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第一、二、三戰區仍以目前部署積極向敵襲擊,以牽製敵向武漢轉向兵力。第三戰區沿江要塞炮兵,更應排除萬難,妥為部署,使發揮威力,截斷敵艦長江聯絡線。
中國海軍第三艦隊原駐華北,抗戰爆發後奉命以所屬艦艇堵塞青島及江陰要賽,移駐長江,改組為江防要塞司令部,轄3個守備隊分防田家鎮、湖口、馬當等地。中國空軍曆經1938年上半年多次空戰,給日本空軍以相當沉重打擊,但本身損失也很慘重,隻存戰鬥機92架,新補充69架,後以161架參加編隊;轟炸機剩34架,新補充30架,以64架參加編隊,另新編入5架偵察機,總數203架全部參加戰鬥。
武漢一戰,蔣介石動了血本!
粗粗一算,中國軍隊參加武漢會戰的總兵力為50個軍,一百二十多個師,計110萬人。
這些都是蔣介石的精銳之師,是他的血本。這回蔣介石豁出去了!
部署完畢,蔣介石下令,限8月15日以前,駐武漢三鎮的各機關、團體、重要廠礦、學校一律撤退到重慶、昆明、西安等地。
當然,蔣介石不能走,他必須守在武漢,他和他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留在武漢指揮作戰。
一切布置就序後,蔣介石稍稍鬆了口氣。然後,他拖著疲倦的身子,在侍衛的攙扶下,走進中央廣播電台的播音大廳。他清了清嗓子,帶著濃重的浙江腔,向全世界和全國人民,同時也向侵略者發表極具悲壯色彩的聲明:
“……中國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壓迫到最後限度,中國軍隊為了民族之生存,決心在武漢地區與日軍決一死戰。抗戰爆發以來,已經作戰的經曆,足以證明在陣地戰上我軍力量之堅強,將士作戰之勇敢無畏。此在上海與魯南各陣地戰中,皆足證明……我軍此次作戰,以不以一城一池的得失進退為重,而在於自動地選擇有利的作戰地區,達成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之目的……”
蔣介石的聲音悲壯而蒼涼,久久地回蕩在廣袤的土地上,它向世人證明,在經曆了無數的苦難之後,中國這頭沉睡了太久太久的雄獅該發怒了。中國的最高統帥蔣介石鐵定了心,他要和日本侵略者作一番驚天動地的較量,因為他幾乎沒有退路了,他必須這麼幹,否則他這個委員長將會給世人留下恥辱的笑柄。他願意抓住這次機會,挫掉凶猛日軍的銳氣,以便支撐住岌岌可危的大局。
當然,蔣介石在講話中,將保衛大武漢的目的,主要放在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上,而並非真要保住武漢城池。
如果能保住,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事。
中國軍隊能保住大武漢嗎?
“南京棄守以後,敵人下一個目標肯定是武漢。我們在徐州拖住敵人,才延遲了敵人進攻武漢。從長江南北的敵情來看,敵人開始進攻武漢的意圖日益明顯了。武漢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南接嶺南,北帶中原,有九省通衢之稱。武漢的地位十分重要,如何進行武漢會戰,請大家獻計獻策,發表高見。”
說到這裏,蔣介石停了下來,看了看何應欽說:“敬之,你作為參謀總長,請先談談自己的看法!”
“委座的看法極是。的確武漢形勢非常重要。武昌現在是政治中心,漢口是華中經濟中心,漢陽是軍事工業區,有兵工廠和鐵廠。武漢三鎮是華中戰略要地,武漢會戰的確非同小可,是關係戰爭全局的。對此,健生兄已胸有成竹,還是請白副總長談談自己的方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