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伐楚後,闔閭為了拓展勢力,於公元前496年伐越,不想,被勾踐戰敗,死於陣前。其子夫差即位為吳王。公元前494年,夫差為父王闔閭報仇雪恨,舉兵伐越,越國大敗,越王勾踐求和,夫差不聽從伍子胥不可留後患的勸諫,聽奸臣之言,同意越國的求和。公元前489年,夫差準備出兵北伐齊國,爭霸中原。伍子胥認為越王勾踐食不甘味,收服民心,此人不死,必為吳患,現在越是吳國心腹之疾,不先滅之,反去伐齊,是很荒謬的。吳王不聽,伐齊,大勝。從此疏遠伍子胥,說他投敵叛國。伍子胥為自己辯白,有人拿出伍子胥將兒子放在齊國的證據,伍子胥無言以對。
吳王夫差賜伍子胥自刎,伍子胥仰天長歎:“我使你父王稱霸諸侯,又冒死相爭使你被立為太子。你繼立為吳王時,曾想將吳國分封於我,今天怎麼反而去聽讒臣之言而殺長者!越國亡吳國為時不遠了。”
伍子胥臨死前的要求:“請把我的眼珠挖下來掛到都城東門樓上,我要睜眼看著越軍打進來!”
果然不出伍子胥所料,勾踐利用夫差北上之機大舉攻吳,夫差兵敗,在求和無望的情況下隻好一死了之。自刎之前,他讓左右用布帛把自己的臉蒙起來,因為他覺得在地下無顏去見伍子胥。
吳起
吳起是戰國初期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是衛國(今河南濮陽一帶)人,出生於“家累千金”的富有家庭。他為了在政治上謀求發展,四處奔走,不吝千金,結果到處碰壁,弄得家道破落,遭到別人的譏笑和誹謗。吳起氣憤地殺了誹謗他的人,從衛國出走,到了鄰近的魯國,投在曾子的門下。這時,吳起碰見了正在魯國的齊國大夫田居,田居見他刻苦用功,就把女兒田氏嫁給他。不久,吳起的母親死了,他沒有按儒家的孝道回故鄉奔喪,曾子因此同他斷絕了師生關係。吳起也從此拋棄儒家,改學兵法。
吳起是個執迷仕途,義無返顧的人,為了能夠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不惜血本,不顧情義。公元前410年,齊國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國家危急,但一時難以找到統吳起愛兵如子兵打仗,抵禦強敵的大將。有人向魯穆公推薦吳起,說他文韜武略,定能勝敵。魯穆人被說得心動,剛想傳令召見,又有大臣進諫說,“吳起雖有才幹,其妻卻是齊國人,齊國的女婿統率魯軍打齊國人,肯定會有二心的。”魯穆公一想也對,便放棄了起用吳起的念頭,改用別的將領。
這件事被吳起知道後,為了盡早踏上仕途,居然想到了“殺妻表忠”的方法。妻子田氏正在房中操勞,他雙眼通紅,執劍而人。“魯君原要任我為帥,隻因你是齊國人,恐我有二心,又放棄了。”
田氏有所警覺,身子往後退了退,“你,你要怎樣?”
“如果我殺了你,魯君就不會懷疑我了。”吳起陰冷地說。
田氏撲通一聲就跪下了,“求你看在我多年服侍你的份上,就放過我吧,我離開你,回齊國去還不行嗎?”
“這樣,他們更會懷疑我!”吳起臉色更陰沉了。
“難道你真的不念我們的情分,非殺我不可嗎?”田氏哀求道。
“不是我要殺你,是不殺你不能成大事!”吳起說著,提劍便刺,可憐田氏無辜受害,倒地身亡。
吳起待了片刻,又殘忍地砍下妻子的腦袋,找塊破布包了,提著去見魯穆公。魯穆公大駭,想不到他居然如此殘忍。但大敵當前,急需用人,也顧不得許多了,隻要他忠於魯國就行。於是,任他為帥,統兵抵禦齊國。
吳起果然極有韜略,以弱旅之師,將強大的齊軍打敗,魯國暫時安定下來。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是眾諸侯國中繼承周王朝禮法最多、最注重傳統道德的國家,吳起“殺妻求將”的做法遭到了全國上下的非議,戰爭剛一結束,魯穆公便開始疏遠吳起,同朝大臣們處處與他為敵,街坊鄰裏更是避之如瘟疫。吳起處境艱難,開始尋找新的出路。通過好友翟璜的關係,他來到了魏國。
魏國是戰國初期最強的國家。魏國有一個英明的君主魏文侯。魏文侯最大的長處是禮賢下士。一天,他問自己身邊的一群謀士:“我是什麼樣的君主?”回答的人都說:“是仁愛的君主。”惟獨有個叫任座的謀士不識相,唱反調說:“不是。”他還舉了一個例子。
魏文侯耐著性子聽完他的話,已經很不自在了。大夫翟璜出來圓場,他說:“您確實是一位仁愛的君主。”魏文侯不買這個賬,他問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翟璜答道:“我聽說君主仁愛,臣下就正直坦率,剛才任座的話說得那麼正直坦率,所以我知道您是仁愛的君主。”
魏文侯聽了翟璜的話,進一步懂得了用人的道理,他立即把任座當成上賓尊重。
著名思想家、法家學派的創始人李悝、戰國初期的水利家西門豹、軍事家樂羊等也因此多為他所用。
吳起從翟璜那裏聽到魏文侯,重視人才,不像魯穆公那樣不能容人,於是來到魏國。
翟璜向魏文侯推薦吳起。魏文侯說:“你說的是那個殺妻求將的吳起吧,我聽說這個人貪財好色,生性殘忍,這人能重用嗎?”
翟璜說:“我向君主推薦的是能夠建功立業的人才,至於他平素的缺點錯誤,我看是不重要的。魏文候又找吳起談話,對這個人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於是就派吳起鎮守河西。”
吳起身為大將,和最下等的士兵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飯,睡覺不用席子,平時走路也不騎馬。行軍的時候親自背糧食,和士卒同勞苦。士卒身上生了病瘡,吳起親自為他們吮吸。有一個士兵的母親聽到此事後哭了起來。別人勸她說:“你的兒子隻是個士卒,將軍卻為他吮吸膿瘡,你還哭什麼?”這個母親說:“不是為這個。吳將軍如今為這孩子吮吸膿瘡,他必拚死效命,報答吳起將軍的恩德,兩軍陣前,很難生還。因此才哭。”後來,這個士兵果然奮勇殺敵,戰死了。
吳起在魏前後有27年之久,從事軍事、政治、經濟改革,使“秦兵不敢向東,韓、趙賓從”。有一次他居然以5萬軍隊,把秦國的50萬軍隊打得落花流水。
魏文侯去世以後,吳起又臣事文侯的兒子魏武侯。一次,魏武侯乘船順西河(指陝西、山西交界南北流向的黃河)而下。船至中流,魏武侯眺望四周,回頭對吳起說:“多麼美啊,這堅固的山川!這真是魏國之福啊!”吳起回答說:“國之興亡,在德不在險。過去三苗所據之地,左有洞庭,右有彭蠡(指今江西境內的鄱陽湖),卻不修德行義,被大禹消滅。百般是桀所居之地,左有黃河,右有泰山,南麵是伊闕(今河南洛陽南),北麵有羊腸之險(今山西太原北),卻不修仁政,被商湯流放。軍事家之興亡在於德而不在於險。若君不德,則這個船中之人,便都是敵人。”魏武侯道:“說得好!”
然而,魏武侯沒有魏文侯之才,也沒有魏文侯的容人之量,在宰相公叔的讒言下,懷疑吳起的忠誠,並最終將其逼走楚國。
吳起來到楚國後,楚悼王早就聽說他的威名,立即召見,楚悼王任命他為楚國北部邊防要地宛(今河南南陽市)守,以加強對魏、韓二國的防禦。次年,又任命吳起為令尹(相當於國相),主持楚國變法。吳起認為楚國地廣人多,軍隊有百萬之眾,曾經稱霸於諸侯,現在國家卻貧弱不堪,主要原因是大臣權勢過重,受封食祿者太多,不僅耗費大量國家錢財,還利用權勢對上威脅國君,對下欺壓百姓。要改變這種局麵,隻有重新編定官員等級,訂出獎懲的章程,實行變法革新。楚悼王十分讚成他的主張,決心起用吳起實行變法。
變法首先壓抑貴族,集權中央。封地凡已經傳了三代的,都取消爵祿,子孫不再繼承。公族出了五輩的,一律取消特權和俸祿,遷到邊遠貧瘠的地區,從事生產,自食其力。原有土地由國家收回,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給舊貴族以沉重打擊。又整頓政治機構,裁減無能無用和不必要的官員,同時削減官吏俸祿,用以撫養戰士,獎勵軍功。嚴禁私門請托,互相勾結,危害國家。提倡盡忠於國,不得因個人“私”利損害國家利益,從而限製了貴族對國家的幹預。
在軍事上,他建立強有力的軍隊,由國君統率,用它統一全國。還明文規定不許縱橫家在國中遊說。
吳起還為楚國開拓疆土,南收揚、越,並進陳、蔡,擊退三晉,攻秦國,並進逼魏之黃河兩岸。
吳起的變法沉重地打擊了楚國舊貴族,加強了王室的權力,使楚國迅速強盛。但是,吳起的變法著重在中央集權和強兵等方麵,缺乏改革社會經濟製度的措施,更未觸及土地所有製問題,改革並不全麵,有些措施未能贏得人民的廣泛擁護,舊貴族更恨之入骨。變法之初,便遭到舊貴族反對。隻是因為楚悼王堅決支持吳起,這些人才不敢怎麼樣,楚悼王一死,他們便興兵作亂,帶人進攻吳起。吳起知道逃不出去,便退到宮中,趴到楚悼王的屍體上。這些舊貴族用箭射或用劍刺,把吳起殺死,卻也因此擊中了楚悼王的屍體。楚悼王被埋葬後,楚肅王即位,派令尹追查,把所有殺吳起並擊中楚悼王屍體的人全都斬首。舊貴族中因此而被滅族的有70多家。
吳起變法時間較短,生前,新法在楚國沒有很好地推廣和鞏固。但吳起臨死前設計殺政敵,使得新法在其死後仍然能曲折延續。吳起傑出的軍事思想和變法革新的主張,對後世影響很大。
勾踐
勾踐三年(前494),吳王夫差親自統率大軍攻打越國。越國大夫範蠡對越王說,吳國準備了3年,如今發兵士氣正旺,我們應當避其鋒芒,並建議同吳國講和。可是越王不聽,認為講和有失顏麵,便出兵迎戰。結果正如範蠡所料,大戰一場之後,3萬人僅剩5000人,還被吳兵層層圍困。勾踐悔之莫及,準備自殺,範蠡勸諫勾踐不可如此,要他先“卑辭厚禮”向吳投降。
越於是派大夫文種去吳國請降。吳王夫差已準備答應,而伍子胥堅決反對。文種回來報告說:“吳太宰多貪欲,可誘以利。”因此,越以美女和寶器等賄賂太宰。向夫差說了許多越國的好話,但伍子胥再三勸阻吳王,不讓答應越的請求,並引經據典地講了太康失國和少康中興的故事,最後還說:“今不滅越,後必悔之。”吳王夫差最終未聽伍子胥的勸諫,接受了越的請降,並且要求勾踐親自到吳國服役。
回國後,勾踐念念不忘複仇。相傳,他繼續過著清貧的生活,床上鋪著木柴幹草,並且在屋子裏掛一隻苦膽,每次飯前都要舔一下苦膽,嚐嚐它的味道,以便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昔日的恥辱與百姓的疾苦。他獎勵人民生育,鼓勵人民努力生產,並抓緊訓練士兵。勾踐將國家政事交給文種,軍事交給範蠡,自己和百姓一起下田務農,他的妻子則帶領婦女養蠶織布。範蠡和文種,都是楚國人,他們二人全心全意地為越盡忠效力,要越王等待天時。由於君臣一致,全國上下齊心協力,越國漸漸恢複了生機。
吳王夫差七年(前489)至十四年(前482)吳王夫差先後討伐了陳、魯、齊。十四年(前482),吳王北會諸侯於黃池(今河南封丘)。在會上,夫差以霸主自居,一定要使華夏諸侯都服從他。夫差正在得意洋洋的時候,傳來越王勾踐率兵乘虛攻入吳的國都姑蘇(今蘇州)的消息。夫差會盟後匆匆趕回,使人以厚禮與越求和。勾踐估計自己的力量還不能滅吳,遂與吳講和。十八年(前478),勾踐再次舉兵伐吳。這時,越國更強大,而吳國因為連年征戰,人民和士兵已疲弊不堪,所以越大破吳兵。越留兵姑蘇3年,迫使吳王不得不出來投降。二十三年(前473),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夫差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