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軍勉為其難
1939年10月上旬某日。桂林行營作戰司令部。
就在華南派遣軍安藤利吉中將按照日本大本營下達的第375作戰令,命令第五師團和台灣混成旅團登船向海南榆林港集結的時候,一個由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將軍親自主持召開的重要軍事會議,正在一幢綠樹掩映的小樓裏召開。出席會議的有第三、第四和第九戰區的司令長官顧祝同、張發奎和薛嶽,還有專門防守兩廣的第四戰區所屬的第九集團軍總指揮吳奇偉、第十六集團軍總指揮夏威、第三十五集團軍總指揮李漢魂、第十二集團軍總指揮餘漢謀,以及第三十八集團軍總指揮徐庭瑤等等。
自中國軍隊從廣州、武漢撤退以後,重慶軍事委員會決定分設桂林、天水兩大行營,以便分別統一指揮南北各戰區。1938年11月,身為軍委會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的白崇禧,又被授命兼任桂林行營主任,負責指揮第三、第四、第七和第九等四個戰區的軍事,以維護重慶外圍湖南、江西和廣東、廣西的安全。
白崇禧上任桂林行營主任伊始,立即提出了第二期抗戰指導方針:采取消耗戰略,以持久戰為原則,陸續向日軍發動有限度之攻勢,以牽製消耗敵人,策應敵後遊擊部隊,襲擾敵人;發動總體戰、全麵戰、使日軍局促於點線。並抽調部隊輪流整訓,養精蓄銳,準備全麵反攻。
這時候在白崇禧心目中有兩個戰場:一是湖南、江西正麵戰場。為此,他已組織了南昌會戰和第一次長沙會戰;二是華南戰場,地轄廣東、廣西,主要防止敵人從海上登陸,從背後殺向抗戰腹地重慶。因敵人還未完全占領廣東,而廣西完全在自己的控製之下,所以他對桂南方麵的戰爭,暫時還未放在緊迫位置。
廣西是白崇禧的老家,且又擁有極為重要的桂越國際補給線。他當然不會沒有後顧之憂。於是他把防守兩廣的重任交給了設在廣東韶關的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身上。日軍侵占廣州後,為防禦其入侵廣西,白崇禧特地申請委員長給夏威以第十六集團軍的番號,同時正在全州整訓的由杜聿明第五軍和傅仲芳第九十九軍組成的徐庭瑤第三十八集團軍,也早被白崇禧看好:一旦桂南戰事緊急,便可以馬上投入會戰。
廣東籍資深將軍張發奎,是因其對兩廣有著深厚淵源而被委員長任命為第四戰區司令長官的,統轄兩廣軍事。廣西的夏威第十六集團軍是桂係李宗仁、白崇禧的嫡係部隊,現在白崇禧又任自己的頂頭上司--桂林行營主任,張發奎對廣西的防務就基本處在例行公事的狀態。這樣一來,廣西的防務,就實際上掌握在白崇禧手裏。
白崇禧對夏威的指揮,自然當仁不讓。因此他對夏威說:“我把桂南沿海的防務,交給你了。”
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夏威的心裏,卻一直在打著小鼓。第十六集團軍直接擔負維護中越國際交通線路的任務,他所轄第四十六軍和第三十一軍,還有4個獨立步兵團及地方團隊等,守備桂南及粵南沿海一帶海岸。而從廣西東興市至廣東陽江,全程近三百公裏。如果敵人從海上登陸,明擺著防不勝防。偏偏夏威所轄的這兩個軍,不僅嚴重缺員,裝備也差,而且缺乏作戰經驗,是些基本上不能與日軍抗衡的雜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