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1 / 3)

第十六章

黃建功率隊來到水關鄉,對張揚推薦的另一位幹部張俊所在的“模範村”不感興趣,反而點名要調研陳楚歌所在的龍潭村的情況。張揚等人對陳楚歌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彎,可陳楚歌自己卻並不知道其中的隱情……

龍潭村有一處伸向水庫中間的半島,上麵有一座寺廟名叫龍潭古寺,相傳有幾百年曆史,破四舊的時候被毀了,前幾年周邊群眾通過募捐,恢複了主大殿和一些廟宇,並請了一個普陀山的和尚圓明任住持。圓明來了後,廣結善緣,募得大量資金,又新建了大雄寶殿和觀音殿,使寺廟恢複到曆史上的規模。但龍潭古寺地處偏僻,加上交通不便,因此香火不很旺盛。

“自古名山僧占盡。”堪輿書《青囊海角經》稱“聖賢之地,多土少石;仙佛之地,多石少土。聖賢之地,清奇秀雅;仙佛之地,清奇古怪”。陳楚歌見龍潭古寺處於半島前端,按照該書的觀點,石為山之骨,土為山之肉,水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該處多石少土,曲徑通幽,清奇古怪,當屬禮佛修道絕佳之所。

陳楚歌現在住在村裏,每天吃過晚飯後都要散步,每次散步必往龍潭古寺方向來,也經常去寺裏坐坐歇歇腳。俗世的爭鬥讓他很受傷,而在這裏可以讓他一顆心寧靜下來,不去想那些煩心事。圓明知道他是上麵下到村裏的幹部,對他很客氣,好茶相待,兩人漸漸熟識起來。

據圓明自述,他曾是林彪兒子林立果下麵的一個參謀,在林彪倉皇出逃之後被隔離審查,他乘看守不備逃跑,被追至江邊,肩部中槍一頭栽進了江裏。幸得一對漁民夫婦相救,才從閻羅王那裏走了一遭又回轉人世,但家是不能回了,他隱姓埋名做起了漁民夫婦的女婿,幾年前老夫婦倆無疾而終,他的妻兒遭遇車禍雙雙身亡,他又成了孤家寡人,於是大徹大悟,到普陀山削發為僧,潛心修行。

陳楚歌沒想到圓明身世如此悲慘,有家不能歸,白發人送黑發人,但圓明認為,這一切在劫難逃,既然天意難違,隻有順天承命,皈依佛門。跟圓明談佛法,陳楚歌知道了許多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什麼是佛、菩薩、金剛、侍者、羅漢等等,佛教的信徒之多、影響之大、曆史之久、學問之深,古往今來,能與之匹敵的宗教屈指可數。

一天傍晚,陳楚歌又轉到寺裏來,見一個陌生的中年男人,光著頭,穿著青灰色的僧袍,正在院內掃地,看見自己進來,急忙將頭扭向一邊。

圓明聽見陳楚歌叫自己,連忙出來相見,並指著那位中年男人對他說:“他叫智覺,是我新收的徒弟。”

那位智覺師父過來對陳楚歌深施一禮,說了聲“阿彌陀佛”,算是與陳楚歌打過招呼,繼續掃地去了。

圓明介紹說,智覺以前是做生意的,因深愛的妻子得了精神病後離家出走,繼而看破紅塵,將全部資產變現20萬元捐獻給寺裏,隻求在寺裏佛前青燈伴誦經。

陳楚歌幾次來到寺裏,見智覺仿佛對自己十分警惕,不與自己說話。叫他的時候,他總是一句“阿彌陀佛”,然後又忙東忙西去了,十分勤快。

龍潭村桃樹柳樹特別多,可以說是家家種桃、戶戶植柳。每當春風吹來的時候,桃花盛開,處處桃紅柳綠,一片生機盎然。龍潭古寺有幾株百年左右的桃樹,每當開花之際,來賞花的遊人很多。

一天傍晚,陳楚歌像往常一樣信步過來,遠遠聽見有人吟詩:

桃花塢裏桃花庵,

桃花庵裏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花,

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隻在花前坐,

酒醉還在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複日,

花落花開年複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

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

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

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

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

無花無酒鋤作田。

陳楚歌走近,發現智覺站在寺後的山石上,正對著懸崖上的一株桃花發呆。

“好詩!功名不值一杯水,富貴於我如浮雲。以畫聞名的唐才子,詩也作得這樣精妙,富有禪意。”

智覺見是陳楚歌,合掌說道:“施主,方才見笑了,家師雲遊去了,小僧閑來無事,觸景生情,想起唐伯虎的《桃花庵詩》,便隨口誦了出來。”

陳楚歌心想這些文字展現出一片時代的風雲、一蓑曆史的煙雨。雖說塵封往事,年代已經很久遠了,但是,仔細傾聽,猶可心弦一動,悟出幾分似曾相識的道理。“西窗一雨無人見,展盡芭蕉數尺心。前人的拳拳之心、警世之意,往往會通過文字托付給後世的有緣人,你我俱是從中受益。”他感歎道。

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自此以後,陳楚歌和智覺過往漸密,兩人談古論今,相見恨晚。談興甚濃之時,他便在古寺留宿,和智覺抵足而眠。

一天早上,智覺起床灑掃寺院,村裏兩個幹部和幾個穿警服的人過來了,智覺叫起陳楚歌,然後匆匆離開了。

陳楚歌見鄉裏的派出所長來了,忙問他有什麼事?

所長說:“陳書記,上麵通緝一名嫌疑犯,名叫王智,是安中市黑勢力犯罪團夥的首要分子,現在全鄉隻剩下龍潭村沒摸排了,你看看照片可見過此人?”

陳楚歌看了一眼,覺得照片上的人有些麵熟,但一時想不起在哪裏見過,便說:“沒有,我們村沒有這個人,如果來了陌生人,大家都會知道的。”

所長說:“陳書記,你留心一下,如果發現這個人流竄到這裏,要盡快通知派出所抓捕。”

陳楚歌待他們走後,腦海中還在想著這件事,到底在哪裏見過這個人呢?這時,智覺進來了,給他打來洗臉水。

陳楚歌看了他一眼,覺得智覺和照片上的那個人有些像,尤其是眼睛。可他因為家庭不幸出家為僧,怎麼可能是黑老大呢?在陳楚歌的印象中,黑老大應該像《上海灘》裏的許文強那樣。

“他們來找一個叫王智的人,我說這裏沒有。”陳楚歌對智覺說。

智覺仿佛沒聽見一樣,開始整理床鋪。

陳楚歌繼續有口無心地說:“我看照片上的那個人,長得跟你掛像,隻是你怎麼可能是黑老大呢?”

智覺終於說話了,他說:“佛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眼由心生,心中所想即為眼中所見。”

陳楚歌知道一個故事,蘇東坡和佛印對麵坐著,蘇東坡問:“你看我像什麼?”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你看我呢?”蘇東坡說:“我看你像坨屎。”佛印沒有做聲。蘇東坡沾沾自喜,回到家後和妹妹說了此事,蘇小妹說:“哥,你輸了。因為佛印心中有佛才看你是佛,而你心中有屎才看佛印是屎。”

智覺說:“陳施主,你最近在《安中日報》上寫的幾篇文章與以前相比,境界高了不少,看來你慧根深厚、佛緣不淺嘛。”

陳楚歌感到驚訝:“你經常看報?”

智覺點了點頭:“我涉獵廣泛,實話告訴你,以前我也是公務員,還是個科長,後來辭職下海了。”

陳楚歌驚得合不攏嘴,他無法想象一個人辭去公職下海做生意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在他看來,有個飯碗不管它是金的還是鐵的,好歹旱澇保收,然而做生意既要本錢,還不保險,萬一虧了血本無歸不算,恐怕連吃飯都成了問題。眼前的智覺讓他感到很神秘,這個人將全部財產捐給了寺廟,20萬元可是筆不小的數字,對他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了。

他好奇地問:“聽圓明大師說你是因為深愛的妻子離家出走才皈依佛門的,能跟我說說嗎?”

智覺搖頭說:“既已為僧,當不再提世俗之事。”

陳楚歌不想勉為其難,心想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他自己千挑萬選最後還是遇著了田小曼,不想被傷害反而受傷害最深,便歎了口氣說:“人說難得糊塗,師父能做到,我卻不能,何來慧根?”

智覺微微一笑,說:“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於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於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茁壯。”

陳楚歌似有所悟。

一天,陳楚歌正在村部上班,突然接到許勁光的電話,他顯得特別客氣:“陳書記,我和張鄉長開車過來接你。”自從龍世保出事以後,鄉黨委任命許勁光暫時兼任龍潭村黨支部書記。

太陽從西邊出來了?陳楚歌感到不可思議,因為鄉裏隻有一輛車,得首先保障一把手用車,其次才供其他幹部公幹使用,但基本上都是一二把手專用,除非特殊情況,否則副職無權調用,他們下鄉幹工作要麼租車,費用由鄉裏報銷,要麼讓村裏包車來接。牛大偉在靠山鄉時因他自己會開車,車子幾乎成了他的私家車,但水關鄉的汪勇書記不會開車,鄉裏配備了駕駛員,這樣張揚有什麼工作上的事也可以調車。陳楚歌到水關鄉快一年了,鄉裏的車子一次都沒坐過,別說他了,連副職都難得一坐的車子,居然來接自己,自己又算什麼人物,值得他們如此大動幹戈?陳楚歌百思不得其解。

陳楚歌趕到村部的時候,鄉裏的車子已經到了,張揚和許勁光正在四處張望。

張揚看見了陳楚歌,連忙過來,滿麵笑容地說:“楚歌,汪書記委托我來接你。”

陳楚歌受寵若驚,說:“鄉長,你有什麼事打個電話讓我過去就行,這不是折殺我嗎?”

張揚說:“楚歌,咱們過去就是老朋友了,這次又能在一起工作,足以說明緣分不淺。我對你有照顧不周的地方,還請你見諒啊。”

陳楚歌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麼藥,說:“鄉長說哪裏話,你對我一直很照顧,這些楚歌銘記在心。”

許勁光在一旁搓著雙手,滿臉通紅地說:“陳書記,要說該道歉的人是我,作為分管幹部,我支持你工作不夠,還望你宰相肚裏能撐船,不予計較。”

陳楚歌這下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兩個領導分明是來向自己請罪的,隻差沒負荊了。他剛到村裏工作的時候,田明義請鄉裏領導吃飯,張揚和許勁光也沒怎麼給自己好臉色看,今天是怎麼了?到底發生什麼事了,讓他們倆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你們把我弄糊塗了,還請明言吧,否則我擔待不起。”他說。

張揚說:“還是由汪書記親口告訴你吧,走,咱們上車。”然後他讓許勁光留下來,負責做好村裏的工作。

陳楚歌在忐忑不安中來到鄉裏,汪勇迎了過來,握住他的手說:“陳書記,你到村裏快一年了,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和張鄉長都看在眼裏,喜在心頭,對你的工作是高度讚揚的,也總結了一下,想請你過目並提提意見。”

陳楚歌心想原來自己連個“優秀”都沒評上,差點是“基本稱職”,書記鄉長能肯定就是抬舉自己了,居然是高度讚揚,而且還總結成經驗,意思是想樹自己為“表率”。可是鄉裏已經推薦了張俊,而且張俊還成了全縣下派幹部的模範代表,現在怎麼突然想起自己了,這裏麵到底有什麼名堂?他拿起那份工作情況彙報材料看,全篇溢美之詞,許多地方都言過其實,比如修通村組公路1公裏,材料上是5公裏,放大了5倍;新架通電話120門,材料上是300門;興修河道等水利工程投入5萬元,材料上是30萬元,等等,不勝枚舉。材料上高度評價陳楚歌是優秀青年幹部的傑出代表,是黨的好幫手,是群眾的貼心人,通過一年來卓有成效的工作,沒有辜負組織上的期待和囑托,不辱使命。材料中還對黃建功的英明決策高度讚揚,稱他高瞻遠矚,開創了幹部工作的新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