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知識是最安全的財富:學習都無法征服,你還能做什麼?(2 / 3)

不能堅持長久的實際行動,最終會被成功拒之千裏。

堅持不懈地學習,天天學,月月學,年複一年,我們就能用知識搭建一座堅實的堡壘,堅守知識城堡,我們可以輕易贏得角逐戰。每一場戰役的勝利都得益於知識的力量,而知識又來源於連續性的學習。讓我們沉醉在書山學海中,用知識武裝頭腦,用學習創造明日的輝煌!

◆◆哈佛小測試

學習需要有足夠的毅力和決心,來測一測你的毅力有多大吧。

你和朋友外出旅遊,走到一片森林前,森林的麵積看起來很大,朋友建議穿過森林,這時你會:

A.跟朋友一起穿過森林。

B.嚐試走進去,走到半途退出來。

C.看到森林麵積太大,擔心進去會迷路,不跟朋友一起進去。

參考答案

選擇A:你麵對新鮮事物有很大的決心和毅力去嚐試,不怕前麵的困難和挫折。

選擇B:你比較謹慎,但缺少堅持下去的勇氣,做事經常半途而廢。

選擇C:你缺少必要的毅力和決心,不敢嚐試新領域,擔心失敗。

隻有學習才能讓我們掌握生存下去的技能學習是動力,它可以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哈佛勵誌箴言

學習到底對一個人的成長有怎樣的作用?如果我們不參與人類社會的學習,那麼我們會有怎樣的變化?近些年來,人們在一些山林以及偏僻的地方發現了一些豬孩和狼孩,善良的人們將他們帶入了文明社會中,但是他們的表現讓人們很震驚,人們通過研究這些從小被野豬或是狼撫養長大的孩子發現:隻有學習才能讓人成長,也隻有學習才能讓人獲得在社會生存的能力。

1724年,德國人發現了狼孩“野彼得”,人類學家在研究過野彼得的行為以及思想後,他們認為這比發現幾萬顆新星的意義要大得多。人類學家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學習對生物的存在起著決定作用,一個人跟著狼群學習,那麼他就會成為一匹“狼”;如果他跟著人學習,那麼他就會成為一個“人”。

我們每個人剛出生時,並不知道許多知識,也沒有掌握生存的技能。都是在後天中一點點學習,將學習到的經驗應用到實際的生產和實踐活動中,通過慢慢實踐,才掌握了各種技能。隻有學習才能為我們增加才能,才能讓我們掌握生存下去的力量。

而學習最主要的就是應用與實踐,它能讓學習轉化為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讓我們對各個領域都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但是如果我們想把知識應用在每一個領域,那麼就需要參加實踐,讓知識化為能力,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2012年,哈佛大學向一位中國女孩發出了博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並且承諾免除她的所有學費,而且每年還為她提供30000美元的生活費。這個女孩是誰,竟能引起哈佛如此的重視而為她提供這樣的優厚待遇?她就是郭萌。

2012年年初,郭萌被評選為“全美數學最優秀女生”。這項榮譽的獲得者數量可是少之又少,每年隻有幾個人能夠享此殊榮。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在主圖書館的牆上鐫刻了郭萌的名字,這是中國學生第一次在國外獲得這項榮譽。

郭萌平時學習就非常刻苦,而學習數學更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做習題,隻有一遍遍地將所學的公式、理論結合到習題中,才能熟練掌握所學的內容。郭萌每天不僅要完成導師布置的作業,還經常嚐試用不同的解法去解開各種數學難題,她明白僅僅掌握公式和理論是不夠的,要想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必須將所學運用到實際當中。她每天都要在圖書館待很久,坐在那裏冥思苦想,隻為解開一道數學難題。

時間一久,她就養成了善於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有時導師用一種方法為大家解開難題後,郭萌會很快想到用另外的方法去解決。導師和同學都很讚賞郭萌的聰明才智和勤奮鑽研的精神。因此哈佛大學以及其他享譽世界的名牌大學都提前向她發出了博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因為如此善於學習的學生必定擁有非凡的能力,無論她走到哪裏,都會將知識的力量傳遞下去。每個大學都希望她能為學校帶來不竭的動力,讓學術永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通過郭萌的故事,我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我們在努力學習知識的時候,不能忘了能力的培養,而能力從何而來,它是從學習中轉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協調好二者的關係,讓二者形成最好的黃金比例,這樣才能讓學習轉化為能力,讓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習。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才能讓我們身體內隱藏的巨大潛力發揮出來,讓我們憑借知識的力量去改變自己,改變命運,最終改變世界。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這說明學習和實踐是同等重要的,假如我們隻是一味地學習課本裏的知識,而不知道如何去運用所學的知識,那麼最終培養出來的隻是一個書呆子,對於實踐和應用卻一無所知。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紙上談兵”的故事吧。在戰國時期,趙國有一個人叫趙括,他是名將趙奢的兒子,自幼跟父親學習兵法,從小就熟讀兵書,談起軍事來,他的父親都不及他。後來趙括接替了廉頗的職位,當上了趙國的將軍,在長平一戰中,趙括隻知道按照兵書中的內容去指揮軍隊,根本不會根據實際情況去變通,最終被秦國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

這說明知識的學習不能僅局限在書本,一定要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隻有具有實際意義的知識才是我們掌握的真正知識,否則停步在書籍中的學習是不能夠指導生活和實踐的。

我們發現每一個從哈佛大學畢業的人都成了社會的成功人士。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學以致用,能夠將所學應用到現實中去。哈佛大學培養了一批智者,因為他們懂得一個道理:隻有反複應用所學,才能掌握真才實學。

那麼我們在學習時如何將學習到的知識轉變為應用能力呢?我們可以嚐試通過以下幾個方法來提高自己應用知識的能力。

首先,積極思考。無論是學習新知識,還是複習舊知識,思考能夠讓我們收獲更多。積極主動的思考,可以讓我們對新知識有一個全麵的認識,對知識涉及的領域、包含的信息以及知識具有的相關價值都有進一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在學習時就會倍感輕鬆。所以平時的預習不能隻是走馬觀花地瀏覽學習內容,應該做到深入的思考。而對舊知識進行思考,則會發現許多問題都可以通過它得以解決。

其次,解決問題。要想提高自己應用知識的能力,就要無時無刻不去解決問題。解決的問題可以是新遇到的,也可以是之前解決過的。事實證明,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是單一的,因此即使是過去解決了的問題,我們也可以嚐試用其他方法去解決。而在解決新問題時,我們的大腦更是會高速運轉起來,因為大腦神經遇到了全新的刺激,此時會積極調用大腦儲備的知識。尋找問題、解決問題,我們的能力會在無數解題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

◆◆哈佛小測試

隻有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才能讓知識發揮作用。下麵來測試下你的學習應用能力吧。

老師在課上為大家展示了一個小發明,告訴大家這個小發明有一個缺陷,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幫助改進。這時你會:A.不去理會,老師沒有交代我去改進。

B.和其他人一起思考並討論小發明哪裏存在缺陷。

C.拿過小發明仔細研究,使用小發明的功能,從書本上尋找功能實現的原因。

結果分析

選擇A:不僅缺少動手能力,而且態度不端正,無法做到學以致用。

選擇B:雖然在探討問題,但缺少實踐能力,隻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

選擇C:你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隻有通過實踐才能發現問題,知道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更好去解決問題。

知識要全麵,而不僅僅是“半桶水”

專一而全麵的學習讓你離成功越來越近。

—哈佛勵誌箴言

馬克思曾經說過:“任何時候也不會滿足,越是讀書,就越是深刻感到不滿足,越感到自己的知識貧乏。科學是奧妙無窮的。”

我想給大家出個謎語:“在一個桶裏裝多少水,搖晃起來的聲音最大?”

謎底就是裝半桶水。

而這也反映出求學的特點:假如一個人認為自己沒有一點學識,那麼他們在求學的時候表現得最虛心;如果求學的人已經滿腹經綸,那麼他們會做到大智若愚,表現出應有的謙虛;隻有肚子裏裝了“半桶水”的人,他們自以為掌握了淵博的知識,表現出驕傲自大的樣子,就像裝了半桶水的木桶一樣,搖晃起來能夠發出巨大的聲音。

自以為是的人往往就是最可悲的人,他們肚子裏雖然裝進了“半桶水”,但是這“半桶水”沒有讓他們解決實際的問題,卻讓他們變得目中無人、狂妄自大,比起那些沒有水的人,他們顯得更可悲。

那些肚子裏沒“水”的人或許是一種謙虛態度,或許是真的一無所有,但他們擁有自知之明,會不斷地為自己添“水”,慢慢地,他們肯定會注滿“水”,而他們的謙遜會讓他們裝下更多的“水”,早晚會超過那些裝了“半桶水”的人。

一位學者學識非常淵博,他為了能夠領悟到禪學的真諦,走了很多路要去向一位有名的禪師請教。禪師知道他的來意後,在兩個茶杯裏倒滿了茶水,之後坐下來,要為這個學者闡釋佛學的精髓。

學者認真地聽著禪師的話語,但是他越聽越覺得禪師講的都是一些書籍上的話語,這些話並不是什麼蘊含深刻哲理的話。他之所以不遠萬裏來找這位禪師,就是聽說他有著高深的道行,此刻卻發現這位禪師並沒有什麼厲害的地方,並沒有大家說得那麼神奇,可能隻是徒有其名,騙騙那些無知的愚民而已。

學者漸漸有些沉不住氣了,他開始顯得心浮氣躁,禪師還在不停地講解著佛理,但是學者卻在一旁插話,而且語氣中還透著不屑。

禪師也注意到了學者的態度,但他沒有去指責學者的無禮,他不再講解佛理,隨手拿起身旁的茶壺,給學者的茶杯斟茶,學者的茶杯此時還有八分滿的茶水,禪師沒有把原來的茶水倒出去,卻不停地把茶水倒入學者的茶杯中,茶水就從杯中溢了出來,流得到處都是。

學者在一旁看了,忙對大師說:“不要再倒了,茶杯已經滿了,不能再裝水了。”

禪師聽了學者的話,慢慢地放下茶壺,他和顏悅色地說道:“你說得對,茶杯已經滿了,假如你不把茶杯中的水倒出去,那麼就再也品嚐不到我給你倒的新茶了。”

學者一聽恍然大悟,連連向禪師道歉,希望禪師原諒他剛才的無禮。禪師微笑地點了點頭。後來那位學者也成了一位令人景仰的大禪師。

我們都知道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因為我們不能學盡所有的知識。所以這裏所說的“全麵”也是有一個限度的。然而越是熱愛學習的人越會癡迷學習,就像馬克思說的那句話一樣,不停地學習,不斷地發現自己的“無知”,然後投入更多精力去學習。

美國石油大王保羅·格帝曾經就讀於哈佛大學。他說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企業家,必須了解多方麵的知識,這是取得事業成功的保障。而這些知識包括兩方麵:一方麵是要懂得專業知識,因為專業知識是我們能夠在無數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必備條件;另一方麵是要廣泛涉獵其他知識,因為社會已經發生了變化,各專業分工日益變細,優秀的企業家不斷強化自我,不僅是對企業負責,還是對社會負責,所以也要充分了解其他人文科學方麵的知識。

格帝當時就讀於哈佛大學的軍事學院,當時他的學習成績並不突出,他想學習除專業以外的更多東西,如政治學和經濟學。但是當時美國開設的經濟課程都過分關注美國的經濟,設計了一套套理論證明美國經濟政策的優越性;就政治學來講,無論是用到的教材還是講課的導師,都顯得十分盲目,甚至可以說帶有一點幼稚,這使格帝學習其他知識的想法受到了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