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農村的非正規教育組織還可以利用廣闊的田野鄉土材料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條件開展各種活動。比如:看看麥苗的生長、觀察蝸牛的爬行、用蘆管做成好看的玩具、用柳條做成好玩的柳笛等,讓孩子們親密接觸大自然,感受自然的廣闊、和諧。
(3)吸收當地的財力支持
非正規教育機構正常運轉的經費主要是來自於社區內的團體或個人,或者是申請項目基金。在成本核算的基礎之上,綜合考慮家長的承受力,可以依法確立合理的收費標準;還可以向效益好的企業、公司爭取讚助,募集經費,用於改善機構條件,為孩子們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此外,還可以與社區內其他的托幼機構定期聯絡,相互觀摩學習,共同分享教育教學、家長工作、社區工作的經驗方法,組成社區內的教育聯合體,共同推動當地社區學前教育的發展。
通過以上方式,非正規教育機構一來實現了反哺社區,二來也能夠為自己贏得社區居民更多的認同,從而為本機構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7.“人人參與”:吸引家長參與,成立家長喜愛的文娛俱樂部
我們的非正規教育組織是從家長的需求中生發出來的,與家長、孩子、社區密切相聯。它從家長而來,為家長而辦,為家長解決育兒難題,並為家長忙碌而單調的生活注入新意。同時也能讓自己更好地與社區融合,求得社區的支持。
(1)吸引家長參與,每人都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非正規教育組織的運轉中,教師並不是絕對的中心,家長才是真正發揮教育力量的主體。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注重挖掘家長自身的教育資源,發揮家長的教育作用;通過平時聊天、家訪,了解每個家長的特點,與家長建立起朋友般的信任關係;通過春遊、親子運動會等大型活動拉近家長間的關係,獲得組織認同感,每一個人都成為這裏的主人,積極主動地為組織發展貢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比如,在四環遊戲小組就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家長值班製度,每月選舉出下月的家長負責人等。為了自己的孩子也為了配合教師,家長們願意每人都出一份力,相互監督、相互守望,營造合力共育的大環境:每次大型活動之前,教師和家長委員會的成員討論活動流程、注意事項、任務分工;在每次家長會上,骨幹家長帶頭發言;麵對遊戲小組即將被市場“暫停”的消息,平時不愛說話的家長也忍不住想辦法、出主意。通過每月兩次的值班,家長們耳濡目染了教師的教學方法、教育觀念,日積月累,到了家裏也能給自家孩子提要求。在這種“人人參與”的氛圍下,家長的育兒水平提高了,組織也更團結有力了。
(2)讓我們的組織成為家長流連忘返的文娛俱樂部
不論是在農村、城中村,還是城鄉結合部,家長們的休閑活動都是非常單調乏味的。忙碌的生計,已經占用了他們太多的精力和時間。既然我們非正規教育組織是為了家長而開辦,那麼不妨把她變成家長的文娛俱樂部,哪怕是家長到教育現場協助老師組織孩子活動、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做遊戲,也能感到極大的放鬆;此外,還可以不定期地舉行一些家長的文化娛樂活動。比如四環遊戲小組在學期中舉行“家長文娛競賽”,從家長的生活出發,開設常識題搶答、身體傳話、你畫我猜等遊戲競賽活動,深受家長喜愛。百貨區的妞妞媽甚至放下攤位來參加活動,她說:“反正這會兒也沒什麼生意,我就是想玩,和大家一起太開心了!”當基本的溫飽問題解決後,每個人都是渴望精神上的充實的。這種文化俱樂部的形式,恰恰也滿足了家長這方麵的需求。從而更加增進了家長對組織的認可、增進了彼此間千絲萬縷的聯係。當家長們真正擰成一股繩時,我們的組織就有了可持續發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