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女孩要“富養”,但不是當公主來養(3 / 3)

當然,討論出結果後,此後家長對女孩的教育態度就要保持立場一致,不要你這樣教育、我那樣教育,讓女孩無所適從。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下,女孩也比較容易接受我們對她的教育,身心發育也會更健康。

8.“富養”需要開闊女孩的眼界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早已過去了,如果一個女孩目光短淺,思路狹隘,就會猶如井底之蛙一樣,難以有大的發展。父母們可以試想一下,一個隻關心自己每天吃喝拉撒及別人家長裏短的女孩,與一個關心社會大事,並時常與別人談論國家大事的女孩,她們的未來會一樣嗎?

家長們應該很清楚,這兩個女孩的前途肯定是不同的。前者最終可能隻會成為一個缺少內涵、毫無追求的主婦,而後者卻可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她也許會是一個商業精英,也許能成為一個在政壇上舉足輕重的人物……總而言之,由於眼界的不同,她們的未來也會完全不同。

俗話說,“眼界決定境界”。作為父母,我們不可能將女兒永遠留在自己身邊,她們也需要去見識一下更為廣闊的世界。而且,深藏在女孩內心深處的好奇心,也會促使她們想要衝破大人的保護傘去不斷探索、不斷發現、不斷成長。所以,對女孩真正的“富養”,必定可以帶給女孩更廣闊的眼界和思路,引領她進入一個更加豐富、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世界。

從兩三歲開始,爸爸媽媽就教女兒茜茜學習外語。但是,他們並沒有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教育女兒,而是慢慢引導茜茜喜好上外語的。比如,爸爸在家中的牆壁上貼上漂亮的外語標誌的貼畫,給女兒買一些外國兒童原版影片,還利用電視、網絡、雜誌等傳媒渠道讓茜茜適當了解一些國際新聞。

雖然茜茜的家庭經濟條件一般,但每年爸爸都會拿出一些錢帶茜茜到國外旅行一次,讓茜茜見識一下國外的世界。

在父母的精心培養下,茜茜已經高中畢業,並順利被國外一所知名大學錄取了。

一個高貴而又出類拔萃的女孩,一定是個具有開闊眼界的女孩。因此,“富養”女孩,就需要在開闊女孩的眼界上多下些功夫。一個知識豐富、遊曆四方的女子,絕對不會給人一種“小家子氣”的感覺。

作為家長,如果打算“富養”女孩,就一定要增長她的見識,豐富她的閱曆。隻有知識增長了,判斷能力增強了,女孩才真的不會被外界的種種所誘惑,同時還可以形成自信、獨特的女性風采。

增加女孩見識的方式和方法很多,比如,鼓勵女兒多讀書、讀好書,長期大量的課外閱讀是開拓女孩知識麵的最好方法;經常帶女兒到博物館、展覽館等,讓她在享受“藝術盛典”的同時,也加深了對人類曆史、文明、文化及藝術的理解;偶爾帶女兒去聽聽歌劇、看看話劇,在開闊眼界的同時,還培養了她的藝術欣賞能力;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年與女兒一起外出旅遊幾次,參觀祖國的大好河山,了解各地的風俗文化;……

總之,為女孩創造開闊眼界的條件,可以幫她逐漸從封閉的家庭小環境步入到開放的社會大環境中,從而讓她盡早了解外麵那個更有活力、更為獨特的世界,而且還能培養她開朗、外向、善於交流、樂於探索等正能量的性格與行為。

9.“富養”的女孩也要自立自強

一說到讓女孩自立自強,許多家長都會暗自搖頭:“和女孩子談自立簡直太難了。”的確,相比於喜歡冒險和樂意出頭的男孩來說,女孩對父母的依賴有時可能超乎人們的想象。

不過,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是從依賴父母到逐漸學會自立自強的,女孩也不例外。這種自立自強不僅指孩子在生活上能夠照顧自己,還包括行為上的獨立和思想上的獨立。

可是,有些家長,你們總是擔心女孩年紀小,做事情做得不好,所以總是會伸手去幫她完成一些本該她自己完成的事情。對於這種行為,你們認為那是“愛”。可是,這其實屬於越俎代庖,不但不能幫助女孩養成自立自強的能力,還會讓她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最後甚至成為一個行為和思想都難以獨立的人。

8歲的芳芳從小備受媽媽的寵愛。為了讓女兒生活得更舒適,媽媽也心甘情願地幫女兒做一切可做的事。芳芳上幼兒園時,還不會自己係鞋帶,每次媽媽都要等媽媽給她係;上小學後,又因為不會自己整理書包,經常忘記帶作業本而被老師批評。由於依賴性過強,直到上初中,她還不會自己洗襪子,許多同學都嘲笑她,芳芳也因此而變得越來越自卑。

隨著年齡的增大,媽媽漸漸發現芳芳的自立能力比同齡孩子差得多,她才開始著急起來:這孩子現在什麼都不會,以後長大了怎麼辦啊?

疼愛女兒沒有錯,“富養”女兒也沒有錯,但芳芳媽媽疼愛、“富養”女兒的方式卻錯了。盡管每位家長都以愛自己的女兒為出發點,並希望她獲得幸福,可最終女兒的幸福還是要靠她自己去獲取。如果你事事都替她做好了,以後她走上社會,麵臨更多的困難、挫折,你能再幫她一件件地處理嗎?而且,一個缺乏不能自立自強的女孩,你又怎麼能期望她長大後能夠為自己的生活做主呢?一個連基本生活自主權都沒有的女孩,又何談幸福呢?

“富養”不等於嬌養,也不等於將她當成寵物來養,隻有女孩自己親身經曆的成長才是真實的,她對此也才會有更加深刻的體會。所以,作為家長,如果你真的愛自己的女孩,從現在開始就不要再將她當成溫室裏的花朵,而應該給她機會,甚至為她創造機會,讓她去做本屬於她應該做的事,即使做得不夠好,即使犯錯,也不要剝奪她成長的權利。

比如,讓女孩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房間、自己洗衣服,還可以鼓勵她和我們一起做家務,讓她幫忙掃地、擦桌子、到垃圾、洗碗等、在一次次親自動手過程中,女孩不僅能夠掌握更多的做事方法,還會變得越來越自立,而且還會為自己所掌握的生活技能更加自信。當女孩的自信確立起來之後,她也就敢於獨立麵對一些問題了。

10.“富養”也要鼓勵女孩挑戰自我

在每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是常事,接到有困難的工作也是常事。在這種時候,隻有學會挑戰自我、激勵自我,才能戰勝困難,獲得真實的成長。同樣,善於挑戰自我,對女孩的成長來說也很重要。

女孩子天生嬌弱,性格溫和,如果父母從小再對她嬌生慣養,她就會變得更加嬌氣,也不能從小就學會自我激勵、自我挑戰。久而久之,女孩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遇到困難時也會輕易選擇放棄。

相反,如果父母從小就注意培養女孩挑戰自我的能力,鼓勵她凡事自己動手,不要害怕失敗,敢於麵對困難,那麼女孩不但能夠逐漸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會增加自信心,讓自己變得更勇敢,麵對挫折也會更加從容。

2007年5月10日,一個名叫馮亦丹的13歲的洛陽女孩,背著雙肩包,揣著300元錢,從洛陽市博物館出發,開始了她獨自徒步前往鄭州的旅程。這次活動是馮亦丹的父親提議的,雖然馮亦丹開始時感到有些不可思議,但在父親的鼓勵下,她還是勇敢地接受了挑戰。

5天後,也就是5月15日,馮亦丹到達了鄭州市二七廣場。此時的馮亦丹,雖然一臉的疲憊,但卻難掩勝利的笑容。她為自己喝彩,為自己能夠超越自己而喝彩。

在馮亦丹的整個旅程中,她是否想過放棄,我們不得而知,但能夠獨自完成這次挑戰自我的旅行,其間必然也少不了許多自我激勵。而且,她能夠有這麼大的勇氣,肯定與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如果父母平時對她嬌慣有加,一遇到困難要麼替她解決,要麼勸她放棄,她恐怕根本完不成這一挑戰。

女孩是否有勇氣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根本就在於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否常常恰當、合理地激勵她。隻要我們在她感到怯懦、害怕、緊張、猶豫不決時給予及時的鼓勵,她就會對充滿信心,也敢於對困難進行挑戰。有的家長認為,鼓勵女孩自己戰勝困難是不夠疼愛孩子,是狠心的表現,根本算不得是“富養”。隻有讓她隨心所欲地選擇才是愛她、“富養”她。

事實正好相反。隻有善於經常激勵女孩,才是不嬌慣女孩、“富養”女孩的表現。在得到父母的鼓勵時,女孩就會感到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支撐著她,讓她有勇氣麵對困難、戰勝困難。這樣以後再遇到困難時,無論是否有人鼓勵她,她的自我激勵機製就會自動啟動,像父母對自己的鼓勵那樣,鼓勵自己戰勝困難。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這種自我激勵可以讓女孩更勇敢,但如果女孩即將完成的任務大大超過她自身的能力,僅憑這種自我激勵也未必能夠成功,反而可能令她因為沒有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而感到自卑。

所以,不論是我們對女孩進行激勵,還是女孩進行自我激勵,我們都要幫助她衡量一下任務的難度是否超過了她的承受範圍。最好的激勵方法,就是讓女孩不要太在乎結果,隻管盡力去做。在努力實施的過程中,女孩同樣能夠收獲到不少的進步和提升,同時也體會到了挑戰自我的快樂。

父母不該說增加女孩負能量的話:

1.“你的成績怎麼越來越差了?像你這樣,以後隻能去掃大街!”

父母課堂:女孩在成長過程中,上進心是非常重要的。擁有了上進心,不用家長提醒,她們也會主動改正錯誤,改掉壞習慣。但女孩的上進心是需要家長用心培養,而不是盲目刺激的。

對於一些男孩來說,由於性格中具有“好鬥”的成分,家長的這種“激將”的語言或許會令他們產生上進的欲望。但對於敏感、自尊心又很強烈的女孩來說,如果你經常這樣說她,她們就會覺得自己不被爸爸媽媽喜歡了,進而自暴自棄。所以,與其用這樣的話刺激女孩,傷害她們的自尊心,不如給她設定一個她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的目標,讓她嚐到成功的喜悅。當這個目標實現後,女孩往往會再為自己設置更高的目標,進而產生不斷上進的心理。

2.“你現在還太小,什麼家務都做不了,弄得亂七八糟的,快別給我搗亂了!”

父母課堂:也許我們認為女孩子柔弱的樣子需要人疼愛,但我們卻在無意間忽略了她也想自立的願望。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女孩在小學期間,其心理活動的主動性會明顯增強,會更加想要去嚐試與體驗一些事情。所以,當女孩提出要幫助爸爸媽媽做點家務,或者要自己收拾房間時,我們應該給她這個機會。而且隨著她年齡的增長,我們更應該逐漸放手,將做事的主動權還給她。隻要我們信任女孩,並適當地給予她一些指導,她就能夠將自己所做的事情做得很好,同時還增強了信心,鍛煉了獨立自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