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風雨飄搖之夜,張自忠無法入睡,他出來到各個宿營地巡視。指戰員們的疾苦使他牽腸掛肚,出來看看也許仍然無法使弟兄們擺脫風雨的襲擊,但是看一看大家,他從心裏可以替官兵們分擔疾苦,大家也會從心裏覺得溫暖。
他站在了用稻草紮起的一頂小棚子前,打量了又打量,仿佛把每根稻草都要檢查一遍似的。最後,他把在小棚子裏避雨的軍官叫出來,問:
“這稻草是從哪裏搞來的?”
回答:“老百姓家裏。”
他又問:“老百姓呢?”
回答:“整個村子裏空無一人,老鄉們不知跑到哪裏去了。”
原來,這裏的老百姓對兵怕得像老鼠見了貓一樣,日本鬼子經常在鄉裏竄擾,燒、殺、掠、奪,無惡不作,使老百姓都成了驚弓之鳥。隻要老遠一瞧見當兵的影子,村裏人就帶上搬得動的東西,躲得無影無蹤了。
張自忠問:“據你們知道老百姓都可能跑到哪兒去了?”
“到高高的山寨子裏躲起來了。”
張自忠的心一收縮,山寨?這樣的風雨之夜,他們攜家帶口肯定會有許多不便,我們不能因為自己住進了村裏而把老百姓逼跑了。他把政治部主任陶心佘找來,囑咐說:
“陶主任,你立即派政治部的人把逃到山裏的老百姓都找回來。軍隊離開了老百姓還能打勝仗嗎?”
陶心佘說:“我馬上就辦這件事,讓李家灣的老鄉都回到村裏來。”
張自忠又叮嚀說:“要耐心地給老百姓解釋,不要嚇著他們。對啦,最好讓派去的人穿上便衣。”
便衣隊出去了。
不一會兒,那些渾身淋得像落湯雞一樣的老百姓就被戰士們領回了村裏,他們誰不戀自己的家?可是一個個被日軍嚇得魂不附體,白天黑夜不敢呆在家裏。現在見這些“老鄉”把他們請回村,又感動,又不理解,有的老百姓仍然抖抖索索地給“老鄉”解釋著自己出跑的根由:
“我們以為又是鬼子進村了,原來不是鬼子,是……是老鄉。哈哈,老鄉,你們辛苦了!”
穿著便衣的戰士們用手掩著嘴直笑,真有意思,老百姓把我們當成了“老鄉”!
張自忠聽到村道上唧唧喳喳的說話聲,知道是村民們回來了,便走出來,熱情地跟大夥兒打招呼:
“老鄉們,打攪大家了,對不起呀!請你們回去檢查一下,看缺了什麼東西,比如弟兄們有燒了你柴禾,打壞了你盒子罐子,吃了你豆子沒給錢的,都到我這裏來,找我,該賠多少就給大家夥賠多少。”
老鄉們都靜靜地站著,也沒有人說話。大概他們在想,原來這也是一夥兵呀,可是他們為什麼這樣好?
張自忠又對一個矮墩墩的胖子軍官說:“你負責給每家發20元錢,算是我們住了老鄉的房子,用了他們的東西。”
胖墩叫彭樹林,是個副官。他說:
“沒問題,這事交給我辦好啦!”
老鄉們一聽不幹了,好些人一齊嚷起來:
“唉,長官!不要的,不要的!”
人群裏走出一位老太太,她顫顫巍巍地走到張自忠麵前,“撲通”一聲跪倒,連聲地說道:
“長官,你真是個好長官,我給你磕頭,我給你磕頭……”
張自忠忙說:“大娘,這怎麼行呢,你是我的上一輩人,我可受不了你這份重禮。”
大娘跪倒的地上全是稀爛的黑泥,衛兵忙把她扶了起來。
張自忠又一次囑咐彭樹林說:“老百姓是可愛的。20元錢務必負責發到每一家每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