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經曆挫折洗禮的女孩才更出眾(3 / 3)

8.麵對挑戰,鼓勵女孩知難而進

生活當中,我們常常有這樣一種感覺:當完成一件容易做的事情後,我們並沒有多少激動和興奮;相反,當完成一件很艱難,甚至是原以為不可能完成的事時,就會產生一種很強烈的成就感,同時也更了解自己的能力,樹立起向困難不斷挑戰的自信心。

孩子也是一樣,尤其是女孩,本來就很嬌嫩。如果能夠憑借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完成艱難的任務,相信她們獲得的成就感比男孩更強烈。

在成長的過程中,女孩也會經曆諸多的困難和挫折。作為父母,一定要對你們的女孩充滿信心,這樣才能培養起她的自信心。不要總對她說“你還小”、“你還做不了”,而要鼓勵她說“加油,媽媽相信你”,“你這樣做真不錯”,“你已經是個大人了”等,多給女孩自己發揮的空間,多給女孩鼓勵和支持,多讓她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她才能在遇到困難時知難而進,不為困難嚇倒。

天天還不滿4歲,在上幼兒園,每天放學後都由媽媽接她回家。這天,媽媽接天天回來後,在門口拿出鑰匙準備開門。天天見了,就自告奮勇地要求媽媽把鑰匙給她,讓她也來開一次門。

媽媽聽了天天的要求,立刻就把手中的鑰匙遞給天天。天天接過鑰匙後,笨拙地試著把鑰匙插到鎖孔中,想打開門,可怎麼都打不開。跟媽媽一起來家中的姑姑見狀,主動過去要幫天天開門,可被天天的媽媽攔住了。

天天搗鼓了半天,也沒打開門,轉過頭委屈地看著媽媽,急得都要哭了。但媽媽並沒有伸手幫她,而是鼓勵她說:“天天再耐心地試一次好不好?也許多試幾次,鎖就打開了呢。媽媽想看天天親手把門打開。”

在媽媽的鼓勵下,天天又轉過身去琢磨著開門。過了好一陣子,天天才終於如願以償,用鑰匙打開了家門。這個小小的成功,讓天天一直高興了好幾天。

為了更好地培養女孩的抗挫折能力,爸爸媽媽還可以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困難和障礙,鼓勵女孩知難而進,勇敢嚐試。比如,父母帶女孩一起去爬山,山路高低不平,對於年幼嬌弱的女孩來說非常難走。但在保證女孩安全的前提下,父母不要幫助她,而是鼓勵她自己向困難挑戰,跌跌撞撞地向前走。看到她踩到小石頭或小坑裏摔倒在地時,也盡量不要馬上扶她起來,而是鼓勵她說:“不要怕,勇敢的孩子是要自己站起來的哦!”

9.不要拿自己的女孩與別人比較

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習慣,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優秀,不知不覺地會用其他孩子的優點來比自己孩子的缺點,指責自己的孩子不夠優秀:

“你看你同學XX多好,每次都考第一名。”

“你瞧鄰居XX多聽話,從不讓爸爸媽媽操心。”

“別人都行,你為什麼不行?”

……

這些恐怕已經成了不少爸爸媽媽的口頭禪。父母之所以這樣做,是想給孩子樹立榜樣,以為這樣可以刺激孩子的上進心,但其實這樣做隻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女孩子,性格敏感、想得多,有些女孩還比較多疑,如果父母總是拿自己與別的孩子相比,認為別人比自己優秀,不但傷害她的自尊心,打擊她的自信心,讓女孩產生更加強烈的挫敗感,還可能認為父母是不愛自己了。即便是這樣的話刺激了她的奮發精神,到頭來也可能形成的是一種不健康的嫉妒心。

陳女士曾因為“別人家孩子”而與女兒冉冉有過一段不開心的經曆。女兒在上初二時,有一次,她無意中在女兒麵前說起同事的女兒在全市數學競賽中獲得了三等獎。哪知女兒很敏感,聽完後非常不高興地說:“為什麼你總是覺得別人好?那你讓別人的女兒做你女兒好了!”

以前看到女兒類似的反應,陳女士都認為女兒小心眼兒,見不得她表揚別人。可這次女兒竟然說出“你找別人的女兒做女兒好了”,她才覺得問題有點嚴重。

冷靜下來後,陳女士覺得自己這種即將法可能是不對的。她本來是想讓女兒“知恥而後勇”,激發女兒學習的鬥誌,誰知女兒反而覺得自己越來越不如人,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後來,陳女士決定把自己的女兒當成“別人家孩子”來看待,多從女兒發掘優點,多給予女兒讚美之詞。漸漸地,我們發現女兒變得開心了,對學習的自信心也增強了。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孩子之間是無法進行比較的。每個女孩都希望得到家長、老師的肯定,這種肯定式的評價對她們自信、勇氣和抗挫折能力等正能量的培養尤為重要。如果家長總是強調自己的女孩不如別人,就會令女孩經常自我否定,遇到困難時就會恐慌、退縮,拒絕嚐試。

每個女孩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的特長。可能你的女兒數學成績不太好,但她的畫畫得很好;也許你的女兒學音樂很不入門,但她的體育成績卻很棒;……這些,其實都是我們的女孩比“別人家孩子”強的地方。所以,我們要多看自己女兒的優點,多給她鼓勵,幫助她“揚長避短”。不要總用自己女兒的“短”去與別人的“長”相比,因為這除了讓她感到自卑而喪失信心外,沒有一點積極作用。

10.引導女孩學會正確與他人競爭

從女孩未來的生存、發展需要來看,從小讓女孩具有正確的競爭意識非常必要。現在的社會中到處都充滿了競爭,缺乏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就會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被淘汰。隻有具備勇氣和膽量競爭,並能在競爭中不斷完善自己,才能時刻保持進步,成為社會的佼佼者,獲得事業和生活上的成功。

因此,作為女孩的家長,需要經常對女孩灌輸競爭的意識,讓她看到社會競爭的存在。如果女孩缺乏必要的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日後在遭遇競爭時就可能會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應對。

但是,在培養女孩的競爭意識過程中,父母也要引導她以聰明的才智和優秀的品質來作為競爭的手段,正確與他人競爭。競爭不應是狹隘的、自私的、充滿陰險狡詐的,競爭者應具有廣闊的胸懷,以真實的實力來超越別人。總之,就是要讓自己的女孩既有自信心,又要以一顆正常心和平常心來麵對競爭,做到不認輸、有毅力,勝不驕、敗不餒,學會競爭、適應競爭,從而在競爭中獲得生存。

美美今年8歲,是個個性倔強的小女孩,無論什麼時候都想爭第一。如果拿不到第一,她就哭鬧不已,有時甚至會打罵比她強的孩子。

一次,美美與同學箏箏比寫字,另一個小夥伴當評判。寫完後,小夥伴拿著兩個女孩的字認真比較一番後,認為箏箏寫得更好些。結果話音剛落,美美就哭了起來。

麵對美美爭強好勝的心理,爸爸媽媽及時地對她進行了引導,告訴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鼓勵她不服氣可以下決心、下工夫苦練,爭取在下次比賽中獲得勝利。

美美聽了爸爸媽媽的話後,開始認真練字。一周後,美美又與箏箏比賽,當評判的依然是上次的小夥伴。這一次,小評判宣布是美美的字寫得比較好了。

有競爭,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勝利者和失敗者,這是正常現象。在競爭中失敗並不丟人,況且勝利和失敗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經常轉換的,關鍵要對競爭的本質有正確的認識。看到別人比自己強畢竟是一件令人慚愧的事,但冷靜地反思自己落後的原因才是最重要的。

家長要鼓勵女孩積極參與競爭,通過競爭來培養她們的勇氣和信心,但也引導不要讓她們將成敗當成證明自己優秀還是低劣的唯一手段,不將與他人相比作為衡量自信心的唯一標準。要讓女孩認識到:你與別人各有優缺點,無法完全比較;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這樣才能用自信戰勝挫折,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父母不該說增加女孩負能量的話:

1.“你真是個膽小鬼,我們家怎麼有這麼一個不爭氣的女孩呀!”

父母課堂:女孩似乎天生都比較膽小,一些父母也因為女孩膽小而常常這樣責備她。但這卻是一種十分不正確的教育方法,不僅不會讓女孩克服膽小的問題,反而還會讓她變得更加膽小,甚至自卑。

其實,所有的小孩子都有對外界一些事物的恐懼感,男孩也有類似的問題,隻是他們天性中有更多對抗懦弱的成分,而社會對於男孩的教育也更有助於他們擺脫膽小、懦弱的心境。所以,要培養女孩的勇氣,父母應循序漸進,逐步引導,比如先給女孩設立一些具體的小目標,鼓勵她慢慢去嚐試。當她成功後,要立即給予表揚和鼓勵。漸漸地,女孩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消除心中的障礙,克服內心的恐懼。

2. “你真沒用,這麼小的事都做不好!”

父母課堂:孩子由於年紀小,有些事自然做得不夠好。這時,一些父母就會對女孩一味批評、全盤否定,以一個錯誤或失誤否定孩子所有的優點。試問:你知道這會對你的女兒產生怎樣的效果嗎?

父母的批評和否定,會讓女孩覺得自己的行為一無是處,並會因此而陷入深深的自卑,認為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沒用,都不能達到爸爸媽媽的要求。當女孩產生這樣的自卑心理後,你再想增強她的自信,可就難上加難了!

所以,即使你的女孩做錯事,你在批評她時,也一定要善於發現她的點滴優點,並恰當地將這些優點與缺點結合起來說,她們才更容易接受。比如告訴她:“這件事你雖然沒做好,但你的耐心卻大大增加了。如果下次能再提高一點速度,就會更完美了。”這樣,就既肯定了她的優點,又指出了她的不足,下次她自然就會知道怎樣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