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國成人教育事業的中堅力量,是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和推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有力支撐,為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提高勞動者學曆層次和技術技能水平、推進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網絡教育(現代遠程教育)
21世紀,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並在經濟社會改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也越來越重視信息技術在教育係統中的應用。1998年,國家在《麵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形成開放式教育網絡,構建終身學習體係”。1999年3月25日,教育部首批批準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浙江大學、湖南大學四所普通高等學校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截至目前,教育部先後共批複支持69所普通高校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現更名為國家開放大學)舉辦網絡教育或開放教育。由此,網絡教育、開放教育走上了曆史發展舞台。在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過程中,試點高校擁有完整的辦學自主權,即“自主辦學、自主決定招生專業、自主製定招生計劃、自主招收學生、自主授予學曆學位”。
隨著現代遠程教育不斷推進,網絡教育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部分高校辦學規模甚至超過了自身的辦學能力,出現了不規範的辦學行為,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2002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點)建設和管理的原則意見》(試行),加強對校外學習中心(點)的管理。同年,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高校網絡教育學院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規定“高校網絡教育學院要以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為主。要減少並停止招收全日製高中起點普通本專科網絡教育學生”。同時,還明確建立高校網絡教育學院年報和年檢製度,保障現代遠程教育高校辦學質量。2004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對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網絡教育學生部分公共課實行全國統一考試的通知》,進一步加強網絡教育的規範管理,確保網絡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2006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校網絡教育規範管理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網絡教育的定位——非全日製教育,同時,對網絡教育規範辦學提出了明確要求。這些政策的出台進一步明確了網絡教育發展定位,加強了對網絡教育招生、教學、考試、校外學習中心(點)的規範管理,建立了網絡教育學院年報年檢製度和網絡教育部分公共課程的全國統考製度,保障了網絡教育辦學質量。同時,教育部在政策製定中明確提出各試點高校要立足本校實際,建立本校網絡教育質量標準,使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由自主發展走向了規範發展的道路,辦學主體的辦學行為進一步得到監管。2014年,國務院取消“利用互聯網實施遠程高等學曆教育的教育網校審批”,在一定程度上講,網絡教育進入了後試點時代。
網絡教育相較於函授教育和廣播電視教育等其他遠程教育形式,更具開放性、靈活性、交互性、資源共享性,更能滿足當前學習者個性化、終身化的學習需求。網絡教育以覆蓋麵廣,全方位為各類社會成員提供教育服務的優勢,積極推進人力資源開發;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搭建各類資源開放共享服務平台,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麵,推進教育公平、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