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 / 3)

走出自我,看到別人。別人也有不亞於你的美麗、淒婉的生命故事;別人也有不亞於你的獨特與快樂,別人更有令你驚歎的震撼的心靈曆程。走出自我的小圈子,讓你的情操在大氣磅礴的生靈大潮中淬洗,讓你的性情在豪放博愛的生靈大潮中煉就,拂去你心頭的塵汙,照亮你生命的暗角。到別人那裏尋找生命的金子,那高尚的品質,補充你與生俱來的生命貧乏!到別人那裏探尋生命的奧妙,那裏有堅韌的毅力,有挺拔,有曲折,讓你感動讓你心動讓你心潮澎湃,摧毀你的軟弱你的懶惰,重新構建你心的堤壩,讓你正大讓你光明;到別人那裏聆聽諍言,那雖似長著荊棘卻充滿熱烈的話語,會給你頭昏後的清醒,迷途中的徹悟,甚至是懸崖邊的勒馬。生命的完整因可愛的別人而美麗。而且看到別人的美麗,別人更會看到你的美麗,心與心的相知,情與情的相惜,你的生命會更甜蜜與精彩。

看到自我、看清自己;看到別人,理解別人。

於是,生命之途不再伴著黑暗,伴著孤獨;生命之景不再陰雨迷蒙,寒風淒離。生命中將走出一個嶄新的自我、陽光的自我。在笑聲中、在歌聲中、在祝福聲中,我伴著別人一起走過,伴著精彩,伴著甜蜜。我已成熟、自信地、高傲地走在生命之途,從而走向成功,走向輝煌。

心的舞台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題記

也許,你隻是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父母的關愛,而從無心注意他們兩鬢上日益斑白的發絲;也許,你隻是運用自己過人的智慧,將商場上的對手打得狼狽不堪,甚至傾家蕩產,而此時,你會說,“這是競爭”,而你可曾想,這會招來更多的“虎視眈眈”。

也許,你隻是為了自己的一些蠅頭小利,而欺詐行騙,到頭來眾叛親離,卻喜滋滋地沉醉於自己苦心得來的“戰利品”上。

也許……

也許,在自己心中的舞台上,你一直是一個獨舞者。

宇宙由一個微小粒子爆炸開來,從此浩浩蒼穹間出現了一個美麗的地球,人類出現、繁衍,從原始茹毛飲血的時代漸漸發展而來,形成了社會,有了文明。

可是,人“個體”的本性決定了他不可能隻看到別人,而心中不裝著自己,他也會有私欲。然而,事物往往都會有一個“度”,人總是生活在一個群體之中,老是眼中隻有自己,而不留給別人立錐之地的話,那麼,他將永遠生活在“自我”中,直至孤獨地死去。

古代的帝王天子集專權於一身,可是他若沒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魄,他若不把百姓裝在心中,那麼,他很可能就是“覆水之舟”了。而我們現代人更應如此,畢竟,我們沒有一呼百應的專權,我們總是要生活在人群中間,我們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愛,那麼,就別做那個獨舞者,看到自己也看到別人。

憑欄回首,我們付出了什麼得到了什麼,贈與了什麼收獲了什麼都無關緊要,隻要心中裝著他人就無怨無悔;倚閭眺望,我們將做些什麼將得到些什麼,眼中看到什麼心中藏著什麼都無關緊要,隻要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就無愧於心。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舞台,而在上麵舞者,要看舞台有多大,而舞台有多大,要看你心有多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個富人去請教一位哲學家,為什麼自己有錢以後很多人不喜歡他了。哲學家說:因為你有錢後隻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別人了,富人仔細體味著這句平淡無奇的話,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人往往是自私的。隻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較小而已。但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遠是不受歡迎的。世界是由許多人組成的一個整體,我們都是隻有一隻翅膀的天使,隻有擁抱著才能飛翔,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輩子,其實就是與其他人溝通。要能夠溝通,就必須堅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現在許多人就如前麵那個富人,一有些錢就目中無人,說話也變了味,這樣的人渾身盡是銅臭味,他隻願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記了“達者兼濟天下”這句話,別人在他眼裏都是窮光蛋,說話不客氣,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是要吃大虧的。

陳世美一心隻想榮華富貴,他攀龍附鳳,殺妻滅子,終究是人才兩空,死在包大人鍘刀之下。唐明皇寵信楊貴妃,不顧百姓勞頓,嶺南快馬送荔枝往長安,終究弄得眾叛親離,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則知道這個道理,他采納魏征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自然國泰民安,曆史上才有貞觀之治的美譽。

孟子進言齊威王,以“齊桓晉文之事”曉之以理,闡述了要體諒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則天下可運於掌上,民之歸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多為別人想想,世界將更加和平。想想那些醫療事故,那些殘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戰俘,那些流離失所,掙紮在水深火熱中的難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頭、熊掌,難道動物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嗎?這些太可怕了,可這卻是一些人的所作所為,他們的行為將被人們唾棄,他們終有受到懲罰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一定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得更加和諧,充滿快樂。

評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語出《論語·顏淵》。意思是,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這是儒家的信條之一,以此作為文章的標題,略嫌“迂腐”,倒也無可厚非。

話題內容不正是“看到自己與看到別人”嗎?

何其相似乃爾!無論是擬題還是立論,這位考生都顯示了比較豐富的文史知識。文中列舉了孟子、齊威王、唐太宗、魏征、唐明皇、陳世美等曆史人物的行跡,不僅充實了論點,而且使文章搖曳多姿,充滿趣味性。不惟如此,作者還十分關注生活和時事。文中如“醫療事故”、“虐待戰俘”、“難民問題”、“動物保護”等等這些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都被一一提及,體現出當代學子的廣闊視野和強烈的人文情懷。

父親的布底鞋

在我的心目中,父親一直都是頂天立地的英雄,他的胸懷寬闊如大海。

父親一直都穿著一雙布底鞋,白底黑幫,寬寬大大,在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中顯得格外刺眼,格外落伍。我曾經笑著問父親:“你現在已經是響當當的大人物了,怎麼還穿這麼土的鞋子?”父親微笑了許久,沒有說一句話。

父親曾經對我說:“孩子,你別以為現在咱們有錢了,可咱的血管裏流的是農村人的血,咱的骨子裏要有農村人的那份質樸和忠厚。”我聽著父親的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父親小的時候,家裏很窮,父親沒有好衣服穿,還吃不飽肚子,但是父親學習很刻苦,肯下功夫,老在班裏拿第一名。

在貧困的威脅下,許多孩子都輟學回家去放羊,但父親的父親,我的爺爺,一個老實卻又堅毅的莊稼人,咬著牙說:“再苦再窮,也要讓娃兒把學上出來。”就這樣,爺爺用他寬闊的肩膀和晶瑩的汗滴硬是供完了初中,而家裏也因此窮得一無所有了。父親,以他農村孩子的吃苦耐勞和憨厚聰明,以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考入了縣重點,但(卻)也在爺爺的心頭升起了一片愁雲:“娃兒這麼爭氣,可到這縣城中學上學的學費從哪裏來?”爺爺在炕頭輾轉反側愁了一晚上都沒愁出個結果。第二天早上,爺爺沉著臉對父親說:“今天早晨你跟我去割麥”。懂事的父親眨了眨眼睛,像明白了什麼,二話沒說拎起鐮刀就跟在爺爺身後邁出了院門。

可當爺爺邁出門檻後,不由愣住了,父親也楞住了——全村老小男男女女都站在門外,有的手裏拎著半截米袋,有的提著一隻瘦雞,有的捏著幾張破損了的沾滿汗漬的鈔票,有的托著幾件陳舊卻幹淨的衣服……,村長四爺爺微微笑著說:“咱村祖上分水好,出秀才,小三子(父親的小名)替咱村爭了一回臉,咱村人臉上光彩……大家來送送娃兒……”眼淚順著爺爺臉上的皺紋滑了下來,爺爺對父親大吼一聲:“給大夥跪下……”父親“嗵”的一聲,雙膝落在泥土地上……

父親後來對我說:“你知道我為什麼一直都穿著布底鞋嗎?那天我走的時候,村裏四奶奶塞給我一雙布鞋說:‘小三子啊,這年頭大夥兒都困難是實情,可人活一輩子,不能老想著自己,還要多替別人著想著想,誰家沒有個難處啊?你四奶奶我活到這把老骨頭,就盼著子孫後輩能出個人才,將來做個大官,讓咱村子所有人都能吃飽飯,孩子們都能念上書。’後來我上了大學,見了世麵,可每當我麵對城裏燈紅酒綠的世界時,我就想到當年全村人送我的情景,人得活良心,人不能隻圖自己過得好,還要多替別人想想!”看著父親眼角閃光的淚珠,我忽然明白了父親當年大學畢業毅然放棄優厚待遇回到村裏帶領大夥兒開辦企業的原因:人不能光活自己。

欲望——心的隔離區

問世間私欲為何物,直叫人邪心四起,溝壑百出。

魏征有言曰: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誡。然而能自誡者有多少呢?欲望可以變朋友為敵人;化貓咪為豺狼;可以使人雖身處人群卻心置孤島;雖笑臉相迎卻暗箭四起。欲望是心泉的汙染源,是心靈的隔離區!

欲望源自可欲之物,(至少大多數人這樣認為)。有道是“不見可欲,則使心不亂”。人的一切罪惡都似乎和金錢有關,於是金錢成了萬惡之源,成了玻璃後麵的薄薄的銀子,讓人們隻知道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利益;讓人們不惜傷害別人,僅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到了最後,卻總結一句解脫的話:全都是因為銀子,才讓我隻看到了自己。於是有了一大堆貪官、黑商等等唯財是貪者。

我們不能否認可欲之物的力量,但這決不意味欲望就是黑洞,不可抗拒,就連真理之光也不可能逃脫它的束縛。理智應該是真理的強大後盾,因為理智,才會有璀璨的現代文明。因此,我們不應該把心隔離在充滿欲望的孤島,而應該在純潔心靈的花圃中綻放。

沒有人會相信,人與人彼此之間會被金錢阻擋。因為上帝都曾說過:人們之間充滿了陽光與花香。看清別人,認識別人其實很簡單。放下私欲,解放出心靈,讓她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想想別人的善意,聽聽別人的心聲,擦擦自己迷霧的雙眼,拋開世間的物欲,打破心靈的阻隔。從此後發現,天是那麼藍,水是那麼清,情是那麼切,愛是那麼真,笑是那麼甜。

讓那些欲望都見鬼去吧!視那些可欲為汙垢,當心汙染了你的手和心。生活原本是如此美麗多彩,隻是由於心被汙染而沒有發現;生活原本是那樣的多姿絢麗,隻是因為心被隔離而迷失在荒野。

可欲之物是“非典”,欲望是心的隔離區。不要老站在鏡子前眼盯著自己憔悴的臉,不要老是在黑暗中聽自己脆弱的心跳。打開窗戶你才發現外麵春光燦爛,真愛永恒!

讓挫折蒙蔽雙眼,不要讓痛苦充塞心靈,“一蓑煙雨任平生”讓你我共勉。

殘葉在飛

我一直都坐在那棵樹下,看著大片大片的綠蔭,倏然一絲悲傷肆虐地在我臉上蔓延,一片枯黃了一邊的葉子,搖搖欲墜,終於禁不住春風的柔情,翩然飛過綠樹的枝丫,抖落,簌的,正如大樹落下的眼淚,悠悠然,毫不牽戀地落下。靜靜地,它躺在地上,混著泥土我聞到了落葉的味道,倦倦的,淡淡,無所適從,讓人忽然就想起了飄零。

我也迷茫為何勃勃的春陽下,竟會散落下毫無生機的殘葉。似乎飄落的黃葉隻是秋的思語。我隻能用迷離的雙眼凝視綠蔭,蒼翠欲滴的綠色將我包圍,鬱鬱蔥蔥的葉子,在光合作用下裸露著自己的笑靨。而早已枯萎的殘葉,卻隨著青春老去的痕跡,被塵埃覆蓋,我僅能聞到的是枯澀,淒涼的氣息。

我發現有一個瘦小的身影萎縮在昏暗的牆角,瑟瑟發抖,當又一片黃葉墜入泥土時,歲月的風吹亂了他的生命,慢慢消磨了青春。明媚的青春裏,他留下的隻有一生的感慨。他不會擁有無盡的顏色,像是一張永遠看不到風景的畫,想要得到梵高筆下豔麗而瘋狂的色彩,似乎是無望的,他不懂在楊柳依依,芳草淒淒的春日裏去享受點滴的快樂,卻用空洞的眼神,陌生的笑容注視周圍來來往往的陌生的麵龐,日子就如泛黃的落葉,走過一些瞬間的喜悅,留下一絲無奈,卻仍在孜孜不倦地為自己塗色——枯黃,灰蒙。也許他的命運就如同一大片翠葉中的一瓣殘葉在如此冷漠的空氣中旋轉,它在奮力地掙紮,然卻是徒勞。

我依舊坐在那棵樹下,看落葉以相同的方式凋零,都悠然而下,帶著生命的最後一絲力氣,朝著最後的歸宿,不遺餘力地飛舞,風起葉飛,風一停,便改變橫向的軌跡,飛向無窮,飄向無限的消失。我在等待,當滿地鋪滿黃葉時,那個小小的身影是否還在蹙動。他的靈魂是否已經擺脫開一切牽絆。

殘葉紛紛散落,像一場淒美的聚散。遙望,秋天已經臨近。我拾起一片春風中的落葉,收藏……

他們在一起墮落嗎?

高一那年,他們偶然在校園的林蔭路上擦肩而過。

高二,他們在同間教室裏相遇。

高三,他們揮手告別,他們把彼此傷得太深,太深了。

或許某天他們會重逢吧,但那已是奢侈了,因為大學的他們南北相隔,在北京的男氦,可好嗎?他忘了嗎?忘了南方的那個女孩,那段回憶嗎?

……

女孩走過了飄落一地的紫荊花瓣地,撿起幾片花瓣,夾在書裏,報著書,從男孩的身邊走過,那是他第一次見到男孩。她的心在跳動,因為男孩的帥氣,使她久久不能忘。女孩走過男孩的身邊,男孩揮了揮手,女孩以為男孩是在跟她打招呼,嘴邊浮起了笑容,可男孩是再揮手擦汗。他在一群哥們的包圍下,根本沒有留意女孩。男孩忽略了女孩的存在,他在高談論闊。男孩的在笑聲中,走遠了。剩下楞楞的女氦站在紫荊花下。夏天要過了,初秋的紫荊花灑落一地,很浪漫。一片又一片地飄落。在地板上鋪起了薄薄的一層粉紅的地毯。女孩幻想她成為新娘的那天,也要踏過紫荊花的地毯。

為了能接近男孩,女孩拚命的學習,看書,請教老師,她希望自己能成為最優秀的記者,任記者團的團長。隻有這樣她才可以隨意地調動人員,讓自己去采訪男孩,接近男孩。終於女孩如願以償了,學校要為籃球隊做個專訪,身為團長的女孩十分高興,他終於可以近距離的和男孩交談,可以聞男孩身上的薄荷氣味了。

女孩為了準備材料,兩天兩夜沒合眼,或許她太興奮了,平時對於采訪,她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脫口而出。故此是學校公認的才女啊!可這回才女難過英雄關了,她不知道應該問什麼?女孩在紙上寫了,又劃了。終於女孩擬出一份自認滿意的稿子。

10月8號是女孩采訪男孩的日子,女孩早早起床!梳洗,但她沒有化裝,因為素妝是最美的,更何況她是學生,學校不允許!女孩為了怕別人識穿自己,叫了好友小晴一起去采訪。女孩早早就坐在采訪室裏,她在等待1點鍾,那是男孩要來的時刻,還有2分鍾,女孩的心跳得好快,她心中一直的“白馬王子”要出現了。終於1點的鍾聲打響了,男孩踏入了采訪室。女孩的眼睛盯著男孩,仿佛她的周圍隻有一個生物,那就是男孩的眼睛。男孩也盯著女孩。他們在放電。小晴很納悶,她擁了擁女孩的手,女孩回過神,不好意思的低垂下臉,兩腮更紅了。但畢竟是團長,她克製了自己。

男孩沒有說什麼,隻是笑了笑。

女孩開始了采訪。

女:身為隊長,你認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男:當然是領導能力咯,難道團長不這樣認為嗎?

女:恩,是啊,一個團體,想要好,上頭是很重要的。上頭不正,下梁會歪。

男孩:沒想到我們的思想如此接近。

女:嗬嗬,是啊,畢竟我們都是同年齡的!!

男:……

女:……

……

小晴感到自己被忽略了,她咳咳了兩聲。

女孩發現自己和男孩扯遠了,男孩發現自己和女孩是如此的接近。好象兩個相見恨晚的人。

女孩又開始了武裝自己,她害怕了,她怕今天的采訪稿不能完成。她又重新開始了采訪。這次在小晴的合作下,他們成功的完成了采訪。

分手後,男孩畢竟大方,他向女孩要了手機號碼,女孩出於一貫的矜持,不想給他,(雖然,那是她一直的夢想)男孩卻窮追不止,不過女孩還是沒給。男孩帶著遺憾走了,剩下女孩和小晴,她們在整理著稿子,準備在明天登頭條。

小晴可不放過女孩,她追問女孩,是否跟男孩早就相識?女孩聳了聳肩,說不是啊!女孩說:知道你喜歡他,所以剛才才注意他啊,我也不認識的,隻知道他是學校的籃球隊隊長啊,還是個大帥哥而已。嗬嗬,其實你聽過一句話:通常男生注意的都是他喜歡女生的旁邊那個,他也害羞啊。

“哦,真的嗎?”小晴十分開心,可不分辯話的真假,因為她渴望太久了。

果然,新聞在學校炸開了窩,好多女生都感謝女孩,因為她的文章讓這些狂蜂浪蝶更加認識男孩。大家都來讚揚女孩。

晚上,女孩在日記裏寫到:

我終於接近了他,他好高大,好幽默,好……總之就是完美的人。不但球技一流,學習也不遜色,他的談吐很幽默。今天他向我要電話,其實我很想給他,一直我都在注意他,可他根本不知道我的存在,今天我和他似乎“一見投已”,我們談的忘了小晴,他的暗戀群中的一員。我不知道從此之後,他的薄荷味是否會再一次包圍著我。

男孩很懊惱,一群追求者好不容易才打發走,他在思考著,和女孩相遇的一切。他的嘴不由自主地笑了。高一是他第一次見到女孩,那時他穿著白色的校服,在撿起林蔭路下的紫荊花瓣,男孩好想停下來和女孩一起撿,(因為他也喜歡把紫荊花藏在書裏。那能有淡淡的幽香在散發。)可男孩沒有停下來,甚至隻是用了餘光掃了掃女孩,在兄弟的簇擁下,他頭也不回的走了。昨天的采訪會,男孩終於見到了女孩,他好高興,因為女孩成為了他心中的一把尺,他之前談的女友,都是因為模樣和女孩有點接近。男孩想不明白,為什麼女孩不肯給他電話?他想或許,女孩根本藐視我的存在吧!迷迷糊糊男孩睡著了。

男孩和女孩都想往常一樣上學,隻是他們都會繞道走過他們的課室。男孩會從左邊上樓梯,經過最左邊女孩的課室,女孩會從最右邊經過男孩的課室。可他們卻從不談話。

終於到了,高二的文理分班。女孩十分希望,她和男孩在同一個班,男孩也希望。可他們卻不敢問人,男孩怕被拒絕第二次,女孩害怕有損自己乖乖女的形象。他們隻能每天祈禱,祈禱他們同在一個班。他們的心在和互相猜忌著。他們好想問問對方,可是他們總是向左走,向右走,從不相遇。可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也會有相遇的時候。

“HI!還記得我嗎?”男孩靦腆的對著女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