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澤揚/文
我的祖籍在lang梨,自己又在lang梨教過五年書,故知每年端午lang梨龍舟賽事之盛、之壯、之烈,乃至之慘,恐怕當數全國之最。自清以降百年間,lang梨龍舟與瀏陽河對岸黎托鄉的龍舟較勁爭勝,幾乎年年械鬥,有一年就死了四人。至於受傷的則不算一回事,無人去計算。直到近年才由政府出麵組織龍舟競賽,且出動公安水警,唯恐出事。
瀏陽河蜿蜒至lang梨與黎托之間。有二十多華裏之長。上遊東山至lang梨十餘裏,lang梨至下遊東屯渡十餘裏。每年端午節之前一個月內,這段水域裏便出現許多“熱身”的龍船,並發出“咚咚咚咚”的鼓聲,槳手們“嘿嘿嘿嘿”的吼聲——雄壯的鼓聲與吼聲告訴兩岸的人們,緊張的龍舟競渡快要開始了!
端午節這天上午,lang梨鄉的田間小路上塞滿了行人,不必問,都是直奔lang梨的。漸漸地,lang梨街上、陶公廟前,人越聚越多、越擠越密、人頭攢動、幾無隙地。有的是清早出發走了幾十裏路來的,鞋幫上沾滿了田塍的黃泥;有的是帶著老婆、孩子到嶽父母家拜過節後立馬趕來的,孩子手裏往往還拿著幾個用紅線捆著的粽子;有的是先到陶公廟裏燒過香後走下四十九級麻石台階後才來的,身上卻還散發著鞭炮香煙的餘味;有的三五成群是來幫本村的龍船助威的,他們帶著火藥、三眼銃,大聲說笑,神采飛揚。lang梨街上,幾乎家家門前插著艾葉、菖蒲;家裏坐滿遠道而來的親友,他們邊喝著雄黃酒邊等待著觀看賽龍舟,有的還在小孩的額頭上寫上一個雄黃酒的“王”字。而河對岸譚陽洲的河堤上,也如今日足球世界杯之看台,密密麻麻坐滿了人。瀏陽河兩岸的土堤一下子變成了無數血肉之軀組成的人堤。
瀏陽河上,龍舟競渡的主角——龍船的槳手、鼓手、梢公——又另有講章。每條龍船的建製,從前是族內或村內、後來是生產隊內自發形成的“龍船俱樂部”,每個成員須“入股”即交納一定的資金,以作造船、養船、置鑼鼓、製彩服、祭龍王、開夥食等項開支用。他們都是本地有頭有臉的、令妻子感到驕傲的人物:梢公往往是德高望重的駛舵高手,鼓手多為中年氣壯的指揮家,槳手一般為十八人、一律是健美剽悍的漢子。每個船隊要供奉一座龍王廟——紅龍廟或白龍廟,敬雕一尊龍王菩薩於廟內。端午節中午酒足飯飽後,隊員到龍王廟拜祭龍王,禱祝龍王爺保佑家鄉風調雨順、無災無病、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然後將龍王菩薩接上船頭,再依次上船就位——梢公於船尾輕扶舵櫓,鼓手麵對梢公佇立船中,鼓手身前穩坐四對槳手、身後也穩坐四對槳手。接著,鼓手輕擊鼓麵,槳手緩舒木槳,梢公慢搖舵櫓,或紅或白的彩龍船一條條浮向河心,鮮豔奪目地駛向預定的起點。多年來約定俗成,以lang梨為起點的船要劃到下遊的東屯渡——那裏兩岸也早已坐滿了觀眾;以東山為起點的船要劃到lang梨。相互競賽的船隻大多是事先私下約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