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身上有很多種品質,其中一種便是懂得堅持,不輕言放棄;失敗者身上也有很多種“品質”,其中一種便是“三分鍾熱度”,做事總是半途而廢。
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好逸惡勞,所以很多年輕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曆:
“新年伊始,筆記本上寫滿了各種宏偉的計劃,可才堅持幾天就放棄了。”
“前一天才下定決心要減肥,可一看到美味的食物放在自己麵前,就抵擋不住誘惑了。”
“新買的一本書,放在床頭好幾周了,現在也沒有翻動一頁……”
很多年輕人都曾立下雄心壯誌,但最終都沒有走出“三分鍾熱度”的怪圈。
“三分鍾熱度”是中國人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俗語,指一個人做事不專心,不能堅持到底,總是半途而廢的一種狀態。為什麼年輕人很容易陷入“三分鍾熱度”的怪圈呢?
除了人的本性之外,還與時代文化、社會環境、外界影響等多種因素有關。一個人想要保持長久的熱情與動力確實不容易,因為當我們做一件事情、執行一個計劃時,內心都會產生一定的期望值。如果付出一定的努力之後,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就很容易因為失望而放棄努力。這也是很多年輕人容易陷入“三分鍾熱度”的主要原因。
從小到大,父母和老師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隻有堅持到底,才能取得好成績,隻有努力了才能找到好工作,過上好的生活。
不過,現實世界令很多人措手不及,甚至難以接受。在現實生活中,有人刻苦學習,不分晝夜地背誦課文、單詞和語法;也有人成天玩樂,做什麼事情都隻有“三分鍾熱度”……
可想而知,這兩種人最終會有怎樣的回報。
一個人是否能戰勝困難,順利解除危機,往往取決於這個人有沒有堅定的信念,有沒有為了成功而堅持下去的決心。隻有決心把事情做好時,我們才會拿出更多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決不輕易放棄,哪怕前麵看起來真的無路可走,也要勇敢地走下去。這不是盲目,而是一種執著的求索精神,在這種精神麵前,所有的困難和危機都將渺小起來。
相反,如果做任何事情都隻有“三分鍾熱度”,學習知識淺嚐輒止,做事情半途而廢,又如何能夠真正地學到知識、做好事情呢?如果隻有“三分鍾熱度”,隻是在短期內多次嚐試,然後放棄,然後又再次嚐試,那樣隻會讓自己的自信心受挫,甚至陷入自我懷疑與自我批判的惡性循環之中。如果你的堅持沒有得到任何回報,隻能說明你堅持的時間不夠長久。
今天你堅持下去,繼續為明天的目標努力,克服心理上的懶惰,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目標,那麼今天的你就是成功的。今天是明天的基礎,今天的事情做好了,明天才有可能成功。所以,你要繼續努力,決不能習慣失敗,路是自己選的,即使再苦再累,跪著也要走完。始終要記住,一旦在路上,就要一直堅持下去,直到夢想實現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