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間故事1
找幸福
早先,有一家,三口人,姓譚。老兩口為人厚道,有個兒子叫譚福,跟他爹一樣,人老實,能幹活兒。可是,日子過得一天不如一天,一年比一年窮。
一天,兒子對他爹說:“咱們這麼狠命幹活兒,咋還越過越窮呢?聽說南海有個明事神仙,我想去問問,看怎樣才能過上好日子,怎樣才能找到幸福。”他爹說:“行,明天就去吧,路上可要多加小心哪!”
第二天,譚福拜別了爹媽,出了家門,直奔正南走去。一天、兩天、三天,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走到九十九天頭兒上,傍黑時,麵前現出一個大套院,門口坐著一個員外模樣的老頭兒。譚福上前施禮,說要借宿。老頭兒答應了,把他領到屋裏,款待酒飯。老頭兒問他幹啥去,他說要到南海問神仙,怎樣才能不受窮。員外說:“我有個女兒,兩年前,冷不丁地就不會說話了,你替我問問神仙,咋樣才能治好。”譚福說:“放心吧,我一定替你老人家問個明白。”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飯,譚福又上路了。又走到九十九天頭上,他渴了,到一戶人家去找水喝。這家老頭兒問他幹啥去,他又說了一遍。老頭兒說:“我這房前屋後有幾棵梨樹,你說怪不怪,房前的開花不結果,屋後的結果不開花。你見到明事神仙替我問問,咋樣才能讓它開花又結果呢?”譚福說:“放心吧,我一定替你老人家問個明白。”
喝足了水,他又往前走,又走了九十九天,眼前出現一片大海。旱路好走,這大海可咋過呀!沒招兒,就在海邊兒上轉悠。正在發愁,就見一條扁擔長的大鯉魚向他遊來。譚福自言自語地說:“這條大鯉魚要是能把我馱過大海,該有多好呀!”沒想到大鯉魚說話了:“你到海那邊幹啥去呀?”譚福又說了一遍。大鯉魚說:“我們鯉魚年年跳龍門,比我大的、比我小的都能跳過去,就我,怎麼也跳不過去。你替我問問,咋樣才能跳過龍門去。”譚福說:“放心吧,我一定替你問個明白。”說話之間,大鯉魚讓他趴在背上,把他馱到南岸。
上岸之後,走了兩袋煙的工夫,在一個山坡上,看見一位白胡子、白眉毛的老人,坐那兒閉目養神。譚福走上前去,深施一禮問道:“老爺爺,我是來找明事神仙的,您能告訴我嗎?”老人睜眼看了看說:“你是來問事的吧?”譚福心想,這八成就是明事神仙吧,不然他怎麼能知道我是來問事的呢?想到這裏就回答說:“老神仙,我是來問事的。”老神仙說:“那你就問吧!”譚福說:“有個員外,他的女兒兩年前好模好樣兒地就不會說話了。請問老神仙,有啥法子能讓她說話呢?”“隻要見到她的丈夫就會說話了。”譚福又問:“有一家房前的梨樹開花不結果,房後的結果不開花。請問老神仙,咋樣才能讓它又開花又結果呢?”“你回去告訴他,房前的梨樹,根紮到銀子上了,把銀子挖出來就結果了;房後的梨樹根紮在金子上了,挖出金子來也就開花了。”譚福又問:“有一條大鯉魚,總也跳不過龍門去,請問老神仙,這是咋回事呀?”“大鯉魚的頭蓋裏長顆寶珠,給你這把斧子,把它的頭蓋撬開,取出寶珠,它就能跳過龍門了。”別人的事情都問了,剛想問他自己的事,老神仙不見了。
譚福隻好拿著老神仙給的那把斧子往回走了。不多時,來到了海邊兒。大鯉魚正在那兒等著他呢,一看譚福回來了,就問:“我的事問了嗎?”譚福說:“問了,等到了北岸我就告訴你。”到了北岸,譚福把明事神仙的話說了一遍,又照神仙說的那樣,取出了大鯉魚頭上的寶珠。大鯉魚朝他點了點頭,就遊進了大海。譚福把寶珠往懷裏一揣,邁步就往回走。你說怪不怪,腳下就像生了風似的,走起道來飛快。不到一天,就來到種果樹那個老頭兒的家門口。一見老頭兒的麵,他就把明事神仙的話學說了一遍。老頭兒照樣做了,果然從梨樹下麵挖出了金子和銀子,梨樹也就立刻開花、結果了。老頭兒高興地對譚福說:“這些金子和銀子都該歸你,我的梨樹開花、結果多虧你呀!”譚福推辭不過,帶上了金子、銀子。又走了一天,來到了那個員外家,他把明事神仙的話向員外學說一遍。這時,員外的女兒從西屋走出來問他爹:“爹,你領的那個人是誰呀?”老員外一聽女兒會說話了,可樂壞了,心想,明事神仙說,女兒見到她丈夫就會說話了,這麼說這個年輕人就一定是我的姑爺了。員外就把女兒許配給譚福,當天成了親。
過了幾天,譚福想念自己的爹媽,張羅要回家。老丈人給備了一掛車,讓姑爺趕車,拉著姑娘和金銀珠寶,高高興興地回家了。來到家門口,兩個老人一見兒子回來了,趕著大馬車,還帶回個漂亮媳婦,樂得不得了,請來老親少友、東鄰西舍,喝頓喜酒,熱鬧一番。從此,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達架的故事
森林裏有個會放蠱的巫婆,因為心腸狠毒,人們都說她肚子裏有毛。生下一個女兒,一出世就是麻臉,據說就是那巫婆肚裏的毛刺的。
會放蠱的巫婆非常愛這個麻臉的女孩,因為愛她,所以對長得漂亮的女孩就特別憎恨。凡是聽到哪裏有長得漂亮的姑娘,會放蠱的巫婆總想千方百計去害她。
靠近森林邊的板寨,有一家三口人,父親、母親和女兒,生活過得很好,那個姑娘長得非常漂亮。會放蠱的巫婆決心要整治這個漂亮的姑娘。
有一天,會放蠱的巫婆裝扮成一個討飯的來討飯,漂亮的女兒和媽媽對窮苦人非常同情,不但給她飯吃,還把她收留在家。
會放蠱的巫婆趁著和那漂亮姑娘的母親上山砍柴的機會,便念起咒來,“啪”的一聲,用手拍在她的背上,她回頭一望,刹時便變成了一頭牛。
會放蠱的巫婆把牛趕回家說:漂亮姑娘的母親給這頭牛用角抵住,掉下山穀去了,所以把這頭牛帶回來頂罪。姑娘聽了大哭起來。父親聽了非要把這頭牛殺死報仇。
會放蠱的巫婆說:“殺死就便宜它了。反正我們沒有牛,就用它來犁田耙地,折磨它一下也解心裏的恨呀!”
姑娘哭著要母親。巫婆說:“從今以後,我就是你的母親了。”
父親娶了這個會放蠱的巫婆以後,巫婆就千方百計折磨那姑娘,常常不給她飯吃。有天她父親剛從田裏回來,會放蠱的巫婆做著湯圓,便叫姑娘過來吃,卻不給她碗。當她伸手去接那滾燙的湯圓時,哪裏接得住!湯圓掉到竹樓下麵去了。那會放蠱的巫婆隨即高聲叫罵:“吃飽了就不該糟蹋糧食,把好好的湯圓丟到下麵糞堆裏去,難道你不知道,這糧食是你爸爸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嗎?”
姑娘的父親聽到了,不由分說,拉起竹鞭就打。會放蠱的巫婆這時又來裝好人,把她隔開。
有次家裏做蕉葉饃,會放蠱的巫婆一個也不給姑娘吃,隻是把剝下的蕉葉丟下來給她。姑娘隻好在這些蕉葉上用舌頭舔吃。後來,會放蠱的巫婆叫她把蕉葉饃送到田頭上去給父親,告訴她:“要是偷吃的話,回來一定要剝皮抽筋。”姑娘顫顫抖抖接了蕉葉饃,膽戰心驚地到田頭去。
在田頭上,她父親問吃了沒有?姑娘說吃了七張葉。父親說:“你為什麼這樣大食呀?”姑娘沒有回答,隻是眼睜睜看著父親吃饃。等到她父親將蕉葉剝開丟下來時,姑娘便去接來用舌尖舔著。她父親奇怪地問:“你不是吃了七張葉嗎?怎麼還來舔這蕉葉?”姑娘說:“我剛才也是這樣吃了七張葉呀!”她父親才知道這後娘搞的鬼名堂,自己冤枉了女兒,便把姑娘抱起來痛哭一場,悔不該娶了這個巫婆。
原來這會放蠱的巫婆偷偷跟在後邊,剛才的事一一見到,怕她的父親回來責問,便念起咒來,於是,姑娘的父親又給弄死了。這姑娘便成為沒爹沒娘的孤兒,因此,人們都叫她達架。
父親死後,達架就和這個後娘過活。這後娘又把那麻臉姑娘接來一起住。這麻臉姑娘是最小一個,所以叫達侖。最小的孩子,父母親都覺寶貴,因此也叫她達貴。從此,後娘對達架更是百般虐待,每天除了叫她打柴挑水外,放牛時還要績一斤麻,績不了一斤麻回家就不給飯吃,所以每天放牛績麻時達架就哭泣。
達架養的這頭母牛,非常同情她的境遇,便說:“你不要哭,請你把麻皮給我吃了,到晚上收牧時,我就屙出白麻紗給你。”達架聽到母牛會說話,真的把麻皮喂了母牛。傍晚時,母牛翹起尾巴,屙出來一堆又白又細的麻紗。達架趕緊撈著衣襟去接。
這天晚上回到家裏,達架把麻紗交給後娘。後娘從來沒見過這樣又白又細的麻紗,便認為是達架偷了別人的,拉出牛鞭就打。達架隻得照實說了。
後娘知道母牛吃麻皮會屙出又白又細的麻紗來,就想:母牛吃一斤麻皮可以屙出一斤又白又細的麻紗,明天我給它吃三、五斤,不是可以收回三、五斤麻紗嗎?如果每天五斤,不上一年,我便可以成一個富人了。於是第二天就叫達侖去放牛,要達侖帶去三斤麻皮。
達侖把母牛趕到山野,也假裝績麻,也假裝哭泣。果然,母牛說話了,達侖一下子就把三斤麻皮喂了母牛。等到黃昏要趕牛回家時,母牛真的翹起尾巴來。達侖以為一定要屙出又白又細的麻紗來了,便撈起衣襟去接,誰知母牛卻屙出一泡爛屎來,把達侖全身弄得又臭又髒。後娘知道了,便把母牛殺了。
母牛被殺死了。達架在屋後哭泣,突然天上飛下來一隻烏鴉說起話來:
丫丫丫,架呀架!
不要哭來不要怕!
牛骨埋下芭蕉根,
將來要啥就有啥!
達架聽了烏鴉的勸告,人家分肉分筋,達架什麼也不要,隻要一副牛骨頭,拿到芭蕉根下去埋。
有一天,達架的外婆家請酒,這是青年男女聚會的機會,後娘因為達侖生得醜,嫁不出去,所以就故意不給達架去,反而專門給達侖穿好戴好,去外婆家喝酒去了。臨走時告訴達架:家裏有三鬥芝麻和三鬥綠豆混合到一起了,要達架在家好好揀選清楚,揀選得快,就可以到外婆家來找尋她們。
達架在家把那三鬥芝麻和三鬥綠豆拿來揀選,弄得頭昏眼花,還揀選不出半小碗,就哭泣起來。這時,那隻烏鴉又飛到屋簷來說:
丫丫丫!架呀架!
不用哭來不用怕!
找個簸箕揚和篩,
芝麻綠豆自分家。
達架照烏鴉告訴的方法去做,不一會兒就做完了,趕上時間到外婆家喝喜酒去了。
不久,聽說圩上唱戲,好多年輕人都去趕圩看戲,達侖和後娘也去了。達架也要去,後娘說:“要去可以,你先把家裏三個大水缸的水挑滿,才可以去。”
後娘和達侖走了,達架找來扁擔和水桶,一看,可氣也喘不出了,原來水桶已被後娘砸爛,桶底裂開,桶箍鬆散,這怎麼挑水呀!不禁又哭泣起來。
這時,那隻烏鴉又飛到達架麵前說:
丫丫丫!架呀架!
不要哭來不要怕!
先把桶箍緊一緊,
亂麻塞漏再糊泥巴!
達架依照烏鴉指點的去做,不一會兒就把桶底整好,挑起水來,一滴不漏,不久,三個大水缸,個個滿水,趕得上到圩上去看戲。
一年一度的歌節到啦!村上的青年男女都準備新衣服、新頭巾,有的還準備好各種首飾,盼望參加歌圩。但是,後娘不願達架去參加歌圩,不但布沒給一尺,絲線也不給一根。別的姑娘是新衣裳、新頭巾,達架卻穿著破爛的衣裳。達侖不但有新衣裳、花頭巾,還有金釵銀鐲,達架卻什麼也沒有。
後娘帶著達侖去趕歌圩,對達架說:“你在家看家,也不要你做什麼活路了,織機在那裏,你織出布就做新衣裳,有新衣裳、新頭巾,加上金銀首飾,你就趕歌圩去吧!”
麻紗是達架績,新布是達架織,可是後娘全都拿去裝扮達侖了,達架穿得像叫化子一樣破爛,怎麼見得人呀!達架想著,不禁又哭泣起來。
這時,那隻烏鴉又出現了。
丫丫丫!架呀架!
不要哭來不要怕!
耳環掛在貓上,
衣裳藏在芭蕉下,
還有一對金箍鞋,
拆開蕉蕾就見它!
達架停止了哭泣,她走到貓蔸那裏去看,滿叢貓筋蔸都掛著金耳環,達架隨便選了一雙掛到耳墜上。然後到埋牛骨的芭蕉樹蔸那裏,用鋤頭一挖,見一個蕉葉卷著的包包,打開來一看,啊!就像那嫩綠蕉葉一樣的綠綢子,已製好了一套嶄新的衣裳,於是達架就把新衣裳穿了起來。達架又向掛在芭蕉樹上的蕉蕾望望,把蕉蕾像剝筍殼一樣掰開,哈哈!真的有一雙閃閃發光的金子箍的新鞋子。達架小心地洗好腳,將鞋子套上,不大不小,不鬆不緊,剛好合腳。達架便高高興興地趕歌圩去了。
達架因為出門晚了,怕歌圩散場,所以匆匆趕路。過橋時,那橋下的水綠幽幽的可照出人影來。達架想照一下影子,看看自己穿戴如何,便到橋邊站住了。一看,自己也愣了,原來水裏的人影,竟像仙女一樣漂亮。達架心花怒放了。
達架正在高興,聽到後麵有馬蹄聲,又聽到人們嚷嚷說:“洞主的公子少爺騎馬來趕歌圩了!”達架感到自己還是個姑娘,應該躲避一下,心一急,打了一個趔趄,腳一滑,“哎喲”一聲,一隻金鞋掉下水去了。自己想跳下水去,又覺得水太深,想找一條竹篙來撈,後麵的馬蹄聲卻越來越近了。達架心想:算了吧,反正這鞋子也不是自己的,還是趕歌圩要緊。便急匆匆跑去趕歌圩了。
後麵的馬蹄聲越來越近,正是洞主的公子少爺來趕歌圩。誰知那馬剛一踏上橋頭,就鳴嘯起來不揚蹄了。少爺用馬鞭打了三下,那馬還是不走,便叫隨從看看橋下發竟有什麼東西。隨從們向橋下一望,大家都驚愕起來。少爺說:“橋下有什麼東西?”隨從說:“有一個金光閃閃的東西在河底發亮。”少爺就叫隨從下河去打撈上來。撈上來一看,卻是一隻金光閃閃的鞋子。
少爺說:“不知哪家姑娘丟了這鞋子,一定很傷心的,如果有父母的話,找不回這隻鞋,怕要挨打殺啊!我們把它揀起來,拿到歌圩去找人來認領吧!”
這位少爺是洞裏的英雄,也是俊美的青年,他來趕歌圩也給歌圩帶來熱鬧。但他今天趕歌圩卻不找人對歌,而是叫他的隨從拿一根竹竿,把那隻閃閃發光的金鞋吊在竹竿上,叫喊著:“少爺今天揀到一隻金鞋,是哪個姑娘丟掉的,請來認領。”
這件事像油鍋裏灑下一把鹽一樣,炸開了。少爺揀得一隻金鞋?多新奇的鞋子!又是金子做的,沒見過。大家都往少爺這個地方圍攏來,都想看一看金子做的鞋子是怎麼樣的?一下子把少爺站的地方圍得水泄不通。
有的貪心人想要那隻金鞋,也去認領,少爺叫他們試過,但去試的人,不是腳長了,就是腳短了。
後娘見到那隻閃閃發光的金鞋子,眼也紅起來。心想:如果拿到這隻鞋子,可值多少錢呀!這半輩子可吃不完啦!便叫達侖去試。達侖把腳伸進鞋子,覺得鞋子鬆鬆寬寬。少爺說:“不是你的請不要來試啦!”達侖臉紅地走開了。
這時,人群中走出一個姑娘來,這姑娘像天仙一樣,穿著像嫩蕉葉一樣的綢紡上衣,她的裙子像溪流一樣飄動,輕悠悠像就要走飛的樣子,走到少爺跟前。
少爺望一望這漂亮的姑娘,說:“姑娘,不是你的鞋不要試,免得不合腳別人說你貪心,你不會臉紅嗎?”
姑娘說:“是我的馬我才騎,是我的鞋我才穿!”
少爺說:“我這裏隻有一隻鞋,如果是你的,應該還有一隻!”
姑娘說:“鴛鴦鳥一個活不成,鞋子一隻穿不了,正因為我丟掉了一隻鞋,那一隻我收在懷裏。”姑娘說完,便從懷裏拿出那另一隻鞋來,這一隻鞋也發出閃閃的金光,眾人都歡呼起來。
有人問:“這姑娘是誰家的呀?”大家瞧瞧,認不出。我們洞裏沒有這樣的美人呀!莫不是仙女下凡吧!
還是達侖眼尖,一看就看出是達架來,便扯後娘衣角:“媽,那是達架姐姐!”
後娘發火說:“你眼花啦!達架在家穿得破破爛爛,連叫化子都不如,哪來的綢紡衣裙?還有金鞋子穿!”
達侖又仔細看看,見達架耳下有顆小痣,便說:“媽!是達架姐姐!”說著,便跑過去把那漂亮的姑娘擁抱起來,姐姐長,姐姐短,甜親親地叫著。
後娘氣不過,過去就揚起巴掌要打達架,被少爺看見用手隔開了,問她:“為什麼在大庭廣眾間要打人?”後娘說:“這丫頭偷家裏的東西出來,所以要打她。”接著便胡編一通說什麼衣服、裙子是達侖的,金鞋子是達侖的,如何趁她們母女不在家就偷出來。
少爺問:“既然兩人是姐妹,為什麼妹妹有這樣漂亮的衣飾,姐姐卻沒有呢?”
後娘說:“她是孤女,父母早死了,誰幫她置這些東西呢?”
後娘這麼一說,旁邊聽的人便唱起歌來挖苦她:
羅望子,九層皮,
後娘肚子十層皮。
“嘩啦”一聲,眾人笑開了,後娘也不好受,臉紅起來。
少爺對達架說:“請姑娘把兩隻鞋都穿起來給大家看看吧!”
達架把兩隻鞋一齊穿上,大家覺得這雙鞋對她這對腳來說,既不長,又不短;既不緊,又不鬆。走起路來,就像一對鯉魚遊在水裏一樣,輕飄飄的。
少爺問後娘:“你的女兒剛才試鞋時,穿下去就像老鼠尾巴掉進米缸,寬寬鬆鬆;可人家穿下去,鬆緊合適,你還有什麼話講?”
後娘還要強辯,說:“這丫頭腳大,把這對鞋撐大了!”
少爺說:“好,我看你的腳比她大,你來撐撐看,撐合了你的腳,算是你的。”
後娘真的拿鞋來試,誰知那腳太大,剛把腳放進鞋套,就像被鐵鉗鉗住一樣。但她仍不死心,用力把後腳跟撐進去,結果剝了一層皮,血流不止。
少爺說:“死了你那顆貪心吧!”
大家都稱讚少爺今天斷這件案公正合理。隻有後娘和達侖灰溜溜地離開歌圩回家了。
少爺知道達架是個孤兒,回去一定挨後娘打罵,所以非常同情她的境遇。達架覺得少爺英俊正直,兩人相互愛戀,不久就結婚了。
他們結婚一年以後,生下一個孩子。少爺叫達架回後娘家去探親,達架不願回去。
孩子長到一歲,少爺還是叫達架回後娘家探親,達架還是不願意。
少爺說:“富貴人也要認窮親戚,不然人家將來會說你嫌貧愛富。”
達架想想也是,就決定回後娘家探親。
達架回到後娘家。後娘和達侖非常熱情接待。吃過飯以後,後娘就說:“你們姐妹離別三年,不知變化多少了,大家一起到後麵那潭水裏去照影子,看看比比吧!”
達架心直,真的和達侖一起去了。兩人肩並肩一同站在深潭邊,達架剛低頭想望望潭水裏的影子,不提防後娘在後麵一推,就把達架推下深潭去了。
後娘把達侖拉回家,把達架帶回的衣裙給她換,就裝扮成達架回少爺家了。
後娘說:“膽要大,心要狠,做了少爺的夫人,就可享福一輩子了。”
達侖晚上回到少爺家,少爺看不清楚,但覺得這女人說話有點粗啞,便問:“為什麼回娘家探親幾天,說話就粗啞起來?”達侖說:“媽媽待我好,每天都用油煎東西給我吃,吃多了把嗓子也給搞壞了。”
孩子抱著媽媽,便問:“媽,你沒回外婆家時臉皮白嫩嫩,去了外婆家,怎麼有好多麻斑?”
達侖說:“我回去幫外婆煉油,不小心落下一抓鹽,油炸開起來,臉燙傷了。”
少爺總覺得這達架回娘家探親一次,回來判若兩人,但又不好造次細問。這天,他悶悠悠在後園玩,一隻烏鴉飛過來叫著:
丫丫丫,
漂亮的老婆換來雀斑麻!
這位少爺一聽就覺得不是味,便說:“你如果真是我老婆的魂魄變的,請飛進我的袖筒來。”說完,就張開袖筒等待。這隻烏鴉就朝少爺的袖筒飛來。
少爺把烏鴉帶回家,放在鳥籠裏喂養著。
少爺見家裏這位假媳婦懶洋洋地,便說:“你回娘家前織的那幅壯錦沒有織完,應該把它織完!”達侖不會織錦,但也不得不擺弄幾下。
那隻烏鴉突然飛出籠來,飛到織錦機前把織錦的緯線抓亂了。達侖趕著烏鴉,烏鴉飛到窗前罵起來:
丫丫丫,達侖害達架!
謀奪丈夫占人子,
將來一定挨刀殺,
破開你胸膛,
心肝肚毛一定黑麻麻!
達侖不聽尤可,一聽揭了自己的陰私,就拿著織梭,對準烏鴉的頭飛過去,把烏鴉打死了。達侖打死烏鴉還不解心頭之恨,又把烏鴉的毛拔光,剖開肚髒,用刀來剁,放下鍋去煮。誰知水一開,響起劈劈剝剝的聲音,這聲音,仿佛也在罵她:
劈劈剝,劈劈剝,
達侖是個狠心婆,
謀死人命要償命,
將來一定下油鍋。
達侖聽了非常惱火,便把鍋端起來,把烏鴉湯水全在窗口倒出去。
不久,倒潑烏鴉湯水的地方長起一叢翠竹,這叢翠竹迎風起舞,婀娜多姿,特別是能遮蔭,大熱天人在下麵一站,便感到非常涼爽。少爺每天都願意到這叢翠竹下來休息。
達侖也喜歡到這裏來歇息。但是,她一來,翠竹老是搖晃,伸出它的枝鉤,不時勾住達侖的頭發。達侖大怒,就把翠竹叢全部砍光,還放了一把火燒掉了。
有個老太婆,想找個竹筒來吹火,便在燒焦了的竹子裏選,選出一節竹筒拿回去做吹火筒。
這個老太婆每天出外勞動,一回來見桌子上都擺著飯菜,誰幫她把飯菜弄好了呢?她非常奇怪。有一天,她假裝出工,在房子裏躲起來。不久,便見一個姑娘從吹火筒裏鑽出來,幫她燒火做飯。老太婆一高興,就跳出來把姑娘拉住說:“我沒有兒女,你就做我的女兒吧!”這竹筒姑娘就答應下來。
那天少爺家過節,達侖也殺了雞,吃飯的時候,小孩正拿著雞腿要吃,突然有一隻貓向雞腿猛撲過來,把雞腿搶去了,弄得孩子大哭起來,立刻跑出去趕貓。少爺見孩子哭了,心也疼起來,跟著去趕貓。隻見那貓向老太婆家跑去,父子倆也向老太婆家追去。把門一推,大吃一驚。原來看見達架在老太婆家中。小孩“嘩啦”一聲撲過去,大哭起來。少爺也過去攙扶妻子,落下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