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1 / 3)

欣賞孩子的天賦

寫給媽媽的話:

媽媽在教養孩子時,不要抱著能找到什麼“仙丹”可以馬上見效的想法,重要的是要針對孩子的氣質、才智及性格來教育,孩子才可能發揮潛能,達到最佳的狀態。

生活案例

嘉嘉有一個像錄音機似的腦子。她能記得你一個星期前說的話並會提醒你。這一點非常令人驚奇。

從很小的時候,嘉嘉就喜歡和人交流。她很早就能用一個整句來談話,並有豐富的詞彙。實際上,雖然她媽媽喜歡聽她講故事和唱歌,但有時她對嘉嘉的喋喋不休也感到厭煩。當她對家裏人編故事和謎語時,她的演說聽起來像個小大人。

甚至在她還上學前班時,她就管理和指導她的小夥伴玩“讓我們扮演”的遊戲。她對於表達自我感受和稍帶戲劇性地表達自己很在行。如果她畫了幅畫,她就想談談她的藝術創作。她在幼兒園裏最喜歡的是表演和講述,她可以與同伴分享一個新寵物和她家裏的新玩意。

在班級裏,嘉嘉被稱作“老師的寵兒”,因為她頻繁地被叫起來回答問題。她易於跟隨口頭上的指示並能夠快速回答老師的問題。但當她在座位上說得太多而遇上麻煩時,她可不覺得自己是什麼寵兒。她按讀音拚寫一切單詞,所以她有時寫得不對,後來她開始用錄音機來學習,這才有所改變。她還在記乘法表時遇到了困難,這降低了她的數學考試的速度。但嘉嘉擅長創造性的寫作和班級討論,像許多聽覺稟賦發達的孩子一樣,她在努力為考試而記憶事實和拚寫單詞時常常動嘴背誦。她將一切都口頭表達出來,她需要聽到信息並順序說出才能學習。

智力開發專家告訴我們:小嘉嘉是個聽覺稟賦異常發達的孩子,假如加以有效開發,將會前途無限。孩子不可估量的潛能需要父母去發現。

應對策略

美國加州醫學院貝格爾教授認為:人的智慧潛能是無法測量的。發現是激發孩子智慧潛能的重要一步。那麼,孩子天生有哪些潛在能力呢?對於兒童來說,隻靠智力測驗來斷定是否有天賦,是否天資聰明是不可靠的。

貝格爾教授告訴我們,觀察孩子的潛能,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觀察。

1.走路早的孩子聰慧

走路本身就是對嬰兒大腦發育良好的刺激,所以,孩子小的時候應讓他多走路,不要整天背著抱著。

2.說話早的孩子反應敏捷

說話早說明孩子大腦神經回路即大腦細胞之間有廣泛的聯係。說話早能學到比一般孩子多的詞彙,能運用大量的詞彙表達複雜的意思。有的孩子3歲時能認數百個單詞,簡短的文字能念下來,並且對圖畫感興趣,能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對一個問題集中注意。這類孩子大都口齒伶俐,語言流暢,思維清晰,理解能力強。

3.對外界事物表現出廣泛興趣的孩子有天賦

這類孩子常常對事物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並喜歡刨根問底,很早就表現出旺盛的求知欲和對學習的興趣。隨著年齡增長,在正確的教育方法引導下,知識不斷增多,眼界日益開闊,興趣逐漸廣泛,從被外界事物吸引,進而表現出對一些事物的主動性、傾向性和不舍的追求。如愛畫畫的孩子,見什麼都想畫下來,聽媽媽講故事就畫故事情節,聽音樂又去畫對音樂的感受。

4.記憶力強的孩子聰慧

這類孩子的記憶廣度和深度都超過一般兒童的水平,並且記的時間很長。學習速度快,輕鬆自如,能夠迅速地記住幼兒園教師和媽媽的要求。

5.對某種事物表現出高度注意力的孩子有天賦

能夠很快地發現問題,注意細枝末節。有的孩子對別的事物漫不經心,而對某一事物則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去專注學習。

6.活潑可愛、體力充沛、健康狀況優於常人的孩子聰明

這類孩子與父母、朋友相處比一般人更融洽,在日常生活中情緒比較穩定,有獨立生活能力,有很強的進取心、自信心。

希望父母平時注意觀察您的孩子有哪些天賦,並充分地利用孩子的這些潛在天賦適時地進行開發、培養和教育,但不要揠苗助長,要讓其自然地發展進步。事實說明,擁有“仙丹妙藥”不如“開發潛質”。

挖掘孩子身上的特質

寫給媽媽的話:

留意孩子天生的特質,並適時給予肯定,等於幫助孩子建立一座自信的寶藏。

生活案例

世界頂尖首富比爾·蓋茨,從小就極愛思考,一迷上某事便能全身心投入。從外祖母循循善誘的啟蒙教育到父母不辭辛苦地為比爾·蓋茨尋找適合他天分發展的社團與學校,無不為他天賦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氣。

外祖母特別喜歡和聰明的小比爾一起做遊戲,尤其是涉及一些智力的遊戲。她教少年比爾下跳棋、玩籌碼,還有打橋牌等她所喜歡玩的東西。玩遊戲時,外祖母總愛對小比爾說:“使勁想!使勁想!”外祖母還常常讓比爾·蓋茨讀書,給他講故事,比爾·蓋茨從中受益匪淺。外祖母意識到比爾·蓋茨在思維與記憶上的潛力,她總是不失時機地激活比爾這方麵的潛能,有時祖孫倆到公園散步,外祖母常會與比爾·蓋茨交流下棋的技術或看某篇佳作,讓比爾尋找更新下法或表達更獨到精辟的見解。

比爾·蓋茨的父母十分關注孩子的成長。他們在質樸的處世方式中,更多地關心孩子的成長與教育,他們在工作之餘總是盡可能地與孩子們待在一起。一家人不斷地進行各種遊戲,從棋類到拚圖比賽,幾乎涉及所有的益智遊戲。

隨著兒子年齡的增長,家庭中的環境已無法滿足比爾·蓋茨天賦的進一步發揮。於是,父母把目光投向社會,積極為比爾尋找屬於他的空間。在一次活動中,比爾·蓋茨給班上準備一份報告,叫《為蓋茨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這篇報告幾乎成了全家人的事,他的外祖母幫著弄封皮,連爸爸也插手幫忙,氣氛很活躍。

小學畢業後,父母在征求比爾·蓋茨的意見後,送他進了湖濱中學。在湖濱中學,比爾癡迷上令他今後傾注畢生精力的計算機。

比爾·蓋茨在湖濱中學讀書時,常按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安排學習。比爾·蓋茨在喜歡的課程上下功夫,學得非常棒,如數學和閱讀方麵。每次父母看到比爾拿回來的成績單,盡管他們知道比爾在一些課程上能學得更好,但他們並沒有拉下臉來責備比爾·蓋茨。

中學畢業後,比爾·蓋茨很想到哈佛大學去讀書,這也正是父母們最大的心願。幸好,比爾·蓋茨的父母並沒有像其他父母那樣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產,必須讓孩子們來完成父母喜歡的事。經過冷靜思考後,父母放棄了讓兒子當律師的想法,讓比爾·蓋茨在大學領域裏自由發展。

但一年後,更大的難題擺在了比爾·蓋茨的父母麵前:比爾·蓋茨要離開哈佛,放棄錦繡學業,與別人一起創辦計算機公司!比爾與父母多次交談,平靜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了解兒子秉性和誌向的父母又能說什麼呢?或許兒子的天賦與計算機事業是最佳的切合點吧!比爾·蓋茨便毅然離開了令億萬學子向往的哈佛大學,開始在軟件領域大展鴻圖。

在家庭的嗬護下,比爾·蓋茨能全力專注於某一事物的天賦被開發出來。1975年比爾正式創辦了微軟公司。很顯然,比爾·蓋茨的成功是個人天賦與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

比爾的事例告訴我們:教育應不斷激活孩子的天賦,注重對孩子天賦的培養與保護。

應對策略

根據加登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每一個正常的孩子都具有七種智力,或者說具有這幾個方麵的發展潛質。這七種智力分別是語言、數理邏輯、音樂、空間、運動、交往和自省。這七種智力在孩子的身上不同程度組合,構成了他(她)的智力特點。如果給予適當的鼓勵,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正確的指導,每個人都有能力將這幾種智能發展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當然每個孩子既有自己的優勢智力領域,也有弱勢智力領域。孩子不應該也不可能是全才,但他一定會有某種能力值得我們讚許和肯定。教育的目的就是發現、發展孩子的智能強項,揚長補短。即以孩子的強項為依托,強項帶動弱項,相得益彰。

1.確認孩子的優勢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要了解孩子的潛能需要長期的觀察研究。隻有在了解孩子的情況下父母才能做出明智的決定。確認孩子的優勢就是確認了孩子的“精神生長點”。稱職的父母必須獨具慧眼,把握孩子的這一最重要的“精神生長點”。假如父母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優勢,對孩子失去信心,就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判斷孩子最發達智慧的一個好方法,是觀察他們在生活中“不規矩的表現”。比如,他雖不愛彈琴卻喜歡繪畫,雖沒有耐性卻有創意,雖不善言辭卻很熱心,父母若把這些細節記錄下來,認真分析,就能歸納出孩子的性格趨向,發現其擅長的一麵,從而誘導和激發他。

觀察孩子“強勢智慧”的重要途徑是多和孩子在一起,看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他在做些什麼。可以通過觀察他與同伴、朋友談話和討論問題時的情況來了解;還可以收集孩子的活動資料、參考學習成績等。

當然,在此過程中,父母要做有心人,孩子的點點滴滴都不要放過。此外,父母還應注意觀察分析孩子的愛好、個性、特長,加強自身學習,掌握新的科學方法和觀察技能,要耐心等待孩子發揮潛力。

同時我們父母必須明確的是,發現孩子“強勢智慧”的目的是充分發揮孩子的能力,發展興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自強心。如果期望過高,脫離實際,勢必會簡單粗暴,使孩子喪失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