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放風箏
幼兒將做好的風箏帶到戶外玩耍,看看誰的風箏飛得高、飛得好。大孩子可以幫弟弟妹妹放,一起體驗風箏高飛的樂趣。
爸爸\/媽媽老師可以做什麼?
(4)注意事項
①本活動的實施需要孩子對於膠水的使用以及打結的方法有一定的掌握。初次使用膠水,教師需要動手示範正確方法:先用食指輕輕地蘸一點兒膠水,在盒子邊上輕輕刮一下(避免孩子一下蘸太多),然後再輕輕塗抹在紙的背麵(需提醒正反兩麵塗在其中的哪一麵)。
②活動中教師要注意活動安全,提醒孩子不能把塑料袋罩在腦袋上,戶外放風箏之前教師要求孩子跑動時注意看別人,不衝撞。
③放風箏是一種民俗活動,家長中有做風箏的能手,讓他們來擔當家長老師指導孩子做風箏,活動前需要和他們溝通好,風箏製作要適合幼兒的特點。
(5)延伸活動
①與孩子一起製作紙風車,孩子在戶外進行風車比賽。討論和試驗:風車怎樣才能轉起來,轉得好。
②向家庭的延伸:家長在家裏教孩子做其他種類的風箏,例如用紙紮的蝴蝶風箏等。建議家長抽時間帶孩子到後海邊上空曠的場地放風箏。感受親子遊戲一起放風箏的樂趣:
協助老師示範和指導兩種不同的風箏的做法。
戶外遊戲時引導孩子注意安全,不把塑料袋往頭上套。
和孩子一起放飛風箏,共同體驗風箏放飛的樂趣。
附兒歌:紙風箏
紙風箏,天空飄,腦袋搖,尾巴翹:
“白雲沒我跑得快,燕子沒我飛得高。”
風兒聽了手一鬆,風箏落下掛樹梢。
[範例] 自己動手做玩具
發掘生活中廢舊材料進行玩具自製一直以來都是非正規教育的特色。奧運的運動項目標識蘊涵了我國傳統的象形文字文化,形象生動,而其中又包含了各種教育資源。因此,結合家長玩具自製活動和孩子的興趣經驗,讓家長帶領孩子把奧運項目的標誌做成像撲克牌一樣的玩具,通過自己動手製作玩具,感受奧運會的熱鬧景象,增強家長的教育意識,同時也增添了一批玩教具,豐富了非正規教育的內容。
提示:此教案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廢舊材料製作玩教具的範例,各位老師可以以此為參照,平時的時間也找家長來做玩具,發掘生活中更多可以利用的材料,和孩子、家長一起動手來做玩具,讓孩子們的活動更多樣,更有色彩!
(1)活動準備
教師提前在白紙上畫或印好奧運項目標誌,提供給家長(一式多份);硬紙板、蠟筆、剪刀、膠水;《北京歡迎你》的歌曲磁帶。調動3~5個家長參與。
家長和孩子們有關於奧運會的相關經驗。
(2)步驟
①播放《北京歡迎你》的歌曲,營造氣氛。
②教師提示孩子回顧關於奧運會的經驗:2008年8月8日是什麼日子?是第幾屆奧運會?奧運會的吉祥物是什麼?
③教師出示奧運項目標識圖,請孩子和家長一起觀察,請孩子猜猜這些項目的名稱是什麼?
④家長老師指導孩子進行分組觀察。
每組發一張完整的大標識圖,請家長老師帶領孩子觀察圖上畫的是什麼運動項目,引導孩子發揮想象猜猜項目名稱。家長注意提醒孩子聯係象形的特點進行觀察。
⑤親子製作標識牌。
家長老師示範:給標識塗色—把標識剪下—在硬紙板上抹膠水—把標識粘貼在紙板上—完成。
每組兩個家長老師,帶領孩子一起做。小孩子塗色,大孩子進行塗、剪、貼。
最後把做好的標識牌擺在一起,孩子可以用自己做好的玩具進行接龍、配對的遊戲。
分組帶領孩子觀察項目標識圖,啟發孩子發揮想象認識運動項目。
給孩子示範如何做標識牌,重點強調幾個關鍵步驟,注意剪刀和膠水的用法。
帶領孩子一起製作標識牌,最後用自己製作的玩具進行遊戲。
(3)延伸活動
①用標識牌進行配對、接龍等遊戲,可以在蒙氏環節和自由活動環節進行。
②自製玩具:福娃拚圖。
做法:在一張白紙上畫出或打印福娃圖,用廢舊的冰棍棒擺成一排,貼在紙張背後,在紙張正麵按照冰棍棒的紋路裁開,製成拚圖。
③向家庭的延伸:
每家自製玩具:包括自製標識圖、福娃拚圖等。
玩撲克牌:
利用撲克牌作為教育資源,家長帶領孩子在家中或攤位上進行活動,例如,認識數字、數字配對、數字接龍、比大小等。還可開展“小貓釣魚”等遊戲將數學教育融入到生活中。
奧運標識圖
福娃拚圖
奧運項目標識圖
馬術
象形字——馬
(4)注意事項
①此活動需要孩子有相關的經驗,活動前可以提醒孩子觀察電視上、街道上的奧運項目標識。
②活動前可以提供給家長一些材料,讓家長自己在家裏做好幾幅,帶來讓孩子觀察。
③活動後還可以提供給家長材料,回家後每家做一套標識牌,在家裏開展親子遊戲。
了解了這麼多種活動開展的方法,你一定想要親自實踐一下了。但是,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除了上麵的方法以外,你的精神狀態、態度以及與家長和孩子交往的方式,都會影響活動的有效性。因此,我們準備了四環遊戲小組的《教師須知》與你分享,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