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豁出血本(3 / 3)

白崇禧本來沒準備先發言,想聽聽別人的意見,現在何應欽指名要他發言,隻好接著說:“武漢周圍,湖泊密布,港汊縱橫,南邊有洞庭湖,東邊有鄱陽湖,幕阜山和大別山地勢相當險要,蜿蜒南北,交於長江,是東方的門戶;大婁、大巴山脈是西方的屏障;北麵有大洪山和桐柏山;南麵有五嶺山;中間是沼澤平原。保衛武漢,必須守備外圍要域,要是外圍不保,武漢就失去屏障了。”白崇禧說到這兒,有意喝了一口茶,停頓了一下,他想摸摸蔣介石的底,看他對武漢究竟采取什麼方針。

蔣介石對這位“小諸葛”的意見十分欣賞。他急忙催著白崇禧說:“繼續講下去,繼續講下去。”

“長江橫貫東西,自然形勢把武漢戰場劃分為南北兩部,北岸有大別山,可以防守;南岸有幕阜山,可以側翼依托,武漢又有向外放射的公路網,四通八達。不管從地勢上說,還是從野戰戰略上看,保衛武漢,要實施以武漢為核心的內線作戰,這對我軍比較有利。不過,也必須看到,海軍和空軍的優勢不在我們方麵,而在敵人方麵,我們空軍有限,海軍更少,幾乎不能進行戰鬥,長江變成了敵人進攻武漢的有利通路。”

白崇禧講到這裏,看了看蔣介石的表情,然後又說:“我軍在內線作戰,渡河點卻沒法掌握,長江反而成為戰場內部的地障。這樣一來,長江南北兩岸我軍很難集中兵力在一方戰鬥,內線態勢,對我軍反而不利。我反複思考這個問題,現在還沒有想出什麼好的辦法,請委座訓示。”

蔣介石沒有直接回答問題,他對何應欽說:“敬之,你有什麼考慮?”

“敵人不隻是掌握海空軍的優勢,也掌握了陸軍優勢,外圍作戰也好,內線作戰也好,我看,要想保衛武漢是很不容易的。”何應欽說:“我們現在能夠做到的,隻有遲滯敵人的進攻,也就是說,各戰區用現有兵力,就所在地域,適當抵抗,同時,把各戰區的公路迅速破壞,遲滯敵人前進。這樣,敵人進攻武漢的時間就會延遲了!”

“把聯結武漢的公路都毀了,固然可以遲滯敵人前進的速度,但在敵人到達以前和以後,我軍要轉移或者進攻,也就發生困難了。是否還有別的更好的辦法?”白崇禧說。

蔣介石也不大同意何應欽的意見,於是他說:“武漢戰區遼闊,兵力眾多,戰場又分成兩半,一半在江南,一半在江北,要適應當前的作戰狀況,增強指揮機構和戰鬥力,必須調整戰鬥序列,單靠武漢衛戍司令部指揮已經不能適應目前的形勢了。我考慮由兩個戰區來指揮武漢戰場,江北歸第五區,把武漢衛戍司令部改編為第九區,由陳誠擔任司令長官,你們看,這樣是不是好一些?”

“這樣太好了,成立第九戰區,統一指揮,可以增強戰鬥力。”何應欽講完之後,白崇禧也說:“委座指示很重要,否則戰區司令長官也不好指揮。”

“現在長江兩岸兵力多,第五、第九兩個戰區戰鬥序列也要調整一下”,蔣介石呷了一口茶,接著說:“江北歸第五戰區,由李司令長官指揮,實施協同作戰,阻止敵人西犯。兩戰區作戰地域皆沿長江之線,沿江北岸泊武穴、田家鎮要塞部分及武漢衛戍總司令部,歸第九戰區統一指揮。同時重新構成強韌陣地,配置精銳兵力,待敵深入,在新陣地和敵人決戰。”

“保衛武漢必須守備外圍要域,如果外圍不保,武漢就失去屏障。剛才健生兄說得極是。”最後,蔣介石以命令的口氣說:“參謀部要根據我的意見,擬出保衛武漢作戰指揮方針和計劃,準備在國防最高會議上討論一下,最近發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