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警察謝宗玉(1 / 1)

謝宗玉這個名字,記得第一次是從一大堆稿件中間看到的。文章的題目是《來雨時走出家門》。開頭寫道:“有一個人總在來雨時走出家門,那就是我的父親。

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長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意,所以在每一壟梯田的上坳總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熱,禾苗需要同人一樣拚命喝水,山塘沒多一會就被喝得見底,村人就有些慌了。”

其時我心裏一驚,想,這個叫謝宗玉的不知何許人,寫得真是好,現在有幾個人這樣有情有意地來寫散文呢7

這是大約兩年前的事。

後來這篇叫《來雨時走出家門》的文章收在一本叫《田壟上的嬰兒》的專集裏了。

它是謝宗玉的第一本書。

其後,我同他見過兩麵,年輕高大,看上去倒有些靦腆,言辭幾乎木納。他是警察隊伍裏的人。

謝宗玉的散文多是寫他的家鄉,一個偏遠的山村。他寫那村子裏的人,動物,和事。寫村子裏的風景,山林,溪水,布在天上的雲。同時寫自己的內心。他寫過的所有那些可見的東西上麵,都鏡子一樣折射出他的內心。折射出喜悅、憂傷、’痛苦或者其他有關情感的一切。這是簡直可貴的。

然而又十分收斂。許多人都從那樣的村子走出來,包括我認識的一些作家也都有著大體相當的經曆,但很少人能以這樣一種安靜的慈悲的目光回顧從前之所在。很少人能這樣仿佛實事求是地仔細白描。寫這類題材的文章不少,多見矯情與誇張,是文人常犯的毛病。謝宗玉把其中的尺度把握得很好,他確鑿是在抒發真情實感,同時表現出駕馭語言的獨到感悟。比如描寫一麵山:

“山坡上長滿了樹,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現在山坡上長滿了房子。”

又比如寫小孩子向往一匹馬:

“馬從我們身邊經過,我們就會恍惚半晌,然後懷著空空落落的一顆心,看著白馬揚塵而去。說實話,我們真是羨慕得想哭。”

這都是很有個性的句子。

在《田壟上的嬰兒》裏麵,有許多幹淨的詩意的句子,這些句子完全是屬於謝宗玉個人的東西,是很好的句子。我覺得在散文裏麵寫出一些好句子非常重要。不可能句句出色,但一定要有。有或是無,是一個重要標誌。有的人出了好多本散文集,裏麵也許有思想,有知識,但就是找不到他自己的句子,也就聽不到叩擊人心靈的聲音。幹淨的、詩意的、個性化的句子,能夠打動人的心。

有評論家拿新疆的劉亮程與謝宗玉作比較,我看這種比較本身就有道理,他們兩個的作品我都看過,都令人耳目一新,他們都對平庸的日常生活有敏銳的感覺,那種感覺往往其實是切膚之痛。隻是劉亮程似乎有深思熟慮的章法,謝宗玉顯得更隨興一些i更溫情一些,而且更善意一些。

因此我還要再次地特別地提到的是:謝宗玉是個警察。

雖然我對他的工作知之甚少,但我有理由相信,他一定是個‘稱職的好警察。為什麼呢?就因為我讀到並感悟到了發自他內心的那種真誠和善良。什麼樣的人最適合當警察呢?或者說,一個好警察應該具備什麼起碼的條件呢?在我看來,毫無疑問的,一個好警察,首先必須是一個善良的人。

我的印象當中,大量的影視包括文學作品,對警察的形象都有不同程度的歪曲,這些作品總是把主要的正麵人物弄成永遠的橫眉豎目,看上去更具有暴徒的麵目與性情,他們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對一切人橫眉豎目,並且鐵石心腸,並且動輒教訓任何人,時刻都在暴跳如雷,仿佛不如此就不像一個警察。這些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可笑的人物。

不止可笑,我想這完全也是錯誤的。我根本不能想象,一個心地不好的、不能同情弱小的人可以成為好警察,因為他在缺少惻隱之心的同時,也就會失去對豪強的敵視,他不會恨壞人,怎麼可能成為好警察呢?事情應該是這樣,應該是因為他的善良,因為他先有了對弱小的憐憫,然後才有他對壞人所施行的一切手段,包括暴力。他一定是先有了愛,然後才生出恨的。所以一個好的警察,首先要是一個善良的人。如果他同時還天生著極細膩的情感,那將會成為一個更好的警察。

謝宗玉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不止警察,爸爸期望各種各樣職業的人,都是好人。我覺得他是太脆弱了,不能適應時代。雖然我自己在這方麵比他還嚴重。

(宋可玉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