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的一部箴言集《增廣賢文》中有一句話: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這句話用現代人的語言來說就是,別說你出發很早,還有比你更早的人。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如果不懂得先行一步,搶占先機,隨時都有被淘汰的可能。而且,今天你落後一步,明天就需要用兩步去追趕。
千百年前的古人都知道,成功屬於先行一步的人,古代戰場上也講究“以快製勝”。現代人不比古代人聰明嗎?麵對巨大的競爭壓力,唯有搶占先機,才能從千千萬萬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比如同一家公司裏的員工,學曆、能力可能都相差無幾,但到月底或季末查看業績時,總有人領先,也有人落後。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差距呢?答案就是,有人先行一步,搶占先機;有人更加努力,也更加勤懇。
天道酬勤,勤能補拙。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是整天賴床的人。
哈佛學子也懂得“搶占先機”的道理——當他們有了自己的目標之後,會立刻執行,讓自己快人一步,因為他們知道,半點拖延都有可能讓自己落於人後。
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大,誰能成為時間的主人,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效益,誰就是人生的贏家;誰能比別人快一步,把時間的功用發揮到極致,誰就擁有了行動的主動權。
思科總裁錢伯斯提出一個著名的“快魚法則”,他在談到現今經濟的發展規律時說道:“現代社會的競爭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
如果你是一條“慢魚”,就必須從現在開始加快自己的速度,否則隻會被身邊的“快魚”吞食。想要獲得進步與成功,就要學會快人一步。那些能夠將競爭者“挑落馬下”的人,其實並沒有什麼絕招可言,他們隻是在競爭者出手之前,在時間上比競爭者快了一點而已。這也是哈佛人的製勝絕招——總比別人快一步,總比別人更優秀!
《增廣賢文》裏還有一句話:“先到為君,後到為臣。”
在這個“快者為王”的時代,最出色的人往往都能夠快人一步。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先到先得”是亙古不變的真理。隻有比別人更加努力,快人一步,搶占先機,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要知道,能夠被銘記的隻有“第一”,沒有“第二”。
在國際體育賽場上,人們的目光隻會聚集在冠軍身上,很少有人會去關注亞軍或季軍;人們都知道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可是第二個、第三個登上月球的人是誰呢?
無論你的夢想是大是小,都應該學會搶占先機,成為最出色的人,而不是想著後來居上,通過捷徑超越別人。世界上能夠後來居上的人並不多,如果後行者真的超越了先行者,那麼他肯定也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因為在時間上落於人後,就必須在行動上更加努力。
當然,“快人一步”並不是衝動和盲目。我們既追求效率,更要追求質量。在努力奮鬥的過程中,要根據計劃的執行進度和執行情況進行反思。比如“今天我完成了哪些學習目標?”“這一周我的學習成績提高了多少?”“我離自己的終極目標還有多遠?”等。
這樣的反思能夠幫助我們進行自我檢視,讓我們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執行力,即自己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做多少事情,是否到達了極限,有沒有提升空間,等等。
哈佛大學流傳著這樣一句富有哲理的話:“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為什麼很多人的夢想都在時間的長河裏擱淺了?因為沒有執行,沒有早起,沒有快人一步,更沒有別人努力。所以,夢想都擱淺了,都被自己的競爭者所碾碎。
作家克雷洛夫曾經說過:“現實是此岸,夢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當人生遭遇湍流,你還能勇敢地麵對嗎?夢想的好處是能增加人對生活的熱情,使你在接受考驗的時候,還能為了夢想而勇敢麵對現實。然而,除非我們以理想為基礎,先行一步,搶占先機,否則,任何美好的夢想都是難以實現的。
在充滿競爭的新時代,隻有“快魚”才能搶占先機,才能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