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口震驚世界(3 / 3)

蔣介石、程潛每日三、四次電話責問,商震晝夜寢食難安。

好不容易挖開堤內斜麵石基,開堤放水,但因黃河水發量小,僅流出一點點水,決口處又過於險峻,突然坍塌,挖掘工作告失敗。

蔣介石、程潛、商震非常著急,又把掘堤任務交給新八師師長蔣在珍。蔣在珍提出在鄭州以東的花園口決堤。

蔣在珍的方案得到上峰和黃委會有關專家的同意,在此處決口,可使黃河水流向東南,經中牟、周家口等縣境而注入淮河,從而達到阻敵西進南下的目的。

小小花園口,似乎注定了它要名震世界!

蔣在珍動用了兩個團的兵力,鎬頭、鐵鍬、炸藥、地雷、大炮一齊上陣,9日上午9時,終於掘開了寬約50米的口子,起初水勢不大,一小時後,因水衝刷,決口擴大了十餘公尺,水勢越來越猛。後來運來兩門平射炮向已挖薄的堤岸轟擊,將缺口打寬不少。

商震連日督工心緒煩亂,唇幹舌燥,疲憊至極,當蔣在珍跑來報功時,他未等蔣說完就呼呼睡去。

“轟隆隆!轟隆隆!”

似沉雷滾滾,又如萬馬奔騰。黃河邊上的村民好奇地走出家門看個究竟,頓時目瞪口呆,兩隻腳釘子似地紮在原地,一動也不能動。

驕陽當空,哪裏滾過沉雷?城牆般的黃河大堤兩側,芳草如茵,卻未見馬隊揚起萬丈黃塵。黃河決堤!黃河水從天上來!幾丈寬的黃龍,居高臨下,似萬馬奔騰,似電閃雷鳴。

1938年6月9日上午9時,震驚海內外的黃河花園口大決口!狂濤衝刷一小時以後,決口已擴至十餘公尺。許是地上的罪孽震怒了天公,突然真的雷霆大作,暴雨傾盆,整整一天,水借雨勢,雨助水威,決口越衝越大,大水順勢而下,京水鎮以西一片汪洋,水天不辨……12日,洪水抵達隴海線上白沙車站附近,狂龍幅寬二三裏,汪洋恣肆,水深丈餘,浪高一米多,黃泥流由西北至東南,長達四百餘公裏,禍及豫、皖、蘇等三省四十四縣。河南民宅衝毀一百四十餘萬家,陸沉八百餘萬畝,安徽、江蘇耕地陸沉一千一百餘萬畝,四百八十餘萬人傾家蕩產,一時間,黃河邊無數人家攜妻扶子背井離鄉……

花園口決口後,蔣介石深感罪惡深重,心驚膽顫。程潛急電蔣介石,建議對外宣傳為日軍所為:

敵占據開封後,繼續西犯,連日在中牟附近血戰,因我軍誓死抗敵,且陣地堅固,敵終未得逞,遂在中牟以北,將黃河南岸大堤決口,以圖衝毀我陣地,淹斃我大軍。

蔣介石接到程潛電報後,決定采納程潛建議,把罪責推給日本人,於是他密電程潛,須向民眾宣傳敵飛機炸毀黃河大堤雲雲。

6月11日,中央通訊社從鄭州發專電,把這一事件強加到日本人頭上。

6月12日,中央社又發專電:

……敵機三十餘架,12日晨飛黃河南岸趙口一帶,大肆轟炸,投彈十數枚,炸毀村莊數座……更在黃河決口處,擴大轟炸,致水猛漲,無法挽救……

花園口決堤,當然在軍事上也給日軍西進平漢線造成困難。第十四師團1個混成聯隊、炮兵1個大隊、騎兵1個中隊、坦克十餘輛在中牟被困。第十六師團一部約三千餘人在朱仙鎮、尉氏一帶亦被洪水圍困。第一戰區部隊乘機向中牟、尉氏被困之敵攻擊。6月22日,第三十四師克複中牟,日軍大部被殲。26日,尉氏被困的日軍一千餘人被消滅,其餘逃跑。

華北日軍向日軍大本營報告:

中國軍隊為了阻止我軍進擊,6月上旬於鄭州東北掘開黃河堤防,使黃河水向東南溢出,采取了水淹戰術。形成了經由中牟、尉氏、周家口、穎州連接淮河的大水障。由於黃河的泛濫,情況嚴重,看來以主力從北方席卷武漢似有困難。

黃河決口,造成了從鄭州到安徽重鎮蚌埠的長約一千多華裏的水障,日軍自北往南進攻武漢的計劃完全破產。原先準備進攻鄭州的日軍第二軍主力,不得不改變計劃、掉轉腦袋,沿著漫長的黃泛區艱難向合肥地區繞行,使日軍進攻武漢的計劃推遲。

花園口決堤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暫時的成功,但在客觀上卻給豫、皖、蘇三省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無疑,日軍侵華是造成這場災難的罪魁,但蔣介石的片麵抗戰路線則是導致黃河決口的直接原因。

從豫東會戰到花園口決堤,蔣介石所唱的保衛大武漢的這兩出開場戲都算不得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