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雁蕩山的秋月(2 / 3)

雁蕩山的總括,可以約略的先在此地說一說:第一,山在樂清縣東北九十裏,係亙立東西的一排連山,東起石門潭,西迄白岩六十裏;北自甸嶺,南至斤竹澗口四十裏;自東向西,曆來分成東外穀、東內穀、西內穀、西外穀的四部,以馬鞍嶺為界而分東西。全山周圍,合外境有四百二十裏。雁山北部,更有南閣穀、北閣穀二區,以溪分界;南閣南至石柱北至北屏山二裏,東至馬嶼,西至會仙峰十六裏;北閣村南北二裏,東西五裏,西北極甸嶺山,為雁蕩北址。

雁山開山者相傳為晉諾詎那尊者,凡百有二峰,六十一岩,四十六洞,十八刹,十六亭,十七潭,十三瀑。入遊之路線,有四條。(一)東路從白溪經響嶺頭自東南入穀,就是我們所經之路線。(二)北路由大荊越謝公嶺自東北入穀至嶺峰。(三)南路由小芙蓉經四十九盤嶺自南入穀至能仁寺,從樂清來者率由此。(四)西路從大芙蓉自西南經本覺寺至梅雨潭。

峰之最高者為百岡尖,高一萬一千五百公尺,雁湖在西外穀連霄嶺上,高九千公尺。

這雁蕩山的梗概,是根據潘委員的口述,和《廣雁蕩山誌》及《雁山全圖》而摘錄下來的;我們因為走馬遊山,前後隻有三日的工夫好費,還要包括出發和到著的日期在內,所以許多風景,都隻能割愛;晚上就和潘委員在燈下擬定明日隻看西石梁的大瀑布,大龍湫瀑,梅雨潭,回至能仁寺午餐。略遊斤竹澗就回靈岩寺宿;出發之日(即第三日),午前一遊淨名寺,至靈峰略看看觀音洞北鬥洞等,就出向頭嶺由原路出發回去。北部的絕景,中央的百岡尖當然是不能夠去,就如顯勝門、龍溜等處,一則因無時間,二則因無大路無宿處,也隻能等下次再來了。這樣擬定了遊程之後,預期著明天的一天勞頓,我們就老早的爬上了床去。

約莫是午前的三四點鍾,正夢見了許多岩壁,在四麵移走攏來,幾乎要把我的渺渺五尺之軀,壓成粉碎的時候,忽而耳邊一陣喇叭聲,一陣嘈雜聲起來了。先以為是山寺裏起了火,急起披衣,踏上了西樓後麵的露台去一看:既不見火,又不見人,周圍上下,隻是同海水似的月光,月光下又隻是同神話中的巨人似的石壁,天色蒼蒼,隻餘一線,四圍岑寂,遠遠地也聽得見些斷續的人聲。奇異,神秘,幽寂,詭怪,當時的那一種感覺,我真不知道要用些什麼字來才形容得出!起初我以為還在連續著做夢,這些月光,這些山影,仍舊是夢裏的畸形;但摸摸石欄,看看那枝誰也要被它威脅壓倒的天柱石峰與峰頭的一片殘月,覺得又太明晰,太正確,絕不像似夢裏的神情。呆立了一會,對這雁蕩山中的秋月頂禮了十來分鍾,又是一陣喇叭聲,一陣整隊出發報名數的號令聲傳過來了,到此我才明白,原來我並不是在做夢,是那一批黃岩中學的學生要出發趕上大溪去坐輪船去了!這一批學生的叫喚,這一批青年的大膽行為,既救了我夢裏的危急,又指示給我了這一幅清極奇極的雁山夜月的好畫圖,我的心裏,竟莫名其妙的感激起來了,跑下樓去,就對他們的兩位臨走的教師熱烈地熱烈地握了一回手;送他們出了寺門以後,我並且還在月光下立著,目送他們一個個小影子漸漸地被月光岩壁吞沒了下去。

雁蕩山中的秋月!天柱峰頭的月亮!我想就是今天明天,一處也不遊,便爾回去,也盡可以交代得過去,說一聲“不虛此行”了,另外還更希望什麼呢?所以等那些學生們走後,我竟像瘋子一樣一個人在後麵樓外的露台上呆對著月光峰影,坐到了天明,坐到了日出,這一天正是舊曆九月二十的晚上廿一的清晨。

等同去的文伯,及偶然在路上遇著成一夥的奧倫斯登、科伯爾廠經理畢士敦Mr.H.H.Bernstein與戴君起來,一齊上轎,到大龍湫的時候,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似在巳午之間了。一路上經下靈岩村、三官殿、上靈岩村,過馬鞍嶺。在左右手看了些五指峰、紗帽峰、老鼠峰、貓峰、觀音峰、蓮台嶂、祥雲峰、小剪刀峰之類,形狀都很像,峰頭都很奇;但因為太多了,到後來幾乎想向在說明的轎夫討饒,請他不要再說,怕看得太多,眼睛裏腦裏要起消化不良之症。

大龍湫的瀑布,在江南瀑布當中真可以稱霸,因為石壁的高,瀑身的大,潭影的清而且深,實在是江浙皖幾省的瀑布中所少有的。我們到雁蕩之先,已經是旱得很久了。故而一條瀑布,直噴下來,在上麵就成了點點的珠玉。一幅真珠簾,自上至地,有三四千丈高,百餘尺闊;岩頭係突出的,簾後可以通人,立在與日光斜射之處,無論何時,都看得出一條虹影。涼風的颯爽,潭水的清澄,和四圍山嶺的重疊,是當然的事情了,在大龍湫瀑布近旁,這些點景的餘文,都似乎喪失了它們的價值,瀑布近旁的摩崖石刻,很多很多,然而無一語,能寫得出這大龍湫的真景。《廣雁蕩山誌》上,雖則也載了不少的詩詞歌賦,來詠歎此景,但是身到了此間,那裏還看得起這些秀才的文章呢?至於畫畫,我想也一定不能把它的全神傳寫出來的,因為畫紙決沒有這麼長,而濺珠也決沒有這樣的勻而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