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02(3 / 3)

3.媽媽的讚許和鼓勵

媽媽對孩子的讚許和鼓勵是至關重要的,你對他們的反應有助於形成他們的自尊。當你信任你的孩子,並讓他體會到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有能力的人時,孩子會漸漸堅信自己具備這些品質。你的反應對孩子來說,像一麵鏡子,可以反饋給他一個關於他自身價值的積極信息。在鼓勵孩子盡其所能地坐、爬、走、交友、分享與他人的快樂,以及學習的同時,也是對其知識、才能毅力以及成績的具體的、積極的肯定。他愈有成就感,就愈有信心。自信的增長不僅僅來自於有心的媽媽經常給予的表揚和鼓勵,而且來自於他對自己的能力和自身價值的信念。

盡情地鼓勵孩子表現自我吧,因為那正是他們成長的過程。

鼓勵孩子的每一個進步

寫給媽媽的話:

孩子在學習或者生活中總會有一些讓父母不滿意的地方——成績沒有別人好,做事沒有別人快,腦筋沒有別人聰明。但是,孩子一直都在進步,這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案例

有這樣一個故事:少年宮的小提琴老師王老師,最近正在教一批新學生。在這批學生中,有一個叫張嫻的小女孩,她學小提琴非常刻苦,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入門比較慢,但後來慢慢地進入了狀態,學得越來越好,他覺得這個孩子很有潛力。

可是,王老師發現張嫻已經兩個周末沒有來學琴了。他感到非常奇怪,於是他撥通了張嫻家的電話,接電話的正是張嫻。

“張嫻同學,你還好嗎?這兩個周末為什麼沒有來學小提琴呢?是不是家裏出什麼事了?”

“沒什麼事。因為我媽媽認為我學不好,沒有天分,再學下去也是耽誤時間浪費錢,所以她不讓我學了。”

“怎麼會呢,你學得很認真,最近進步很快,媽媽難道沒有體會到嗎?”

“我每次學完回家,媽媽就讓我演奏給她聽。每次演奏完,她都說彈得一點不好,一點進步都沒有,就不讓我學了。”

掛上電話,王老師為這個可憐的孩子感到悲哀。

本來上進心很強,每一天都會有所進步的孩子,僅僅因為沒有達到父母心目中的“最佳”狀態或理想標準,就全盤抹煞孩子的成績,這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也許在無意中,會因為父母過高的期望而葬送掉一個科學家或藝術家。

應對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會責怪牡丹為什麼不香,梅花為什麼不如牡丹花朵大,葡萄藤上為什麼不掛西瓜,荷花為什麼不能長在陸地上。大自然的萬物,總是各盡其天性,發展它們的長處,於是才有這萬紫千紅的世界,百花爭妍,美味紛呈。

唯獨輪到看自己的孩子,總覺得他處處不如人,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期望值過於單一,要求每一朵花都開成牡丹,自然多數花朵都會成為不合格產品。再有就是期望值過高,要求達到目標的速度過快。小草不能成為參天大樹,大樹也難以速成。不切實際的期望值隻能扼殺正常生長的生機,從而往往斷送可能達到的輝煌。

1.應該珍視孩子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

在孩子看來,隻要自己取得一點點進步,父母就應該是和自己一樣高興的。可是有的父母不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總是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因而孩子很多時候很難達到父母的要求。這樣一來,孩子就很難看見自己的進步,就會產生自己沒有用的想法,從而喪失了前進的動力。

因此,隨時都要看到孩子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尤其是在孩子表現不好或者成效不明顯的時候,不要打擊孩子的信心和積極性,而是應該善於發現孩子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對孩子的表現給予寬容,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賞識,這將會讓孩子建立或者重新建立做好事情的勇氣和信心。

發現並賞識孩子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不僅影響到孩子學習和做事的效果,而且還會影響到孩子對學習和做事的態度。我們發現,孩子喜歡某一門課程,很多時候是因為放學回家後有人願意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並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有的孩子說:“我喜歡音樂課,因為回家後可以唱歌給爸爸媽媽聽,他們可喜歡聽了。”也有的說:“我喜歡數學課,因為回家後算數經常得到媽媽的讚揚。”如果我們對孩子的進步不聽、不看、不肯定、不讚揚,孩子的學習態度肯定會受到打擊。

2.營造一個寬鬆的發展空間

有這樣一段很精彩的話: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那就讓他做一棵默默無聞的小草吧,他一樣可以給你帶來春天的美麗;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為一片汪洋,那就讓他做一朵最小的浪花吧,他同樣可以帶給你跳動的喜悅;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為一位名人,那就讓他做一個平凡的人,隻要他快樂、誠實、正直、善良、上進。為父母者都應感到驕傲,因為他們培養出來的孩子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就足夠了。

我國當代文學家老舍的教子方法很值得借鑒。老舍先生的教子方法有四:一是不必非考百分,特別是不必門門都考百分;二是不必非上大學;三是應多玩,不失孩子的天真爛漫;四是要有個健壯的體魄。老舍先生給孩子營造了一種寬鬆的發展空間,使孩子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發展。

作為父母,應當堅持不斷地為孩子的每一個微小進步加油,經常對孩子說一聲:“你比以前進步多了,繼續努力,一定會成為最好的。”

不必強求孩子成為最優秀的

寫給媽媽的話:

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孩子也是一樣。父母由於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總是孩子的缺點,而忽視了他們的優點。

生活案例

張瑩10歲的女兒小梅,長得並不漂亮,小臉黑瘦,頭發黃黃,個子也不高。而且,小梅的學習成績也很一般,總在班上二十名左右徘徊,在任何一門功課上都沒有表現出過人的天賦。

在張瑩的眼裏,女兒太平凡了,平凡得讓她沒有誇獎女兒的機會。張瑩對這個女兒幾乎失去了信心。每當小梅不小心做錯了什麼,張瑩總會生氣地對她說:“我真懷疑你是不是我的女兒,怎麼這麼笨啊,長大了肯定沒出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聽到一些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說這樣的話,“看人家小朋友多有禮貌,你為什麼就不愛講話”“看人家小朋友畫得多好,你怎麼畫的什麼也不像”“看人家小朋友多幹淨,你怎麼就不講衛生”,等等,不分任何場合地嘮叨個沒完沒了。

這些父母不明白,這種嘮嘮叨叨的做法,既不能彌補自己孩子的不足,也不可能使自己的孩子擁有別人孩子的長處。這樣說的次數多了,反而會讓孩子從心理上感覺到自己不如別人,從而逐漸失去自信心。

應對策略

任何人承受壓力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孩子們實際上還很脆弱,父母的“火上澆油”很容易使得壓力過度乃至造成傷害。因此,父母發現孩子的缺點和不足後,不要不分時間場合地胡亂指責一番,而是要客觀分析產生的原因,努力尋找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幫助孩子一步步地改正。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經常會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甚至把別人的孩子過度地美化和誇張,本想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其實卻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會因此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優點,雖然孩子的天資有別,學習事物有快有慢,學習成績也有高有低,但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隻取決於一個方麵。

1.每個孩子都有與眾不同之外

作為父母,不能隻憑長相、成績等某個方麵就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出息,而是應該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發現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要把讚美留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你的讚美聲中繼續發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有這樣一個孩子,小學時她體質非常弱,任何體育活動都沒法參加,學習又非常爭勝好強,偶爾有一門功課得不到第一就會難過、自責。但爸爸的一句話奠定了她的人生,爸爸說:以你的條件,你不必追求優秀,但你可以做到良好。

她很聽爸爸的話,比較輕鬆地將每門功課都保持了良好,同時她的體質也恢複到了良好的狀態,高中畢業她給自己的定位是考上一所普通大學,壓力不重反而發揮良好,她輕鬆地考上了重點大學。

讀了這則案例,不知父母們做何感想。是的,父母們都愛自己的孩子,而且常常將對孩子滿腔的愛,化作了熱切的希望——孩子能夠比自己幸福,能夠擁有一個無比順利、無比燦爛的未來。他們不願意自己曾經吃過的苦,孩子重吃一遍;自己所經曆的人生曲折,孩子再經曆一次;自己失落的夢想,孩子又一次失落。可是,他們如此深厚、強烈的愛,卻未必能夠得到孩子的回應,有時甚至還成了家庭悲劇的根源。

2.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

父母培育孩子如農民種莊稼,隻有遵循莊稼生長的規律,適時澆水施肥,才能獲得豐收。愛孩子的父母,隻有既能掌握孩子成長發育的一般規律,又了解自己孩子獨特的個性特點,付出的愛才能得到成功的回報。

還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一個標準的中等家庭裏,養育了一個優秀的女兒。她不僅美麗出眾,多才多藝,而且學業優秀,品行超群。小姑娘不聽流行歌曲,不穿時髦服裝,不講俚語俗話,不崇拜任何同齡女孩子崇拜得五體投地的電影和體育名星。她功課門門優秀,業餘時間不是彈鋼琴便是讀名著。她讓無數父母羨慕甚至妒忌,使無數同學崇拜又敬而遠之,令教師和父母引以為驕傲。

可就是這位“公主”,某一天突然沒來由地歇斯底裏、拳打腳踢、汙言穢語……醫生的結論是:長期過分的緊張壓抑所致。在維持“優秀”“出色”形象的努力背後,是來自內部和外部的雙重負荷,是對於各種欲望的逃避和壓抑。時間一長,孩子不堪重負,最終爆發。

其實,假如她不那麼“出類拔萃”,不那麼“高尚優雅”,比如熱衷於女孩子喜歡的帶點俗氣的裝飾品,比如有那麼一點對於歌星、影星的迷戀崇拜,大約不會釀成這樣激烈的“後果”。

援引這個例子絕不是鼓勵父母去縱容孩子的“毛病”,而是想說明“人無完人”,成長中的孩子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點和問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不管是怎麼樣的孩子,被尊重是他們與生俱來不可剝奪的權利,孩子成績好也罷,成績差也罷,父母都應當給予尊重、信任和理解。這樣的愛才有力量,才能使孩子的心靈得到舒展,才能讓孩子得到努力上進的動力、信心和勇氣。當你認為孩子讓你失望、孩子不爭氣的時候,不要忙著責備、忙著施加壓力。請記住,他們更需要的是理解,指點和幫助。

你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他的種種毛病就像他的可愛之處一樣必不可少,有些甚至將伴其終身。請你將他的缺點連同他的可愛一道接受下來,這沒有選擇,就像孩子在接受咱們作為父母時一樣,毫無選擇!

不必強求孩子成為最優秀的,而是要會量體裁衣地培養、教育他,隻有這樣才會讓孩子去創造更適合他自己的人生,成為一個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