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應該做好相應的標簽(比如,櫃子的某一層上有一個三角形,這一層擺放的書上也貼上三角形的標記)便於孩子們在看完書後知道放回到哪裏。這樣也讓孩子養成了一個好的收放習慣。
·在閱讀角的教師指導也是需要注意的問題。一方麵,要給孩子自主閱讀的機會,讓孩子先去通過自己的閱讀來對故事有大致的理解。另一方麵,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講講故事,讓孩子體會與成人一起閱讀的快樂。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充分發揮混齡的作用,讓大哥哥大姐姐給小弟弟小妹妹講故事,或者是在一起的孩子們相互分享自己挑選的故事書。
(2)集體閱讀
這裏的集體閱讀有多種形式,一種是手頭有一本圖畫書,教師或者是孩子根據圖畫,麵向全體來講述這本書裏的故事。講述的過程中可以試著讓孩子們看看圖畫上畫了什麼,有什麼角色或形象,他們在做什麼,畫麵表現出故事情節怎樣進展,加深他們的理解和記憶。
另一種是沒有書本輔助的,而是更多地借助於語言、動作、表情來講述這個故事,在講述的過程中,可能就更需要語言的抑揚頓挫、不同角色的不同聲音、表達不同情緒的不同聲音、模仿角色的動作、表情等。這樣有助於孩子發揮想象力,理解故事情節發展。
還有一種是表演性質的,故事的角色分別由教師或者孩子擔任,通過表演這種活潑的形式將閱讀變得更有趣。
(3)親子閱讀
親子活動一般提倡在家裏進行,例如,每天睡前父母抽出十分鍾的時間,跟孩子一起看個故事,或者給孩子講個故事。在活動室裏,如果家長有時間,也可以挑本兒書坐下來跟孩子一起閱讀。親子閱讀是非常好的親子互動與溝通方式,在無形中能夠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同時,通過爸爸媽媽講故事,一方麵,讓家長們切身感受到自己對孩子所起到的影響,也有助於提高家長們的育兒自信。另一方麵,孩子們也感受到了父母的關愛,更加喜愛閱讀。這是一種良性的互動過程。
3.自製玩具最有趣——孩子自由活動的開展
玩具是孩子親密的夥伴,是孩子認識、探索世界的第一本無字的教科書。現在市場上有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成品玩具,這些成品玩具有多種多樣的造型、靈活多變的玩法,吸引著家長和孩子。但實際上,並不是那些花錢買來的、看似非常精致的玩具才能發展幼兒的各種能力。相反,比起成品玩具,自製玩具具有材料易得、經濟方便、可操作性強、容易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等優點。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和家長都傾向於自製玩具,非正規教育更應該發揮自製玩具的優勢,讓孩子們在這些看似簡單的操作材料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在開辦遊戲小組前期,先準備好一些自製玩具,讓孩子們有的可玩,而且玩的有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四環遊戲小組在多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整理出一套適合於孩子們操作的材料。這裏僅列舉出幾個,說明一下使用自製玩具的一些要點。其他的詳見資料包。
①戶外玩具之沙包
孩子可以通過練習拋、接沙包等動作,提高其上肢動作的準確性及合作遊戲的意識。
製作材料:布頭、針線、豆、米、沙等(這些材料簡便易得,而且大多數老師和家長們自己小時候也玩過)
製作方法:將布頭裁剪縫製成六麵方包,內裝豆、米、沙等。
玩法:兩人一組,一人一個拋接器,麵對麵互相拋接沙包。可樂瓶剪成漏鬥形拋接器。
沙包的玩法多種多樣,可以投、夾、拋,還可以懸掛起來,縱跳起擊沙包,也可以在包上縫一根繩,提著踢包計數。
還可以進行沙包投準、自拋自接包、兩人近距離拋接包、頂包、夾包、掂包、抓包等遊戲。
適宜年齡:3~6歲
②室內玩具之民俗拚圖
拚圖可以鍛煉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對整體圖像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初步了解民俗圖案。
材料準備:照片、彩打圖案、剪刀等。
製作方法:把彩色圖案(可以是舊掛曆的民俗圖案等)切割成幾份,可以是不同的幾何形,如果圖案原料的底比較薄,也可以粘貼在硬紙板上。
玩法:先觀察完整圖形,再將各個小塊打亂順序,之後逐一拚擺,直至拚出完整圖。
適宜年齡:4~6歲
以上僅僅是室內和戶外自製玩具的兩個例子,在資料包中還有一些玩具自製的例子,都可以做出來提供給孩子們玩耍。老師和家長們也可以集思廣益,自己開發出更多、更好玩的玩具提供給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