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B:認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無論失敗還是成功,都不足以改變人生的方向,是個大膽而性格專一的人。
選擇C:這種人感情脆弱,想到對方不知會怎樣批評自己的錯誤,就覺得似乎世界末日降臨,隻想逃避,是個消極、懦弱的人。
選擇D:個性倔強,對朋友很重感情。會反省自我、約束自我的人,在責任感和熱情的驅使下,常會做出一些輕舉妄動的事。
就算高考失利,人生也照樣可以很美好生命是美好的,一切物質是美好的,智慧是美好的,愛是美好的!
—羅歇·馬丁·杜伽爾
高考,在我國已走過30年風雨,這個人才選拔的機製,有利有弊。有人說高考是“鯉魚躍龍門”,也有人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隨著社會發展,隨著經濟、教育、文化的領域變遷,高考已經不再是往日的“龍門”,也不再是通往成功之路的“獨木橋”。
當然,一些傳統觀念的思想還是存在的。高考落幕之後,往往幾家歡喜幾家愁。高考順利,自然萬事大吉,高考結束後的長假便每天都充滿陽光,學子們可以在陽光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而對於有的考生來說,可能一分之差便與渴望的大學失之交臂。“高考失利,出路在哪裏?”“考不上心儀的大學,該何去何從?”“錯過了這次機會,未來又在哪裏?”……這些消極的情緒,這些煩惱與迷茫充斥著高考結束之後的整個暑假。甚至於,有的高考落榜生,往往以分數“否定自我”,否定自己未來的前途,以及自己以後的人生。
擔任哈佛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美國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經說過,哈佛學子的成功,正是哈佛素質教育的結晶,而不是應試教育。隻要你願意堅持不懈地追求真理,那麼一樣可以打造卓越人生。
其實,如果一次高考失利,並不意味著你就是個失敗者。考試成績不好,隻能證明你能力的一部分不足而已,而人的成功需要的是綜合能力。比如以前的章節提到的溝通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克服困難的能力等,好好培養這些無人替代的才能,你同樣可以通往成功。並且,成才的機會不僅僅是高考。不放棄,不灰心,那麼一定可以活出與眾不同的人生。
對於家長和考生們來說,何必這樣糾結於一次改變的機會呢?與其苦苦掙紮在高考失利的痛苦中,還不如放遠眼光,尋求高考之後的另外出路,為自己的未來爭取更多的機會。
沒有如願取得高考成績的學子們,可以參考下麵的建議,為自己開辟另外的成才之路。
◎◎複讀
如果考生還是想通過高考來走上大學之路,這樣的想法也未嚐不可。複讀是一個普遍的選擇。通過複讀來提高成績,第二年高考重新來過,也不失為一個提高自己的方法。第一年高考失利,但是第二年順利考上心儀的學校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不過,複讀是條有風險的路,不僅僅要付出一年的時間,有時候也會給自己帶來過大的壓力。所以,要慎重選擇。
◎◎就業
高考失利之後直接就業,可以較早地接觸社會,體驗人生百態。等到同齡人大學畢業的時候,你已經擁有了三四年的工作經驗。雖然學曆上比不上高校畢業生,但是工作經驗往往比學曆更加有說服力。
◎◎其他途徑讀大學
上大學的途徑不僅僅是高考,就算高考成績不理想,學子們也可以通過自學考試、成人教育、民辦大學、職業教育等途徑實現自己的大學夢。這些學校對於學生的分數要求不是特別高,門檻較低。但是這些學校的專業性比較強,畢業的學生大多都有一技之長。而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市場急需大量專業型人才。企業需要的是有實用技術、實踐經驗的員工,而這些技能都可以通過以上學校進行培養。
◎◎出國留學
高考成績不高,但是你的人生並沒有因此而黯淡,國內的大學上不了,不等於國外大學的大門不向你敞開。前麵的章節也提到過,國外的大學更多地注重綜合能力,出國留學也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選擇之一。
◆◆哈佛小測試
第一步:請拿出一張白紙,在紙上畫一條線段,起點代表你的生命的開始,終點則是生命的結束。按照平均壽命,生命的終點為70~75歲。
第二步:在線段上找出自己現在的點。可以是線段的1\/2,2\/3,1\/3,1\/5……第三步:給你一分鍾時間,想想在你出生到現在,生活中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影響。並把它們寫出來。
第四步:在線段的終點點上一點,這就是你的終點—人生的結束時刻。
第五步:再用一分鍾的時間,想想在今後的“餘生”中還有什麼夢想,並寫出實現夢想的具體時間。
結果分析
參加這個測試的人,在白紙上從自己的出生開始到求學、工作、結婚、生子進行了一生的規劃。他們會想到自己曾經設想過的美好未來,以及沒有來得及實現的夢想。比如:30歲之前想要一個孩子,兩年內想買輛車,40歲想有自己的小樓房,45歲時想陪孩子上大學、60歲退休前想看到兒女結婚生子有一個幸福的家,60歲退休後想要和老伴周遊世界好好享受生活……測試結束之後,測試人會突然發覺時間不夠用,發覺其實自己很熱愛生活,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夢想等著去努力實現,生活其實很美好。
優秀來自百分百的努力
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必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高爾基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每年都會給美國私立大學進行排名。2006年奪得首位的是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緊跟其後,排在第二。但是和第一名比起來,哈佛隻有一分微小的差距。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哈佛在全世界的一流名校之稱,也不會影響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莘莘學子對哈佛的向往。
在哈佛的校園裏經常聽到,同學之間說要互相幫忙、一起努力,很難聽到為了成為第一名而努力。這裏的學生都很優秀,沒有必要就誰最優秀的問題一爭高下,隻要自己做好即可。哈佛的一位學生曾經說道:“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盡力做’。
進入哈佛學習本身就是在追求最高目標了,在這個過程當中,判斷自己是否已經盡全力,不爭當一個‘第一’的虛名更加重要。”
曾經,連續五年來,某高中高考成績名列全國前茅,有媒體對該校所有考上名校和重點大學的學生進行過一次采訪,當被問及“是否想過當第一”這個問題的時候,幾乎所有的高考牛人都回答了“沒有”。這有些讓記者意外,當追問原因時,他們的回答也驚人的相似:隻爭取自己做到最好,不強求第一。
古人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但是不爭“第一”,不代表不求上進,而是盡自己所能,努力之後,結果不做強求。
那麼,如何更好地理解不爭“第一”的背後意義,如何做到不爭“第一”背後的竭盡全力?以下幾個心理暗示,可以幫助青少年朋友們養成積極進取的習慣,培養精益求精的精神。
◎◎你永遠都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比你更努力你一天上九節課加兩節晚自習,可你不知道夜深人靜時還有多少人挑燈夜戰;你可以一天寫完兩支筆芯,至少三套卷子,可你不知道有多少人做完卷子之後,自己又做課外題;你可以早起十分鍾、晚睡十分鍾記幾個單詞和成語,可你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早起晚睡了半小時。總有人比你努力,而你永遠不知道這些比你努力的人有多少。
◎◎坦然麵對失敗,其實我可以做得更好其實我們隻要多想一步,就會有更多的發現;其實我們多考慮一點,就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其實我們多努力一下,可能就會扭轉整個局麵;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好。麵對失敗,重新站起,它和我們身體免疫係統的運作方式相同。當我們身體不適或生病時,我們實際上會免疫得過的病,這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感應到抗體,通過失敗獲得免疫力。在心理層麵也相同,成長的途徑隻有這一條,健康的生活、真實的生活、快樂的生活看起來基本上都像一個,起伏的螺旋,而不是一條直線。
一時失足而導致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不能害怕犯錯,失敗了還可以再試一次階段的成功隻是新的開始,不管是成功的道路,還是成長的路程,都還很長、很遠。不要躺在成績簿上睡大覺,抬起頭繼續走,永不放棄不是一句空話。
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一些規律:登山的難度不在於腳下開頭的幾千米,而在於即將登頂的幾十米甚至幾米;走出死亡沙漠的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堅信自己能夠活著走出去,並朝著一個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的那個人。所以,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挫折與困難在所難免,但關鍵是當你多次努力後沒有成功時,還能否繼續堅持,再試一次?其實,再試一次,成功就會和你握手,享受生活的美麗。再試一次,既是對自己的努力與付出所給予的肯定,也是對將做的下一次的積極鼓勵。再試一次的念頭會讓你對自己下一步的行動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衝動,會有一種繼續努力的強大動力。
◆◆哈佛小測試
你是否夠努力?
在課堂上所表現出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看出你是否夠努力。請問,你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時通常會采取怎樣的方式?
A.認真地看著黑板,將老師講的全部記下來。
B.隻將老師講的重點記下來,下課後再回想一下。
C.有選擇性地做筆記,標出疑難的地方,下課後再係統地複習。
D.以“考前猜題”的心態聽課,抓住老師反複強調的內容。
結果分析
選擇A:你是一個勤奮好學的人,不過在學習方法上還需要改進。
選擇B:你的理解能力超強,因為時常抓住重點,所以成績一直不錯。
選擇C:你是一個很注重係統學習的人,在學習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方式和習慣。
選擇D:你的學習動機不太恰當,總想著投機取巧,而不踏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