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尹,在楚國是主持全國行政事務的最高級官員,也稱為相。若敖氏的叛亂平定下去以後,莊王要物色一個忠誠能幹的人來擔任這個職務。他經過多方思考,覺得虞丘在各方麵都符合條件,於是找他談話,準備任命他。但虞丘推讓說,他不行,他推薦隱居在民間的孫叔敖。虞丘把孫叔敖的情況作了全麵介紹,莊王認為確實不錯,就立即派人去把他接來,請他擔任這個要職。孫叔敖上台三個月,朝政為之一新。他自己嚴格遵守三點:一是謙虛,二是細心,三是廉潔。他能任賢用能,講究得失。他主持修建了芍陂(安徽壽縣境內)水利工程,發展了生產,人民安居樂業,政局穩定,為莊王的稱霸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601年,楚向東發展,滅舒(安徽舒城)。
經過十多年的準備,楚已有力量與晉逐鹿中原,爭奪霸主的位置了。而後征服了中原地區三個主要國家陳、鄭、宋,而真正稱霸中原。
孫武
孫武生於將相世家,身處薑太公、齊桓公、管仲等大軍事家、大政治家遺風流布的齊國,從小受到尚武風氣的熏陶。
孫武覺得自己的抱負在齊國,無從施展,因而決定出遊,奔向吳國,輾轉來到羅浮山的東麓,在那裏潛心著書,最終寫完了《孫子兵法》初稿。在隱居期間,孫武結識了伍子胥,他幫助孫武開始實現人生的誌向,並給他帶來了命運的福音。
伍子胥竭力向吳王推薦孫武,但吳王闔閭不相信孫武有真才實學,看過《孫子兵法》後,吳王讓孫武進行演試,最終上演了吳宮殺姬的戲劇性一幕。
吳王雖痛失愛姬,但從大局出發認為孫武是個難得的將才,再者“令行標止,賞罰分明”,這是兵家的常法,為將領統帥士兵的通則。用兵莫貴於威嚴,威行於眾,三軍遵紀守法,聽從號令,才能克敵製勝,吳王最終下定決心,任命孫武為吳國將軍,擔當起軍國重任。在孫武、伍子胥等人的輔佐治理下,吳國的內政、外交和軍事都大有起色,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
孫武拜將之後,即與吳王、伍子胥等日夜密議,製定出強國圖霸的基本國策。孫武用自己的軍事理論思想改編整頓軍隊,選拔培養將官,訓練教育士卒,加強軍事防禦,在較短的時間裏使吳國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有了明顯的提高,為吳國以後稱霸諸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並最終使吳國一步步地登上春秋戰國時代的霸主地位。
吳王閻閭四年(前511)秋,吳國以孫武為大將對楚國發動戰爭。為了收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效果,孫武先派一支部隊去進攻夷城(今安徽亳縣東南),當楚軍調兵遣將準備在夷城與吳開戰時,吳軍又急轉直下渡過淮水,直撲潛(今安徽霍山縣東北)、六(今安徽六安市)地區。當楚軍救援部隊到達後,吳軍立即撤走,不與楚軍交兵開戰。吳軍的另一支部隊則自淮水而上,直驅數百裏,把楚國重要城邑弦(今河南潢川縣)圍困起來,並擺出要攻取弦邑的架式。當楚國大隊援軍長途跋涉前來救援時,吳軍又撤兵而走,讓楚軍撲了個空。這樣,在很短的時間裏,楚軍來回奔波一再撲空,軍力疲憊士氣低落,軍隊戰鬥力明顯下降。這時孫武認為真正進攻的時機已到,於是派一直蓄銳待發的主力部隊迅速出擊,擒殺了掩餘和燭庸。吳軍不僅除掉了掩餘、燭庸這兩個吳王的心腹之患,而且摧垮了楚國在淮水中下遊用以拒吳的勢力。在這一戰役中,孫武“因利而製權”的戰略戰術得以實踐和檢驗,他卓越的指揮才能也得以發揮出來。
吳王闔閭九年(前506)秋,楚國興兵討伐蔡國,蔡侯以公子乾與大夫之子為人質向吳國求助。吳國君臣製訂了“出兵救蔡為虛,攻打郢都為實”的總體戰略方針,以孫武為主將,調動全國的兵力,聯合蔡國和長期受楚欺淩的唐國,大舉發兵攻楚。經過激戰,楚國大敗,不再是吳國稱霸的障礙。
後來孫武又和伍子胥一起為大將,統率吳軍,在北上征討齊國和晉國、南下攻伐越國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使吳國終於在吳王夫差十四年(前482)的諸侯黃池會盟中贏得了霸主地位。
伍員
公元前526年,楚平王想通過與秦國聯姻,鞏固雙方的關係——春秋時期,諸侯間經常用這個法子。秦國國君答應將自己的妹妹孟嬴許配給楚平王的兒子太子建為妻。於是,楚平王派大臣費無極前去迎娶。
費無極是個奸佞小人,他知道楚平王好色,為了取悅平王。獲得升遷,居然想出將孟嬴改嫁平王的餿主意。孟嬴被迎娶到楚國境內後,費無極讓他們緩行,自己則快馬加鞭,跑回都城,向平王誇耀孟嬴美貌,挑動他的邪心,然後建議其據為己有。平王居然就答應了,讓費無極去辦理。
費無極又回到迎娶隊伍,對秦國的護送大臣公子蒲說,楚國的風俗是新娘必須先到王宮拜見公婆,然後才能舉行婚禮。孟嬴一進宮,就被平王留住不放。
費無極把孟嬴的一個陪嫁的秦國少女,冒充孟嬴,嫁給公子建了事。滿朝文武大臣及公子都不知費無極做了手腳。一年之後,孟嬴生下一個兒子,起名叫珍。醜聞才開始泄露出來。為這件事最擔心的自然是費無極。如果日後公子建繼位,他會吞什麼樣的苦果,是不難想像的。除非除掉太子建,立公子珍為太子,他才有望生存下去。於是,費無極開始製造種種事端,誣太子建造反。
楚平王霸占兒子的媳婦,心裏有愧,怕兒子報複,也就聽信了費無極的讒言,貶太子建到城父(今河南寶豐)。孟嬴生的兒子珍被立為太子。
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太子建的老師,費無極陷害太子建時,誣陷伍奢是主謀,太子建逃到宋國,伍奢被抓住,打進死牢。伍奢一族,世代有功於楚,伍奢威望很高,他的兩個兒子伍尚、伍員(伍子胥)也相當了不起。費無極恐其報複,決定斬草除根。他送信給伍尚、伍員,說你們來了就放你們的父親。
長子伍尚,政治上還欠成熟,信以為真。次子伍員警告哥哥:“我不相信,你若是不去,昏君還有可能畏懼我兄弟倆在外,不敢殺害父親,哥哥如果誤投羅網,那是促使父親早死啊!”
伍尚聽不進弟弟的話,弟兄倆分道揚鑣。伍尚跟著信使去了郢都,到了郢都,就被抓了起來,和他的父親一起被斬首。
伍子胥逃到宋國,與太子建會合,偏又逢上宋國內亂,君臣相攻。兩人再度逃到鄭國,太子建哀求鄭定公幫他們報仇,鄭定公沒有答應。太子建報仇心切,竟勾結反對派大臣篡權,被鄭定公殺害。伍子胥抱著太子建與冒充孟嬴的秦國少女所生的孩子公子勝,僥幸逃出虎口。
天下雖然很大,可伍子胥卻找不到立足之地。楚國附近的國家都臣服楚國,隻有吳國,正在跟楚國對抗,有可能收留他們。於是,逃往吳國。
楚平王和費無極獲知伍子胥逃跑後,也分析到他可能會逃去吳國,便命人沿途畫像通緝,昭關是去吳國必經之路,官兵盤查更加嚴密。伍子肯幾次走到關城附近,都沒敢前去。正焦急之際,伍子胥在街道上碰見了一個叫東皋公的人,是他父親的舊交,便把伍子胥領回家中,喬裝打扮一番,第二天把他送出了關外。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曆盡艱辛,來到吳國都城。然而,苦難還遠沒有結束,在這裏,他舉目無親,投靠無門,又身無分文,靠在街頭吹簫討飯度日。他身心交瘁,不知道自己哪一天會倒斃街頭。
一個偶然的機會,伍子胥遇到了吳國貴族公子光。公子光是老吳王諸樊之子,諸樊死時,遺命王位繼承采取兄終弟及的方式,但傳到夷末時,他沒有傳給兄弟季劄,反而讓自己的兒子僚繼了位。公子光對此不服,多年來一直培植親信,時刻準備奪權複位。他見伍子胥身長八尺,雖然破衣爛衫,眉宇間卻透出股股英氣,又對伍奢一族有所耳聞,便將其收在門下,引為智囊。伍子胥總算有了歸宿。
伍子胥在與公子光的接觸中,敏銳地洞察到公子光與吳王僚之間的矛盾,他心想,助公子光登基,自己便立下奇功,肯定會官拜上卿,到那時,就可借吳國之兵伐楚,報殺父之仇。為此,他尋找到勇士專諸,把他引薦給公子光。
公元前515年,吳國趁著楚平王死後楚國政局動蕩之際出兵攻楚,不想吳兵反被楚軍絕了退路,圍困起來。抓住這個吳國內部兵力空虛之機,伍子胥和公子光決定以宴請為名謀刺吳王僚。
吳王僚接到公子光的宴會邀請,雖然有所顧忌,但仍然身披重甲,帶著一隊全副武裝的衛士前來赴宴。宴會上,專諸假扮廚師把一大盤熱氣騰騰的炙魚端到吳王僚麵前,猛然從魚腹中抽出鋒利無比的“魚腸劍”,紮入吳王僚胸口,吳王僚當場死去,兩旁衛士見此情景一擁而上,將專諸亂刃砍死,這時公子光帶著預先埋伏的甲士衝出來,高叫:“吳王僚已死,公子光當立,從命者不殺!”眾衛士見大勢已去,紛紛瓦解。公子光於是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閭。
吳王闔閭即位後,讓伍子胥參與謀劃國家大事。在伍子胥的主持下,吳國修築了闔閭城(今蘇州),並整車習武,廣攬人才,招來軍事家孫武訓練士卒,國勢日強。
公元前512年,吳國出兵滅徐國,並移師攻楚,打下了舒(今安徽廬江東南),但楚畢竟是個地方千裏的大國,不易一下子擊敗。為了削弱楚的力量,伍子胥提出分兵擾楚的計謀,組織了幾支軍隊輪流攻楚,楚軍一來,吳兵就主動後撤,楚軍離去,便派另一支軍隊攻楚,弄得楚軍疲於奔命。吳國的行動使楚國十分惱火,公元前508年,楚昭王命令尹囊瓦率軍攻吳。吳國方麵派伍子胥率軍迎擊,大破整車於豫章(今淮南地區),並乘勝追擊,攻取了老巢。
在這樣困難的局麵下,楚國執政令尹子常卻貪鄙殘暴,為了索求賄賂而先後扣留了唐、蔡兩國的國君,招致兩國極大的怨恨。
伍子胥認為伐楚的時機已經成熟,向吳王闔閭建議伐楚。吳王闔閭親率吳國大軍,以唐、蔡軍隊為先導。
伍子胥與孫武以5000士兵突襲楚軍,楚軍潰退,吳王率領大軍長途追擊,在清發水(今湖北安陸縣)追上楚軍,趁楚軍渡河至水中央時,猛烈進攻,大獲全勝。此後,吳軍五戰五捷,攻陷楚國國都。
18年前,伍子胥父兄被殺,自己為了逃命,遠走他鄉,現在,他以勝利者的姿態,引兵進城。然而,當年的仇恨也沒法報了。
不共戴天的仇人楚平王、費無極早已相繼死去。伍子胥失去了麵對麵複仇的機會。楚平王病死,費無極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平王死後的第二年,怒不可遏的郢百姓,將其毆打致死,家人被殺死,房屋被燒得一幹二淨。
伍子胥進入郢都後,楚昭王,就是楚平王與孟嬴生的兒子羋珍逃走。伍子胥便掘開平王的墳墓。平王之身,用水銀殮過,皮膚肌肉都沒有多大變化。伍子胥一見其屍,怒氣衝天,手持九節銅鞭,鞭打平王之屍300多下,打得肉爛骨碎,然後將其骨骸棄之荒野。
不久,秦國出兵幫助楚圍攻吳,而闔閭的弟弟夫概也在後方搗亂和自立為王,吳軍遂撤出楚。吳軍雖退,但楚國經此折騰,大國的威風掃地。而吳國,則在伍子胥、孫武等人的忠心輔佐下,數年之間,西破強楚,南服越國,威名震天下,連北方晉、齊等中原大國也不敢再小看它了。
申包胥哭秦複楚:吳軍攻入楚國郢都,楚國麵臨生死存亡之際,楚大夫申包胥急急忙忙到秦國請求援助。申包胥與伍子胥從前是朋友,楚平王因廢立太子事殺害子胥父親伍奢,子胥逃亡前對包胥說:“我一定要滅亡楚國。”申包胥則答道:“我一定要保存楚國。”申包胥請求秦國施以援手,拯救楚國。秦王猶豫不決,申包胥靠在宮廷的牆上哀聲痛哭,日夜不斷,連續七個日夜滴水不進。秦哀公深受感動,終於答應出兵。吳國軍隊撤回國內,楚昭王返回楚都郢,楚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