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動筆
有不少初學寫作的人感到苦惱:寫不出來!
我的看法是:加緊學習,先別苦惱。
怎麼學習呢?我看哪,第一步頂好是心中有什麼就寫什麼,有多少就寫多少。
永遠不敢動筆,就永遠摸不著門兒。不敢下水,還學得會遊泳麼?自己動了筆,再去讀書,或看刊物上登載的作品,就會明白一些寫作的方法了。隻有自己動過筆,才會更深入地了解別人的作品,學會一些竅門。好吧,就再寫吧,還是有什麼寫什麼,有多少寫多少。又寫完了一篇或半篇,就再去閱讀別人的作品,也就得到更大的好處。
千萬別著急,別剛一拿筆就想發表不發表。先想發表,不是實事求是的辦法。假若有個人告訴我們:他剛下過兩次水,可是決定馬上去參加國際遊泳比賽,我們會相信他能得勝而歸嗎?不會!我們必定這麼鼓舞他:你的誌願很好,可是要拚命練習,不成功不拉倒。這樣,你會有朝一日去參加國際比賽的。我看,寫作也是這樣。誰肯下功夫學習,誰就會成功,可不能希望初次動筆就名揚天下。我說有什麼寫什麼,有多少寫多少,正是為了練習,假若我們忽略了這個練習過程,而想馬上去發表,那就不好辦了。是呀,隻寫了半篇,再也寫不下去,可怎麼去發表呢?先不要為發表不發表著急,這麼著急會使我們灰心喪氣,不肯再學習。若是由學習觀點來看呢,寫了半篇就很不錯啊,在這以前,不是連半篇也寫不上來嗎?
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我總以為初學寫作不宜先決定要寫五十萬字的一本小說或一部多幕劇。也許有人那麼幹過,而且的確一箭成功。但這究竟不是常見的事,我們不便自視過高,看不起基本練習。那個一箭成功的人,想必是文字已經寫得很通順,生活經驗也豐富,而且懂得一些小說或劇本的寫法。他下過苦功,可是山溝裏練把式,我們不知道。我們應當知道自己的底。我們的文字的基礎若還不十分好,生活經驗也還有限,又不曉得小說或劇本的技巧,我們頂好是有什麼寫什麼,有多少寫多少,為的是練習,給創作預備條件。
首先是要把文字寫通順了。我說的有什麼寫什麼,有多少寫多少,正是為逐漸充實我們的文字表達能力。還是那句話:不是為發表。想想看,我們若是有了想起什麼、看見什麼,和聽見什麼就寫得下來的能力,那該是多麼可喜的事啊!即使我們一輩子不寫一篇小說或一部劇本,可是我們的書信、報告、雜感等等,都能寫得簡練而生動,難道不是值得高興的事嗎?
當然,到了我們的文字能夠得心應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試寫小說或劇本了。文學的工具是語言文字呀。
這可不是說:文學創作專靠文字,用不著別的東西。不是這樣!政治思想、生活經驗、文學修養……都是要緊的。我們不應隻管文字,不顧其他。我在前麵說的有什麼寫什麼,和有多少就寫多少,是指文字學習而言。這樣能夠叫我們敢於拿起筆來,不怕困難。在與動筆杆的同時,我們應當努力於政治學習,熱情地參加各種活動,豐富生活經驗,還要看戲,看電影,看文學作品。這樣雙管齊下,既常動筆,又關心政治與生活,我們的文字與思想就會得到進步,生活經驗也逐漸豐富起來。我們就會既有值得寫的資料,又有會寫的本事了。
要學習寫作,須先摸摸自己的底。自己的文字若還很差,就請按照我的建議去試試——有什麼寫什麼,有多少寫多少。同時,連寫封家信或記點日記,都鄭重其事地去幹,當作練習寫作的一種日課。文字的學習應當是隨時隨地的,不專限於寫文章的時候。一個會寫小說的當然也會寫信,而一封出色的信也是文學作品——好的日記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