兩人的關係更為親密了。

就算和珅有才,也不至於受到乾隆如此寵信呀,他究竟靠的什麼本事才能讓乾隆這個並不算糊塗的皇帝,好象被灌了迷魂湯似的,對他一直信任不疑呢?從表麵上來看,和珅“善體上意”,是他在乾隆朝一直不倒的最大法寶。

對付乾隆這種皇帝,光靠拍馬屁是沒有用的,你必須能夠揣摩皇帝的心意,皇帝想辦什麼事情,指個大概方向,你就能給辦得妥妥貼貼的,皇帝不想辦什麼事情,你就算辦了也得預先給自己找到很好的藉口。在這方麵,和珅是做得非常成功的。

乾隆是個好大喜功的皇帝,喜歡鋪張,喜歡擺闊,喜歡出巡,還喜歡附庸風雅,寫字作詩,自命為“十全老人”。他老子雍正辛辛苦苦積攢出來一點銀子,到乾隆中後期已經揮霍得差不多了,國庫幾次瀕臨空倉的邊緣。和珅專投乾隆所好,乾隆作詩,他也作詩,君臣兩人還經常來往唱和;乾隆寫字,他也寫字,並且刻意模仿乾隆的書法,乾隆甚至多次讓和珅代筆題字。乾隆的書法不過二流,詩歌三流都算不上,純以數量取勝,但能夠模仿二流書法和唱和三流詩歌的和珅,其真實的文學藝術造詣,恐怕還在乾隆之上吧。

乾隆篤信喇嘛教,和珅也陪著皇帝修持密宗。乾隆對他的母親很孝順,和珅也就事事體察上意,在搞太後萬壽慶典等活動上費盡了心機。乾隆花錢如流水,和珅就想著法子幫他摟錢,盡量讓乾隆想搞的各種活動全都風風光光。可以說,到了乾隆晚年,如果離開和珅,他簡直寸步難行,想幹什麼都幹不了——沒錢哪——在這種情況下,他怎麼可能不寵信和珅呢?

清朝的時候,漢族官僚見了皇帝要自稱“臣”,滿洲官僚則稱“奴才”,這是由滿洲入關前的社會生活結構所決定的。和珅就是乾隆最忠心的奴才,他雖然貴為宰相,但據朝鮮《李朝實錄》中記載,每當乾隆咳嗽想吐痰的時候,和珅都會親自去端過痰盂來接著。曆朝很多皇帝都不大信任自己的大臣,尤其是宰相,君權和相權之間經常爆發激烈的鬥爭,但在乾隆看來,和珅不過是自己的家奴而已,就象宦官一樣都是就在自己身邊的最可親近之人,而不是當朝一品的宰相,所以他不會對和珅有所猜忌。

因為和珅長時間掌著內務府的印,內務府就是皇家的財政管理機構,而不是國家的戶部。最早的國家官僚體製都是由君主個人或其家族的內部管理機構轉化而來的,因為滿清快速崛起,它的一整套國家管理體製還保留著很多相當原始的因素,內務府的職權範圍很廣泛,權力很大,就是其中一點。管理內務府的和珅,看上去也確實就是皇帝的家奴,而非國家的宰相。

那麼,和珅除了體察上意,就沒有別的本事了嗎?

●君臣相得

光會體察上意是不夠的,還要能夠把皇帝想辦的事情或者交待的事情做得妥妥貼貼,才能長保祿位不倒。和珅這個人是很會理財的,他不大會節流,但是很會開源,為乾隆皇帝的好大喜功提供了充足的財政資源。

和珅從哪裏幫乾隆摟錢呢?主要的來源是京城和各省的官員們。為了乾隆的私欲,和珅號召各地官員都要捐出銀子來證明自己的忠心,此外,他還設計了一項奇特的“議罪銀製度”。

所謂議罪銀,就是犯錯的官員可以花錢抵過,隻要不是謀逆大罪,交出足夠的銀子,少的數十兩,多的數十萬兩,就可以罪減數等,甚至免於處罰。其實這套花樣不是和珅的新發明,早在漢代就有以錢抵罪的先例,不過當時並沒有製度化,和珅使其明白成文,變成了一項令人啼笑皆非的國家政策——甚至還可以預先存上一筆議罪銀,等到東窗事發的時候再使用。

最可惡的是,這些議罪銀子並不歸入國庫,而是存入內務府,成為皇帝個人的收入,專供乾隆揮霍。這種製度從表麵上看起來,是從官員們身上摟錢,但實際上官員們的錢又從哪裏來?光靠俸祿是無法抵消較重的罪過的,最終全都要從百姓們身上盤剝。而且議罪銀製度無疑是放任甚至慫恿官員們刻剝百姓,可以說,和珅的這些摟錢的手段,從根本上敗壞了清朝的吏製,加速了政治腐朽的進程。

但是這一“惡政”,並不能全算在和珅頭上,乾隆皇帝更要負主要責任。乾隆並不糊塗,但他到了晚年,往往為了自己的私欲而置國家民生於不顧,同時還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太平盛世不會到頭。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內閣學士尹壯圖上書說現在吏製腐敗,“督撫們聲名狼藉,官員們都逢迎上司,百姓無不皺眉歎息”。乾隆一聽這話可就火了,立刻責問尹壯圖,是否實有所指?他還自詡執政五十餘年來勤政愛民,如果吏製腐敗確如尹壯圖所言,“難道朕五十多年來一直都受到蒙蔽嗎?”

乾隆沒有受到蒙蔽,他自己心裏清楚著呢。尹壯圖請求前往各省調查,乾隆以避免驚擾地方為名,把欽差將要達到的消息預先通知各省官員,同時還指示和珅派出自己的親信慶成作為尹壯圖的副手,暗中和地方官互通聲氣,讓他們預作準備,讓欽差什麼都查不出來。這種自欺欺人的把戲,乾隆竟然玩得甚為高興,等尹壯圖空手回來以後,就指責他危言聳聽全是為了升官,吹噓說當代的風氣更比康熙、雍正兩朝為優。

沒有乾隆撐腰,和珅是不敢罔顧民生,到處摟錢的,而沒有和珅幫忙斂財,乾隆也無從大手大腳地花錢。所謂君臣相得,其實是君臣兩人勾結起來盤剝百姓,挖空國庫。不過和珅也並不僅僅靠著盤剝百姓來搞錢,他自己也開店、經商,東挪西湊,卻仍然填不飽乾隆貪得無厭的欲望。為了粉飾太平,乾隆經常找藉口豁免百姓的賦稅,但官員們普遍貪腐,皇帝又不時開口向官員們要錢,百姓的負擔是不會因為豁免錢糧這種表麵文章而減輕的。皇帝這樣做所造成的惡果,隻能是國庫越來越空,內務府倒越來越飽滿。

據說內務府曾經年年虧空,和珅管事後卻立刻扭虧為盈,可見和珅是頗有理財本領的,隻是他掙的永遠趕不上乾隆花的快,從某種角度來說,和珅作為宰相,統管國家的財政,同時也要管理皇帝自己的私庫,來回倒騰,他雖然貪汙斂財,卻並不見得真有閑情和餘裕去花天酒地。

●一分為二看和珅

對於和珅此人,必須一分為二來看。一方麵,他是非常有才能的,除了善於理財,搞經濟工作以外,他在司法、民族、外交、文化等很多方麵也作出過相當值得稱道的貢獻。比如說,當乾隆七十大壽的時候,西藏活佛六世班禪把一封書信送往北京,表示願意親自進京,為乾隆慶賀壽誕。書信是用藏文寫的,滿朝文武中隻有和珅一人精通藏族文字,讀得懂此信。因此乾隆就又讓和珅兼任理藩院尚書一職,主管蒙古、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的地區的事務。

再比如,乾隆在位的時候想要集合古今圖書,編一部總集,以此來炫耀自己的治世如何宏偉,文化事業如何發達——這部總集就是著名的《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的第一任總編纂是於敏中,第二任是英廉,第三任就是和珅。雖說總編纂並不親自編書,不過負責一些協調和監督工作,但對於這部文化瑰寶的創建,和珅也算作出了相當卓越的貢獻。並且還有傳說,《紅樓夢》最初就是由和珅發現,並且推薦給乾隆皇帝的。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肅回民蘇四十三等人揭杆起義,乾隆派拉旺多爾濟、海蘭察、額森特等將前往征剿,同時讓宰相和珅和阿桂前往督師。正趕上阿桂有病,耽擱了幾天,就讓和珅先隨大軍出征。清軍和回民武裝交戰,遭遇挫折,阿桂來到軍中詢問和珅緣由,和珅說:“都是將領們不聽調遣所致。”阿桂大怒道:“不聽調遣的都該斬首!”隨即親自分派各路兵馬進剿,諸將無不凜遵將令。阿桂轉過頭來質問和珅:“他們都很聽話呀,你說的不聽調遣的是誰?”

那年和珅才三十二歲,以前根本就沒有上過戰場,而阿桂是多年宿將,在軍中威望很高,諸將聽阿桂的不聽和珅的,原本也是正常的事情。不久乾隆怕兩個欽差呆在軍中,軍令無法統一,就把和珅調了回來——經過此事,和珅把阿桂恨得牙癢癢的。

由此可見,和珅的軍事才能有限,沒有立過什麼軍功。刨去這一條,在國家大政的方方麵麵,他都曾經付出過努力,並且做出了一定的成績。

這是和珅的一個方麵,另一方麵,和珅此人被斥為一代奸相,除了幫助乾隆斂財外,史書上還主要記載了以下兩條劣跡:一,打擊和自己不對付的官員,對於這些官員,他總是很巧妙地尋找機會,故意激怒乾隆,讓乾隆下詔治其人之罪;二,收受賄賂,並且包庇那些賄賂他的官員,這些官員即便犯了罪,和珅也會不遺餘力地為其開脫,開脫不了的就故意拖延對這些官員的懲罰,以等待乾隆怒氣稍息以後可以找到轉機。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禦史曹錫寶彈劾和珅的家奴劉全蓋房子超過了製度——在封建時代,對各階層的服裝、財產、房屋都有規定,身份低微的人,是不能穿著名貴衣服,占有過多田產,或者建造過於龐大的住宅的。曹錫寶的奏章呈上去,乾隆立刻派人調查,但和珅及時通知劉全,讓他把大房子給毀了,終於躲過一劫。關於這件事,有沒有乾隆故意回護和珅的因素存在呢?那是很有可能的,否則和珅未必能夠及時銷毀罪證。

還有一件事情與此類似,就是另一名禦史謝振定因為看到和珅家人所乘坐的轎子逾越了製度,就當街把那輛車子給燒了。從來上梁不正下梁才歪,和珅的家人都敢如此胡作非為,可見和珅當時在朝中的聲勢是多麼煊赫,為人是多麼強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