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土插菖蒲、艾葉之俗,據傳除了辟邪驅痛而外,還有一段淵源古遠的傳說。
據傳晉朝鄧攸,曾任吳郡(今蘇州)太守,為官清廉,愛民如子。永嘉八年,八王作亂,兵連禍結,百姓塗炭,選後吳郡失守,百姓爭相逃命,鄧攸昌為太守,因衙役四散,又無親人,隻得自己挑著自己的幼子及兄嫂遺子綏景,徒步南逃,及至泗水之濱,正遇石勒亂兵追趕來近。鄧攸一人難攜兩幼,沉思之後,毅然將親生兒棄於路旁,帶著妻侄繼續南逃。過了泗水,卻被亂兵追及,石勒舉刀欲殺鄧攸,鄧攸訴說南逃種種,親生兒已不能保,今求石勒隻殺他夫妻二人,保全侄兒性命,以存亡兄一脈生機。石勒聽說鄧攸棄兒保侄,大義可欽,甚然感動,遂決定讓其逃生,又恐這三人在路上又有不測,便隨手釆下路旁的菖蒲和艾枝,插於三人身上,並傳下軍令:“若遇身插菖蒲艾枝者,乃仁義之人,不準濫殺!”
五月五日,鄧攸等三人終於逃至福建寧化石壁洞,此處乃中原南來者之轉運站。眼看追兵將至,此地百姓將成刀下冤鬼,他記起石勒親傳的軍令,忙叫各家各戶都在門上插了菖蒲艾枝。當追兵到此之時,見家家戶戶門插菖蒲艾枝,軍令如山,不敢濫殺,揚長他去。而這些百姓日後轉徙閩南、台灣各地,為感念鄧攸救命之恩,每於端午節插此以作紀念,或有貼上對聯雲:“菖蒲驅惡迎吉慶,艾葉避邪保平安。”
或有雲棄子保侄的故事乃發生在唐末黃巢起義之時,內容基本相同,隻不過沒有鄧攸這個具體名字,並錄於此,以作參考,但菖蒲艾枝插門戶,也有散發氣味消毒空氣之功用。雖屬傳說,仍有實用意義。
DIY端午星座魔法香包
我國農曆的五月五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過吃粽子、戴香包、品鹹蛋端午節,而在所有的端午的習俗中,最富於靜態美和溫馨氣息的莫過於製作和佩戴香包。香包也叫香囊或荷包,內裝的香料通常是用苞白術、白芷等植物的根莖碾碎混合均勻製成的。以往由於醫藥不發達,這些有有殺菌作用的香包被帶在孩子們的身上,起到避邪正氣、防治蚊蟲和不祥之物騷擾的作用。現代的香包中填充用的香藥成分有所突破:薰衣草、馬鞭草、迷迭香、幹花都可以用來做香包。
最簡單的香包製作法:用各種代表色的布,剪成長十四公分、寬六公分的大小,上將它縫成長方形的袋子,在缺口內放入香料,用針線縫死,再將它做成吊飾即可完成了。
做好的香包,可以用來送給你的親戚朋友們,對應他們不同的星座,可是有所講究的,送錯了好運魔力可是會減弱的。
白羊座——紅色、桔黃色
金牛座——金色、黃色
雙子座——藍色、水藍色
巨蟹座——金色、銀色、灰色、粉紅色
獅子座——紅色、黃色、桔黃色
處女座——綠色、土黃色、灰色
天秤座——金色、黃色、金黃色
天蠍座——紅色、黑色、深藍色
射手座——綠色、墨綠色
摩羯座——土黃色、黑色
水瓶座——淡藍色、草藍色
雙魚座——紫色、咖啡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