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 / 3)

《老人與海》reference_book_ids\":[7348276720933276734,7307572126565796891,7280468232627031094,7339810822459231294,7229640721232301090,7262632620146560015,7294565313851427892,7259645557759544375,7227006892877286459,7301631302648728614,7280468232601865272,7307491965392653375,7109726400138972190,7025500157605071902,7340153953792822334,7329737975892298814,7109046350301367310,7299671004274494514,6989187508193987592,735688503450403129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39,\"start_container_index\":4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32},\"quote_content\":\"《荒野的呼喚》reference_book_ids\":[6989926486929050637]}],\"5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start_container_index\":5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quote_content\":\"《老人與海》reference_book_ids\":[7348276720933276734,7307572126565796891,7280468232627031094,7339810822459231294,7229640721232301090,7262632620146560015,7294565313851427892,7259645557759544375,7227006892877286459,7301631302648728614,7280468232601865272,7307491965392653375,7109726400138972190,7025500157605071902,7340153953792822334,7329737975892298814,7109046350301367310,7299671004274494514,6989187508193987592,735688503450403129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七章

菊花飄香的時節

當清爽的秋風將天空吹向更高遠,當陌生的孩子望斷最後一隻南飛雁,當枝上的綠葉換上橙黃,當一點點微酸已著枝,便又到了菊花飄香的時節。

菊之淡

“哐當、哐當……”聽見那清脆的打鐵聲了嗎?清風拂抑、強健的肌肉散發出生命的氣息,熊熊的烈火陶冶著高尚的情操,稽康,這個時代的英雄,一帶才子,就在這兒過著鐵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樣,你也對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勸他入仕嗎?是否忘了《與山濤絕交書》?那鏗鏘的言辭已經向所有人宣告他對仕途的不屑,就讓他做他自己吧,讓“竹林七賢”永遠過著“鄴下放歌”、“竹林飲酒”、“曲水流觴”、“南山采菊”的是生活,不要讓世俗的穢氣覆蓋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還能記起那個歲楚國相位持竿不顧、依然決定“曳尾於途中”的莊子?這個“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係之舟的清高居士,擁有舉世的才華,然而卻不曾向權勢顯貴屈服,一生過著清貧飄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勸他入世,期望他能為祖國為社會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業。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莊子他自為自己就是一棵樹、一棵扞衛心靈月亮的樹,如果你硬要將他拔起,種在汙穢的社會泥土裏,他將立刻枯萎死亡,就讓他永遠地做一棵樹吧,他身邊會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著他。

菊之殤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麵對滔滔江水,麵對彼岸的鄉親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淚濕衣襟,江水已隨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懷,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還是投身烏江,“死亦為鬼雄”?如果你正在項王身邊,是否會勸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呢?江東父老們也期望項王忍辱負重,說不定曆史就會為此改寫,然而項王最終選擇投江而死,他認為應該死得有尊嚴,他認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態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許這就是生命的真諦,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認為是對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嚴,追求英雄本色,拋開他人的期望,拋開他人的勸阻,向著自己的認識邁進。

當清脆的打鐵聲從遠方傳來,當遠古的大鵬展翅欲飛,當滔滔的烏江向天咆嘯,便又到了菊花飄香的季節。

背著範文進考場重慶又一滿分作文是仿寫

昨前兩天本報對《高考滿分作文是抄襲》進行報道後,關於作文滿分的話題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昨日,又有一篇滿分作文掀起風波,我市一李姓特級教師指出,滿分作文《菊花瓢香的時節》是一篇仿寫作文,得滿分不合理。

李老師給記者提供了2004年第一期的《作文通訊》,書本68頁一篇題為《又到菊花瓢香時》的大賽獲獎作文,作者是上海的一名高三學生。

李老師對兩篇文章進行對照後發現,高考滿分作文的結構分為“菊之淡”、“菊之傲”、“菊之殤”三個小標題,與《作文通訊》的小標題一模一樣。文章的開頭、結尾以及文章裏詩句的引用也很相似。比如,滿分作文的開頭和結尾都是“當什麼什麼的時候,又到了菊花瓢香的時節”,與《作文通訊》的那篇作文的表達類似。

李老師說,他曾經參加三次高考閱卷,高考評卷給一個滿分作文不容易,滿分就是文章幾乎無可挑剔,但是這個仿寫作文的第一、二部分顯得比較單薄。由此看來,該作文得滿分還是不合理。從文章本身的文采和表達來評判,得50分左右比較合理。

考生頭腦裝著範文進考場的現象確實非常多,這對今後的語文特別是作文教學應該引起反思。李老師說,這為那些要學生去背範文的語文老師敲響了警鍾。

另外,也有人對作文的命題形式提出了質疑,已經退休的田家炳中學教師邱萬福就炮轟“話題作文”,專家們認為這種不限話題的作文,給了學生“背誦範文”的機會。邱老師呼籲,不要每年都考“話題作文”了。

我是一隻想死的“老鼠”

這些天,我一直為自己該怎樣死而焦慮不安,我的身體極度不適,但我沒上醫院,因為前幾年有位算命先生告訴過我,我命絕今年,如果挨過了今年,還有幾百個日日夜夜。

經過深思熟慮,我還是選擇上街讓人打死。

這些年,我愧對人類,把人們用血汗換來的糧食弄進我的黑洞溫柔鄉,我有十幾幢別墅,而且每一個都養著“小蜜”,我怕光,更不敢走在大街上,“老鼠上街,人人喊打”嘛,我現在終於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讓我的死來向人們陪罪吧!也許後來“鼠”作個懲戒。

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過去了,可是沒有人喊打,連看都沒人看我一眼,我慢慢地走著,等待著死亡的降臨。

我擋住了一個花枝招展的小姐,我想讓他大喊大叫,讓那些“英雄救美”的人把我打死,我摟著她的腰說:“我要非禮你!”

那位小姐不但沒有喊,還報我一個媚眼說:“看你這派頭,不是大款就是大官,我傍你。”

往日聽起來的甜蜜的話,今日聽起來如此的刺耳,我丟開她,抱頭鼠竄,我想這就是她期望的吧!

我跑遠了,她還在不停地問“電話多少”……

對麵向我走來一位老太婆,我想她年齡大,社會閱曆豐富,一定能認出我是一隻“老鼠”。

可是她與我平靜的擦肩而過,我忙抓住她的袖子說:“難道你認不出我是隻老鼠嗎?”

你是“老鼠”與我有什麼關係?現在街上賊眉鼠眼的人多著呢!別煩我,我還要去買菜。她袖子一甩,像年輕了許多似析,飛一般地走了。

怪哉!怪哉!是我的認識錯了呢,還是他們另有期望?

突然,我眼睛一亮,對!警察有槍,像花生米那樣,隻要一飛過來就行了。

我來到一個警察麵前說:“警察同誌,我是一隻‘老鼠’,你用槍把我打死吧!”

那警察見了我,“啪”的一聲就立正了,“局長好!”

“我不是局長,我是老鼠。”

“你是局長,兩年前你還同我們王局一起吃飯。”

“你們王局也是隻老鼠。”

“你們怎麼是老鼠呢?你們是老鼠,那我們就是老鼠的兒子、孫子,以後請你在王局那裏多替我說說話,我的名字叫‘向上官’,電話5188。”

我慢慢走在大街上,心裏亂到了極點,這個社會是怎麼了?怎麼我的認識與他們的期望相差那麼大呢?

我仰天長歎:“誰來殺死我這隻想死的老鼠。”

自我認識的成功走向

在綠樹遮映的弘一法師骨塔下,時光的力量已經滲透到旁邊高聳的碑石上,“悲欣交集”四個紅色耀眼的大字在蕭瑟的鬆聲中屹然不動,年複一年,它又在告訴人們些什麼呢?這樣密而不宣的內心軌跡,我是沒有能力揭示它的任何光片羽,也許你也不能——但我想起來了,那年大師正在書齋中打坐,有一位女子攜友而來——那是大師出道前認識的,也許有十幾年不見麵了,當滿山門的弟子都期待一次親情上演時,大師卻執意下令把她趕走,這一舉動曾經引來世人唏噓不已,隻有大師自己清楚,隻有那“悲欣交集”能告訴我們一些隻言片語。

人生的境界是自己的意識組成,浮華的世界仿佛越來越模糊這一點,太多的外人期望,眾目已待,太多的眾望所歸充實進我們的生命,造成了自己理想世界的空白,這樣的空白太寬太大,如棲鳥飛過汪洋,使人言語起來陷入了猶豫,在夜闌時分清醒地想象,什麼是你孩提時的憧憬和夢想,如今它們在你生命的哪個角落?

同樣存在著人的空間裏,我們不免發現古人的自我認識相當清醒。太多的文人騷客,仿佛除了寫作與習畫,其他的事顧及很少。李賀說:“我生二十不得誌,一心愁謝如枯蘭。”才二十歲的人,心旌已經襤褸,像他這樣的年齡,正是旁人急於升官進仕,正是他人期望宦達的年代,而他卻不顧暇這些,當後人抽絲剝繭地打開他固守的精神世界的產物發現,淒美與驚豔——這樣令人驚訝的精神果實,惟獨沒有蒙翳。

跟隨他人的期望可以聲名顯赫,可以去爭取物質世界的充裕,這事實上已成為一種傾向,像古人那樣自娛自樂在這個精神世界日漸泯滅的社會中早已銷聲匿跡。但隻是在無功利的同時,內心澄澈如水,如入無礙之境,司馬遷在他人眼裏完全是個廢人,蘇格拉底日日拖著肥大的身軀踽踽而行,貝多芬在他人看來是個聾子,但他們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為偉人。我們不禁要反省他們對於人生的自我認識,凡是精神偉大的人都擁有一顆自我認識的心,強烈的精神意識能幫助他們摒除外界走向的幹擾,在他們心中自己選擇的走向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徑,不論世殊事異,他們在自己選擇的路上奮鬥拚搏,從未放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他們在他人期望的悖論中走向輝煌。

有人用一生的光陰,尋求他人期望的成功人生,商業家勞心勞神,政治家殫精竭慮,隻有有心人才會追源溯流,從自己認定的精神家園中打撈成功的魚群,最終他會像漁家拉動海帶一樣,將自己成功的人生越拉越綿長,最終拉動整個大海。

作家們的故事

微寒的春夜或蕭瑟的冬晨,岑(沉)寂的雨夜或喧鬧的街頭,寧靜地獨處或結伴同遊。常常不經意間便想起了他們,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們的存在。“采菊東籬下”的陶淵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僵臥孤村不自哀”的陸放翁;“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還有地球那一邊,《荒野的呼喚》中的傑克·倫敦,《老人與海》中的海明威,“自由旗幟”下的拜倫和普希金。真的,我是那樣清晰地感受到他們的思維方式和他們所擁有的快樂和幸福,我甚至可以看到他們順著他們的思維走向了不同的宿命。

然而,在我心中刻痕最深的便是那一位流浪的女作家,她叫三毛,或許,到過撒哈拉沙漠的中國人有很多很多,她不是第一位,也不會是最後一位,但絕對是最特殊的一位。

沒有人能告訴我,撒哈拉沙漠的美在哪裏,烈日炎炎下滾燙的沙丘是美嗎?寂靜的夜晚一望無際的孤獨的荒原算美嗎?膚色黝黑,講著一口我們聽不懂的語言的土著居民算美嗎?一直以來,沒有人能告訴我許許多多問題的答案。

後來啊!我走進了三毛,因為我驚詫於她生存的勇氣,我驚詫於她能快樂而幸福地生活在那一片不毛之地上,甚至留戀忘返!就這樣我跟隨著她的足跡走到了那一塊奇異的土地上。

哦!我看到了……

烈日炎炎下滾燙的沙丘中,傲然地屹立著一棵棵仙人掌,向我展示著生命不屈的美。

寂靜的夜晚一望無際的荒原頂上,有一望無際的星空,在繁星滿天的夜晚,我知道了什麼叫作幸福,那種感受著大自然偉大的幸福。

膚色黝黑,熱烈的土著居民會在夜晚來臨的時候,圍著火堆跳起快樂的皮鼓舞。在異國的歌聲中,我領略了一種從沒有過的快樂!

順著三毛的足跡,我領悟了一個道理:換一種思維方式,我們將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快樂和幸福。

三毛或許並不知道,太平洋彼岸一位號稱“美利堅硬漢”的作家筆下有這麼一位桑(聖)地亞哥老人,在捕魚過程中,曆盡千難萬苦,終於捕到了一條大魚,卻在歸航的時候遭到鯊魚的圍攻,他一人單身拚搏,直到大魚被吃得一幹二淨。他才放棄拚搏。

當這個《老人與海》的故事傳遍全球時,有人謳歌那位老人的偉大,有人讚揚那位老人的不屈,有人稱頌那位老人的堅強。但我想,正因為他在拚搏中感受到了幸福和快樂,一種別人詫異的在搏鬥中體現他並沒有老去的幸福和快樂,他才會有後來的偉大、不屈、堅強。

生活其實真的很簡單,不要認為每天都是那麼的平凡和相似,換一種思維,我們就會感悟到生活的幸福和快樂!

生活本身並不平靜,有失意(的)雨,沮喪的雲,憂傷的霞,惱人的風。換一種思維,我們就會感到生活的幸福和快樂,我們才會在幸福和快樂中信心百倍地麵對明天!

思維,請守住幸福

一支筆,剛畫完前唐的雁落平沙,又滴淌著晚清的紫廖漁歌……

一杆桅,剛降下暮春的輕煙殘月,又升起了霜秋的白荻勁風……

歲月在輪回,人生在飄逝,我們駕一葉扁舟於江渚之上,尋覓所謂的幸福。

茫茫中華史,從未忘記幸福的存在。有過去、有現在、還有未來。劉邦是幸福的,因為他勝利了;武則天是幸福的,因為她執政了;楊國忠是幸福的,因為他有權了。然而,項羽是痛苦的,因為他失去了;李氏宗族是痛苦的,因為它遭棄了;李白是痛苦的,因為朝野亂了,於是,時間在追問曆史:“何為幸福?”我追著時間在後現代的荒原上呐喊:“幸福在於自己的心!”

世界萬象,無所不有。幸福,隻有用心而且懂得去接受的人才能幸福。有些事,就像哈哈鏡與玉麵鏡的結合,從這麵看,很好看,另一麵,醜死了。給一個選擇的機會,你是選好看的一麵還是醜的一麵?幸福在於自己的把握,或者,你對著醜的一麵時萬般痛苦,忘記了翻過來,於是,幸福與你隻是一鏡之隔,卻隔若汪洋。有些人注定是幸福的,因為他們看這樣的鏡子會翻看不同的一麵,於是,幸福屬於了他們。

貝多芬就是一位懂得看鏡子的人。當有人問他:是否為失聰而痛苦,他說:“沒有,我很幸福!因為我僅僅失去六分之一!”除了耳,我們還有眼、鼻、嘴、手、腳,六分之一,這就是貝多芬幸福的概念。

幸福,隻是“塞翁失馬”,要懂“焉知非福”的道理。

求幸福,就要有阿Q的精神。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是一個極具諷刺意義的人。然而,今天的我們,為求幸福,把阿Q作為一種榜樣。原來,阿Q也是幸福的。

麵對已知的死亡,我們是恐懼,還是坦然?尼克鬆在知曉自己得癌症以後,他對死的定義是:酒吧打爛時我就離開!這也是一個“阿Q”,一個美國版“阿Q”。所以,在餘留的生命中,他依然很幸福。

幸福,不能定義,幸福與快樂就是一種思維方式。選擇了正確的思維方式,你就選擇了幸福快樂。

千年的餘輝搖曳那些花季,飄落那些雨季。我們不妨把或深或淺的記憶放進日記,把或多或少的往事交給歲月。選擇一種正確的思維方式,不再因外界的風聲鶴唳而瑟瑟發抖,不再因世間的榮辱得失而錙銖必較,不再因生命的瞬忽飄逝而惆悵莫名——人生因此快樂、因此幸福!

走在你我他的世界……

雄鷹看到藍天的廣闊,便振羽高翔,自由而高傲;飛瀑看到峭崖的險絕,便一瀉千仞,流銀瀉玉,靈動如龍;海燕看到巨浪的洶湧,便引吭高歌,乘風破浪,大氣蔚然。人,若是隻看到自己,便如那牆頭的浮草,輕浮淺陋,如那草原的孤鹿,寂寞而時時有被吞沒的險情。上帝造人,繁衍萬世,生命中不僅隻有你,而是還有他、有我。人之為世人,也絕不僅僅隻有我,請不要忘了這個七彩世界裏的你我他。看到自己看到別人,你的世界會更精彩,生命中陽光也會更燦爛。

看到自己,看清自我。是的,我很重要,我很獨特,我愛天朗風清中的雲朵,我愛群星璀璨中的明珠,我愛別人在我的世界中生活,在我的快樂中快樂。但我也深深的明白,我也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上帝造的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我又為何偏要特殊呢?偏要淩駕於他人之上呢?是的,我僅僅是我,一個大千世界中小小的我,沒有理由也沒有能力去規定別人,讓別人緊追於我。而且我又有那麼多缺點,那麼平凡,在微小的自我世界中隻短淺的自戀自大,那將會多麼危險,渺小的我僅是世界的一小分,我不完善不美麗甚至很汙濁,我不能在自我的小天地裏自費自磨,消逝著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