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諒孩子的小虛榮

隨著我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金錢和物質的熏染範圍正在逐漸擴散,初中生受到影響也是在所難免的。因為孩子們的家庭背景不同,消費水平有差異,人與人之間便有了攀比之心。

對於孩子的愛慕虛榮,家長應該給予一定的理解,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有虛榮心。而孩子有了虛榮心,恰恰說明他們的心理得到了進一步的成長,希望家長能看孩子好的一麵,能夠認可和讚揚孩子。而且,很多孩子的虛榮心是因為他們不服輸的進取個性而導致的。適度的虛榮心用在正確的方向,可以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讓他們變得更加積極進取。

2.以身作則,減少虛榮心

跟著誰的背影長起來,孩子的性格就會像誰。對孩子來說,最好的老師無疑是自己的父母。無論他在表麵上是否和父母親近,但心裏最主要的榜樣一定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在他們心裏留下烙印,如果父母天天講究穿名牌,用高檔化妝品,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會跟著學。如果家長有炫富心理,認為自己家裏的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吃得好、穿得好,自己臉上也有麵子,這種想法必然會誤導孩子,加重他們的虛榮心。

因此,想要孩子減少虛榮心,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端正自己的心態,不盲目追求物質享受。而且,除了一些重大節日外,家長也應該盡量少給孩子買禮物,平時,隻給他們買生活必需品就行了。孩子要什麼家長就給什麼,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要求是理所當然的,那麼孩子上初中後,攀比心理就會不斷膨脹。

3.改變孩子的攀比點

爭強好勝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誰也不想比別人落後,被別人瞧不起。上初中的孩子因為剛剛產生獨立意識,競爭心理更強,幾乎所有方麵他們都想超過同齡人。家長應該緊緊抓住這種心理,施以引導,把孩子攀比的重心由物質轉向精神,教給他們在學習、才能等方麵超越別人。

當然,要轉變孩子的這種思想很困難,生硬的說教是沒有用的,充實他們的內心才是關鍵。例如,可以買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書籍,或是多多發展他們的愛好與特長。這樣,孩子喜歡,大人也輕鬆。借由他們在自己興趣上的優勢,漸漸教化他們,讓他們體會到學習好產生的優越感,進而往這方麵靠攏。

4.給孩子更多關愛,消除嫉妒心

初中的孩子因為常常與別人攀比,如果比不過,就會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羨慕、崇拜,然後奮力追趕,產生上進心;另一種是感到不安和憤怒,產生嫉妒心理。嫉妒是非常不良的心理狀態,它會讓孩子走上偏激的道路。

孩子有了嫉妒心理,家長就要替孩子轉化。當孩子嫉妒某個人的時候,就會對那個人產生憤恨,家長要認真觀察、了解,在孩子問題多發的年齡段給予足夠的關愛,常常鼓勵和稱讚孩子,讓他有幸福感。這樣的孩子往往都會變得大度、熱情,嫉妒心理慢慢地就消失了。

初中生擁有虛榮心是正常的,這時,就需要家長做一名引路人,讓孩子放棄物質上的攀比,把虛榮心用在學習和品德上,讓虛榮心成為孩子學習的動力,幫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

笑對挫折

寫給媽媽的話:

自卑的孩子永遠看不到遠方,因為他們麵前的路被烏雲籠罩,一片昏暗,毫無希望。

生活案例

李星原本學習非常好,一直是學校裏的前幾名。可上了初三以後,由於身體生了點病,加上心理負擔也越來越重,成績不停地下滑。現在,他的成績別說在學校裏,就是在班裏也退到了十幾名。到了後半學期,眼看中考越來越近,李星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他害怕自己考不好讓父母失望,更害怕考不上重點高中,影響到自己的未來。

成績的下滑讓李星變得焦急萬分,為了能提高成績,李星學習更加刻苦。他每天都要學到十一二點才睡覺,第二天早上四五點鍾就起床。李星的媽媽看孩子那麼辛苦,生怕他把身體累垮了,便勸他說:“學習出現問題要慢慢解決,你不用這樣強迫自己。隻要你已經盡力學習了,成績的好壞我和你爸爸都能接受。”顯然,媽媽的勸導李星根本就沒聽進去。

因為晚上休息不好,白天李星很沒精神,有時,站著聽課也會打瞌睡。上課時,老師講的東西記不住,他隻能更加“用功”,晚上睡得更晚了。可畢竟聽老師講課比自學的效率要高得多,時間久了,李星的成績下降得更厲害了。

最近的一次模擬考試,李星最擅長的數學竟然隻考了六十多分。看著鮮紅的成績單,李星差點沒哭出來。之後,李星繼續埋頭苦學,隻是話更少了,人也顯得更沒精神了。李星的媽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她知道李星是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才這樣,想勸他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勸。

應對策略

上了初中,孩子麵臨的挫折驟然增多。無論是學習、交往還是家人的期望方麵,他們的心理壓力都遠遠高於小學。這一點,住校孩子的體會尤為明顯,感覺好像自己突然被丟在了陌生的地方,父母不再管自己了一樣。

麵對種種挫折,如果家長不幫助孩子獲得一個健康的心態,他們則必然會變得憂鬱和自卑。這種自卑的心態甚至可能影響他們一生,讓他們成為一個悲觀主義者,一旦遇到挫折,馬上就會變得一蹶不振。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多為孩子費點心了。

1.挖掘孩子的優點

孩子之所以自卑,是因為心理不成熟,遇到挫折後,他們往往會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缺點上。要改變孩子的心態,就要把他們的優點挖掘出來,讓他們了解到自己其實也很優秀,而且有希望變得更優秀。

有位老師為了改變學生中一些自卑的孩子,他策劃了這樣一次班級活動:讓這些自卑的學生挨個站在講台上,讓台下的學生每人說出一個他(她)的優點。

這次活動,改變了很多孩子的心態,有個女生站在講台上,當她聽著同學們不停地說著自己的優點時,激動得哭了。等同學們都說完,她給老師和同學們深深地鞠躬道:“謝謝老師,謝謝大家!以前,我知道自己學習差、膽子小、腦子又笨,沒想到……”說到這裏,她禁不住又嗚咽起來。

老師的這次活動,不僅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更讓這些自卑的孩子走出了心理陰影,重新找回了信心。這種方法,家長完全可以借用,找出自己孩子的優點,然後時不時地借機誇讚他們的優點。和孩子聊得多了,他們就不會隻關注自己身上的不足,而忽略了優點。

2.利用榜樣,培養出孩子樂觀的性格

“挫折可以鍛煉自己,讓自己獲得更多成長經驗。”這個道理,我們是怎麼得來的?除了一些切身經驗外,大部分還是從別人的經曆中學來的,特別是成功者的經曆。這一點,家長自然也可以用到孩子身上,給孩子買一些戰勝挫折的名人書籍,張海迪、開普勒、海倫……其實,初中生很崇拜這些名人的,隻是他們想不到去接觸這些人。這時,就需要家長幫忙,給孩子樹立精神上的學習榜樣。

趙超上初中後沒多久,媽媽發現他總是歎氣,遇到一點事就“唉”個不停,跟一個頹廢的老頭似的。這一切主要是因為趙超的爸爸,最近他因為工作的煩心事比較多,每次回家,總是唉聲歎氣的。在爸爸的影響下,趙超每天也是沒精打采的,碰到綠豆大的一點小問題,他就會搖頭歎息。

媽媽認為,這樣下去對孩子可不好。於是,她買了一本《開普勒傳記》,找了個機會,給孩子講開普勒所經曆的人生。開普勒從小因為得了天花變成了麻子,接著他又得了猩紅熱病,眼睛燒壞了,但他仍然奮發讀書,成績優異。後來,開普勒還經曆了多災多病、妻子去世、家庭窮苦等無數打擊,但他還是竭力研究天文學,最終發現了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

當媽媽給趙超講這些故事時,趙超聽得入迷了,故事講完後,他決心也要和開普勒一樣,做個堅定樂觀的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特別是對孩子來說,他們非常崇拜這些像英雄一樣的人物,所以很願意向“英雄們”學習。隻是他們知道得太少,因此,家長給孩子提供學習的榜樣是很有必要的。

3.正確麵對孩子的失敗

如果孩子沒有做好一件事,家長要學著接受和引導。如果連家長都不能接受,孩子就更不能擺脫失敗的陰影了。例如孩子考試考砸了,家長就算失望,也要盡量控製自己,減少對孩子的批評,尤其是對那些已經知道錯了的孩子。

馬義今年上初二,因為物理成績優秀,被老師選為班裏的代表參加學校舉辦的物理競賽。為了取得好成績,馬義做足了功課。

到了考試那一天,馬義進入考場時,便覺得有些緊張。考卷發下來後,他看著有些陌生的題目更加緊張了,結果發揮失常,最終連卷子都沒有做完。

回到家,馬義低著頭小聲地對爸爸說了自己考試失誤的事,看著孩子一副沮喪的表情,爸爸沒有責備他,而是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一次比賽證明不了什麼,隻要你以後克服了自己怯場的弱點就行了。”聽著爸爸的話,馬義心裏非常感激爸爸能理解自己,後來,也逐漸克服了怯場的弱點。

孩子遇到挫折後,他們更需要鼓勵和安慰。如果這時候家長給孩子打氣,不僅可以讓孩子獲得樂觀的心態,而且還可以讓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更進一步。

“失敗是成功之母”,很多孩子隻知道這句話,卻不能真正理解話中的含義。父母的責任就是教給孩子去理解失敗與挫折,用樂觀的心態去迎接遇到的每一個問題。

心浮氣躁,如何沉澱

寫給媽媽的話:

初中生內心都有一團壓不住的火,它就是焦躁。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想要順利前行,父母就要幫孩子澆滅這把火,還孩子一個安寧的心理世界。

生活案例

案例1:

盧蒙上初中後,發生的一個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做事失去了專注和耐性,事情總是做到一半就去幹別的了。除此之外,他還患上了失眠症,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據盧蒙的媽媽說,孩子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後來,老師也反映,盧蒙上課常常開小差,玩弄個小玩意兒什麼的,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看著孩子的狀態越來越差,媽媽隻好帶著盧蒙去看心理醫生。到了心理診所,她才知道,原來很多孩子都出現了類似的狀況。

有個家長說:“以前,我兒子挺老實的,可才上初中沒幾天,他好像突然變得好動起來。一開始,我還沒有在意,過了幾個月,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了。現在,他竟然常常欺負比自己年齡小的孩子。每次回家,他總是到處翻弄、找東西,把家裏弄得一團糟。我兒子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會變化這麼大?”

案例2:

小楓剛上初三時成績還非常好,媽媽常常和別人誇耀說,女兒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學校裏的前幾名,考上重點高中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因為家裏人對她寄予了厚望,小楓漸漸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包袱,就是自己一定要考上重點高中。

於是,每次考試前,小楓的心就安靜不下來。因為不能靜心複習,加上初三班裏有一些複讀生,小楓的考試名次下降了不少。媽媽看到成績單後,雖然沒有說她,但表情顯然對她很失望,小楓的心理壓力更大了。

後來,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每逢考試,小楓就會變得緊張兮兮,抱著書本卻一點兒也看不進去。在考場上的發揮也頻頻失誤,成績直接滑落到班裏的中等水平。

到了初三下半年,黑板上寫下了中考倒計時。看著中考一天天臨近,小楓心中的焦躁和不安也在一天天加劇,再這樣下去,別說重點高中,可能自己什麼高中都考不上,小楓覺得自己都快崩潰了。

應對策略

有焦慮症的初中生以初一和初三的孩子居多。初一是因為進入了新環境,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和新老師、新同學相處,也不知道該怎樣安排自己的生活,這種對新環境的恐懼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焦慮感。初三則是因為壓力過大,麵臨中考這個人生的第一個小轉折,孩子沒有足夠的信心應付,焦慮就會隨之出現。

孩子出現焦慮症狀,如果家長不能及時幫其緩解,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因此,怎樣幫孩子克服焦躁,是家長的一門必修課。

1.教給孩子相關的知識,讓他們正確對待負麵情緒

初中生處於生長發育期,很多生理現象都可能導致孩子出現緊張、不安、恐懼的情緒。而且初中的學習壓力增加,一次次的考試壓力更會加重這種負麵情緒。如果任憑這種情況發展,孩子就會患上嚴重的焦慮症。

所以,孩子上了初中後,家長要多多注意孩子心理和身體的變化,把青少年該懂的生理知識教給他們。可以給孩子買這類書,也可以直接給他們講解,讓孩子懂得身體的變化是正常的。孩子懂得了這些知識,心中的煩惱便會一掃而空。

2.鼓勵孩子宣泄心中的不安

緩解負麵情緒的一個好方法,就是把它宣泄出來。家長要以朋友的身份鼓勵孩子多和別人聊天,不要把問題悶在心裏,有了煩惱可以和家人說,可以跟朋友說,也可以對老師說。總之,隻要把煩惱告訴了別人,心中的苦悶就會減輕很多。

如果孩子實在不想說,家長還可以告訴他用運動、旅遊、大聲哭喊等方法,通過一種激進的舉動,把心中的不良情緒發泄出去,具體情況還要看孩子的選擇。隻要能找到適合的宣泄方式,焦慮必然能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