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大學,“時間管理”是最重要的課程,甚至比創新、戰略、格局等課程更受學生的喜愛與重視。在進入哈佛的第一學年,導師會故意將學生的“時間表”安排得滿滿當當。這樣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應變、抗壓能力,以及時間管理能力。
哈佛學子也不是徒有虛名,他們每天堅持早起,研究各種案例、參加各種討論小組,同時還能夠兼顧娛樂和社交。時間在每個人那裏都是一樣的,但是不同的人,能讓相同的時間產生不同的價值。哈佛學子每天也隻有24小時,他們卻能秉承“永不浪費”的原則,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在哈佛學子看來,時間才是最寶貴、最重要的資源,失去什麼東西,也不能失去時間。因為每一寸光陰都擁有生命的質地,珍惜時間就是珍愛生命。
美國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不能管理時間,便什麼也不能管理。時間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資源,不嚴加管理,你就會一事無成。”
我們也看到,那些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老師讚不絕口的“學霸”,都是時間管理的高手。哈佛大學同樣要求學生擁有超前的時間觀念,為了讓學生懂得高效能地利用時間,哈佛大學甚至為學生製定了專業的“時間使用指南”,其目的就是讓孩子養成“永不浪費時間”的好習慣。
哈佛校園裏一直流傳著“神童”羅伯特·奧本海默的故事。
1922年秋天,奧本海默考入哈佛大學。在選擇專業的時候,他猶豫了很久,因為他曾夢想成為古典文學家、詩人或者畫家,不過最後他還是選擇了更接近“現實”的專業——化學。他想通過自己的能力去改變世界,化學或許是一條很好的途徑。
學習期間,他十分重視時間管理,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
清晨,他總是第一個起床,第一個進入實驗室;中午,他匆匆忙忙地吃一片夾心麵包,然後又投入到實驗之中;晚上,他都是最後一個離開實驗室且經常會學習到淩晨。
他知道自己的每一分鍾應該用在什麼地方,雖然每天學習的時間比一般人長很多,但生活仍舊井井有條。因為他“惜時如命”、刻苦努力,所以他隻用了三年時間,便把學分修滿了,並且成績優異。這在當時幾乎是無法做到的奇跡,為此他也被哈佛人稱為“神童”。這位“神童”也沒有讓人失望,1945年,他主導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終於以自己的能力改變了人類社會的格局。
世界上真的有“神童”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擁有超強天賦的人,最後不一定創造奇跡,不過懂得利用時間,並且刻苦努力的人卻可以!奧本海默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便在於時間管理,他能夠有效地利用時間,也就掌握了世界上最短缺的資源。
在哈佛,時間管理課一直是教授和學生眼中的重中之重。如果你覺得奧本海默的時間管理術已經年代久遠,那麼現在來看看當代哈佛大學生的一天時間是怎麼安排的。
2018年,一位名叫約翰·費舍(John Fish)的哈佛學霸走紅網絡,因為他拍攝了一段視頻,記錄了自己在哈佛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視頻中,約翰·費舍將一天要做的事情做成計劃表,每件事情在什麼時候去做、需要花費多少時間,都在計劃表中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