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融合中共同發展(2 / 3)

①走到家庭中去,與家長和社區居民展開交流和討論,發揮專業教育機構的傳播和引導作用;

②不定期地舉辦“家長學堂”,對家長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普遍性問題和困惑,開展麵向全體社區的講座,進行答疑和指導;

③利用社區裏的現有資源進行宣傳。比如,四環遊戲小組處於四環市場的管理辦公室小院內,便可以征得辦公室的同意,每天使用辦公室的廣播,開設“育兒小喇叭”環節,宣傳簡單易懂的育兒常識;如果你周邊有社區的宣傳板,也可以借用來發揮宣傳作用。

④開展“家教熱線”活動,開設一個專門的熱線平台,社區內所有的家長遇到育兒困惑都可以通過這個平台進行谘詢,得到解答;

⑤舉辦“家教輔導班”等活動,讓我們組織的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從而使得教育的受益範圍從機構的在冊孩子擴大到家長乃至社區內的更多家庭。

5.發揮社區精神文明陣地的輻射作用

我們既然成為了非正規教育的教師,就應朝著專業的文化教育工作者邁進,努力通過提高自身的素質,在社區公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同時帶動和影響家長,一起發揮社區精神文明陣地的影響作用,為創設良好的社區公共環境作出應有的貢獻。比如:

①穿著得體,不穿奇裝異服;

②舉止文明,說話不粗魯;

③時刻把自己當成社區的一員,積極參加社區的公共事務,比如參加社區的服務性機構和工作,參加家長谘詢委員會、社區教育委員會等組織,與居委會、村委會和當地居民保持長期的聯係,建立信任合作的關係;

④積極參加社區的公益活動,如社區環境地段衛生、植樹綠化、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活動,主動關心、配合支持並參與社區建設,更進一步地與社區融為一體。

以上這些方麵,是非正規教育組織實現“我為人人”的途徑,也是為自己爭取到社區認同的基礎。非正規教育組織解決了我們自己的生存問題,那麼我們也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為社區做一點什麼。哪怕我們力量微薄,但眾人拾柴火焰高,隻要人人都出一份力,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會越來越好。

6.“人人為我”:發掘社區資源,爭取社區各方麵力量的支持

教育從來就無法孤立於社會大環境而存在,非正規教育組織從一開始也是在社區中生根的,它的維持、發展、壯大社區的資源和各方麵的支持。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麵來著手,考慮如何依托於社區的資源,尋找來自社區的支持:

(1)吸收當地的人力資源

非正規教育機構可以組織社區的人力來發揮作用,例如:

①吸收熱心於教育的,或者有專長的家長和當地居民來當誌願者,發揮他們的特長優勢、輔助教師開展活動,這種方式能夠很好地使孩子們擴大社會接觸、增長見識。

②請退休的老教師為本機構的教師作培訓,或者為本地區的家長辦培訓班,宣傳正確的育兒觀點等。

③挖掘家長中潛藏的教育力量,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比如,請來自各地的家長給孩子們講述自己老家過節的習俗、拉動手巧的家長一起製作玩具等。

(2)吸收當地的物力資源

可以收集當地的單位或企業公司的閑置資源,例如:

①搜集剩餘物資、邊角料、廢舊物品等,在符合衛生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開展“自製玩具”活動,變成孩子們的活動材料。比如,用廢舊的一次性筷子做成孩子們做操的小棍、用廢舊的光盤和水彩筆筒做成好玩的“光盤陀螺”等;

②充分使用社區公共設施,借用街道的小廣場開辦親子運動會、使用小區內的運動設施等開展戶外活動、帶領孩子和家長去街道圖書館進行集體閱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