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同孩子自己進行比較
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他們不再問“麻雀知道它們叫麻雀嗎?”“電視機吃不吃飯?”這類問題,他們開始問你怎樣對待老師、同學,怎樣整理好東西,怎樣做飯等問題,這說明他們開始懂得要獨立生存了。這提問的本身就是值得大加稱讚的,說明孩子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和過去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這個時候你還有理由保持你的“金口不開”,舍不得誇讚孩子的進步嗎?
發自內心地予以誇獎
寫給媽媽的話:
發自內心的誇獎可以起到鼓勵孩子的作用,讓他們覺得倍受尊重和有價值。發自內心的誇獎能讓孩子肯定自我、尊重自我,進而發展更完美的人格。
生活案例
案例1:
露露8歲的時候,有一次,一個人在家把屋子收拾得幹幹淨淨。媽媽一回來,就說:“哇,是誰這麼勤勞?把屋子收拾得這麼幹淨!”於是她就從門後邊站出來。媽媽說:“原來是我的寶貝女兒啊,你可真能幹!”媽媽發自內心的誇獎,讓露露愛上了家務勞動,她總想給媽媽一個驚喜。
案例2:
家庭野餐會上,幾個孩子一起打羽毛球,雙方你來我往,戰況激烈,笑聲不斷。11歲的瑞恩把球拍交給5歲的妹妹,並抱她坐在肩膀上一起應戰。和大孩子一起打球,妹妹高興得尖叫,有時候也能還擊幾球呢。
這群孩子一起回來喝汽水時,瑞恩的爸爸小聲對他說:“你是一個很會照顧妹妹的好哥哥。”瑞恩聳聳肩,加入其他同伴,但臉上帶著一抹隱藏不了的羞澀微笑。他明白爸爸發自內心、真心誠意地讚美他對妹妹好,這種感覺將永遠珍藏在他心底,成為難忘的回憶。
父母發自內心的讚美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當我們不在他們身邊時,陪他們度過嚴峻考驗的將會是這些自信。免費地、大方地給孩子讚美吧,因為讚美永遠不嫌多,這是孩子發展自我意識的必要支持力量。慷慨的讚美和尊重,真的足以供孩子享用一輩子。
應對策略
生活在讚美中的孩子,將比他周圍的朋友更活潑開朗。受讚美的孩子,會感到備受尊重,進而能激起他們內在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感。每個孩子都該得到這種感覺,這是我們為人父母者的責任。
1.讚美要發自內心
如果父母沒有發自內心,那麼,所有的讚揚都是虛偽的,孩子會覺得父母是假惺惺的,讚揚的目的就不可能達到。
一位媽媽經常打孩子,後來她聽了有關賞識教育的一節課,覺得的確應該常誇誇自己的孩子。回家兒子正吃飯呢,她就跟兒子說:“兒子你太好了!你真棒!”兒子說:“媽,你生病了吧?我看你今天病得不輕,都開始說胡話了。”兒子不相信她的讚揚。
也難怪,假惺惺的誰信哪。讚美的話要發自內心地說才行。
2.平常心很重要
杜魯門當選美國總統後,有一天,一位客人來拜訪他的媽媽。
客人笑著對杜魯門的媽媽說:“有哈裏這樣的兒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
杜魯門的媽媽微笑地回答:“是這樣的。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他同樣讓我感到非常自豪。他現在正在地裏挖地豆呢!”
杜魯門的弟弟是一位農夫,但是,媽媽並沒有認為這位做農夫的兒子是無能的。對她來說,每個孩子都令她感到自豪,無論兒子是總統還是農夫。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杜魯門的弟弟是這樣評價哥哥和自己的:“我為哥哥感到驕傲,他將是美國最優秀的總統之一。但我同時也為自己感到驕傲,我是一名農夫,用自己的雙手養活了自己,照顧了父母。”
這是何等的自信!而這種自信正來自於媽媽的賞識。
實際上,每一個孩子總是有優點的,隻要父母真正從內心去賞識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值得父母自豪的。
由此可見,賞識孩子應該發自內心,從孩子本身出發,不要把孩子與別的孩子做盲目的比較,尤其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而應該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看到自己孩子的進步,讓孩子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不管孩子是否優秀,做父母的都應該以平常心對待孩子。隻有把孩子當作一個平凡的人,當你在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時,你才可能發自內心地去賞識他。
當你發自內心地賞識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地注視著孩子,溫和地對孩子說:“孩子,你真棒!”讓小小的他或她感覺到你的無限真誠!
誇獎孩子一定要及時
寫給媽媽的話:
孩子做了好事或有了進步,最好當時就給予誇獎和鼓勵,這樣孩子的榮譽感和成就感就會及時得到最大的滿足,把後麵的事情做得更好。如果,孩子取得了成就,你無動於衷或反應遲緩,必然會給他的內心造成不良的影響。
生活案例
“媽媽,媽媽,我今天跳高得了第一名。”小劍一進門就興高采烈地對媽媽說。
“你身體又不是特別好,運動起來那麼上勁幹嗎?”正在廚房裏忙碌的媽媽順口問道。
“今天我們班上體育課,老師組織同學們進行跳高比賽。我是跳得最高的,老師誇我很有運動天賦呢!”小劍跑到廚房門口得意地說著。
“哦,知道了。今天有作業嗎?快去做作業吧!我這裏忙得亂七八糟的,你就不要搗亂了!”媽媽好像沒有聽到小劍說的話,表現出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
聽到媽媽這麼說,小劍剛進門的高興勁一下子就沒了,悶悶不樂地躲進了自己的房間。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跑了第一名,媽媽卻一點都不高興,更沒有誇獎他。他甚至在心中犯嘀咕:媽媽難道不愛我了,一點都不關心我?
正當小劍疑惑不解的時候,爸爸回來了。爸爸發現小劍很不高興,就問他:“怎麼了孩子,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嗎?”
“爸爸,我今天跳高得了第一名,老師都誇獎我了,可是媽媽卻一點都不高興。”小劍很委屈地對爸爸說。
“是嗎?第一名啊,真厲害!和爸爸說說當時的情況。”爸爸很高興地問。
“體育老師讓我們分兩組,男生一組,女生一組。男生裏我跳得最高,他們都不如我,你都想象不到我當時有多帥!”
“真是好樣的,等會兒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多吃點,這樣才能讓身體更強壯,以後還要得第一名,好嗎?”
“嗯,我以後還要得第一名。”小劍高興地跑到飯桌旁邊,等待吃飯了。
我們很慶幸,小劍爸爸給了孩子所需要的及時獎勵。小劍是幸運的,畢竟有一個好爸爸及時回應了他的誇獎需求,避免了給他一生造成不良影響的後果。
應對策略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父母們常常在孩子不需要關心的時候,給了孩子過分的嗬護,而當孩子需要父母讚揚和鼓勵的時候,卻因為怕孩子驕傲而故作冷淡。
每個人非常希望獲得父母的認同。作為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習或者比賽中取得好成績,這是多麼值得父母賞識的事情!這時候,父母應該為孩子感到高興,應該及時給予熱情的賞識和讚揚。讓他們感覺到父母為他的出色表現感到驕傲!
事實證明,隻有及時賞識和讚揚孩子,才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他們往更高的目標衝刺。如果是事後再給予讚揚,那麼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已經不再期待,所以誇與不誇其實已沒有多大區別。
某校長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期末考試之後,他分別在不同時間內對兩個班級考試成績差不多的兩組孩子做出評價。
對第一組孩子,校長在考試成績出來的當天就表揚了他們:“成績真不錯,你們都是聰明的孩子,繼續努力吧。”
對第二組孩子,校長一直等到下一個學期開始之後,才對他們說:“你們上學期考試成績不錯!”
一個學期以後,第一組孩子因為受到了校長及時的讚揚和鼓勵,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一致認為是校長的讚揚讓自己對學習充滿了信心,學習勁頭也更足了。而第二組孩子的學習成績卻沒有明顯進步。雖然校長讚揚了他們,但時間已經相隔太久,所以他們對這種表揚並不在意,所以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這個實驗證明,孩子是需要父母正確把握讚揚的時機及時誇獎的。因此,當孩子達到了某個既定目標,父母一定要把握機會,及時由衷地讚揚孩子;同時表現出你的喜悅心情,讓孩子感受到是他的良好行為表現使父母感到高興。這是簡單而又能產生顯著效果的一招,隻要堅持去做,必有喜人的收獲。
1.別讓孩子失望
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父母一句讚揚的話,他們也需要得到父母的重視和關心。如果父母沒有對孩子的成績表示出及時的關注,會讓孩子感到失望,而這種失望很可能會讓他們失去繼續努力的動力。
當看到孩子打掃房間時,應該及時稱讚他:“你真能幹,家裏幹淨多了。”當看到孩子畫了一幅畫,應該及時稱讚他:“畫得真棒,你很有想象力。”相信這些及時的讚揚會讓孩子更加快樂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