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薩爾王傳》

《格薩爾王傳》又名《格薩爾》,是流傳於四川、青海、西藏、甘肅、雲南等省區的藏族英雄史詩,在土族、裕固族、白族、納西族、普米族中也有流傳。在新疆、內蒙古地區蒙古族當中流傳的《格斯爾》,一般被認為是與《格薩爾》同源,但已成為蒙古族自己的史詩。此外,在尼泊爾、錫金、巴基斯坦、印度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國、俄羅斯的布利亞特和卡爾梅克共和國,也有《格薩爾》或《格斯爾》流傳。史詩最初形成的年代,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不會早於11世紀,而大致定型於15世紀,至18世紀已廣泛傳播。20世紀的搜集工作發現,現今流傳的文本與曆史文獻上的記錄已發生很大變異,主要是擴大了規模。民間藝人們世世代代的加工、潤色和即興創作,是造成這一變化的重要原因。《格薩爾》的文本,包括民間收藏的手抄本、木刻本和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由研究者對史詩藝人演唱進行科學記錄的資料本。從文體結構來劃分,有“分章本”和“分部本”兩種,前者是把英雄主人公一生事跡分章寫進一本裏,後者是將每一章擴展為相對獨立的一“部”。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格薩爾》搶救性的搜集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使之被確認為世界上詩行最多、卷帙最為浩繁的史詩。

《格薩爾》全詩分為三大部分:英雄誕生、降伏魔王和地獄三部。第一部分敘述格薩爾從誕生到賽馬稱王的故事。大梵天派神子下凡,降服妖魔,為民除暴,使他誕生在嶺地森倫王家中,取名“覺如”。覺如有超凡的神力,但從小受到叔父晁同的迫害,5歲時與母親離開嶺地遷至黃河川。12歲時,覺如賽馬奪冠,成為嶺國的“格薩爾大王”,娶了美女珠牡為妻。第二部分敘述格薩爾從16歲起連連征戰以保衛家鄉或報仇雪恥。經曆了與魔國、霍嶺、薑嶺、門嶺的戰爭,最後統一全藏。或大軍廝殺,或隻身潛入敵營,以智取勝,都描寫得氣勢恢宏,起伏跌宕,是全詩最為精彩的篇章。第三部分敘述格薩爾轉戰南北之時,母親和愛妃阿達娜姆相繼病逝,被打入地獄。格薩爾返回嶺國後下地獄將她們營救並送入天堂。大梵天派眾神接神子返回天界,格薩爾告別嶺國鄉親們在音樂聲中緩緩升天。

史詩著力刻畫主人公格薩爾,一方麵,他的神力異常強大,能夠幻化做各種動物、飛禽和武器,與妖魔爭鬥而占上風,總能在天神佑護下逢凶化吉;另一方麵,他與常人一樣有七情六欲,而愛憎十分鮮明,有時也會犯錯誤而身陷逆境。其他人物,如嶺國大總管絨察查根、格薩爾之妻珠牡等,也都被描寫得性格突出、光彩照人。史詩語言是散韻結合形式,十分優美,運用了大量諺語而使哲理蘊味增強。

《江格爾》

在蒙古民族現有的眾多英雄史詩中,《江格爾》是篇章最多,藝術最為完整、成熟的一部,大約形成於15世紀初至17世紀初的二百年間。當時,在蒙古民族社會存在著許多封建領地和汗國,彼此之間的內訌和戰爭十分頻繁,民眾對現實不滿,向往著和平統一的局麵,所以懷念和頌揚為保衛家鄉和民族統一而戰的古代英雄人物。演唱史詩的藝人“陶兀裏奇”應運而生,為《江格爾》的發展變異起了重要作用。1802~1803年間,在伏爾加河下遊的卡爾梅克人中發現了《江格爾》的兩個詩篇,至今在俄羅斯境內已出版該史詩有26部。1901年以來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出版的《江格爾》有近30種,其特點是散、韻結合。在中國,1978年以來主要從新疆地區搜集記錄《江格爾》,有157部長詩及其異文。

1983年由色道爾吉翻譯的《江格爾》有十五章,是目前來看是比較完整的版本之一。其內容情節大略如下。“序詩”敘述了江格爾的誕生和身世,頌揚了他的家鄉寶木巴聖地及其創建過程,介紹了他的同伴包括智者阿拉譚策吉、“雄獅”勇士洪古爾和第三名勇士薩納拉等。第一章敘述江格爾和阿拉譚策吉之間的戰鬥。第二章敘述薩納拉歸順江格爾的故事。第三章敘述洪古爾和“鐵臂力士”薩布爾之間交戰,最後結為兄弟。第四章敘述薩拉納遠征胡德裏·紮嘎爾國,痛擊惡魔的經曆。第五章敘述薩布爾先是與江格爾發生爭執而出走,後來又殺回家鄉拯救了被囚為俘虜的江格爾。第六章敘述了雄獅洪古爾的婚事,這是古代英雄史詩中特有的情節。第七章敘述洪古爾與竊馬賊芒古裏之間的一場惡戰。第八章敘述麵對外敵芒乃可汗的挑釁,洪古爾堅決主戰並取得勝利。第九章敘述暴君西拉·胡魯庫趁江格爾出走而襲擊寶木巴,最終又敗北。第十章敘述強大的黑那斯派勇士與洪古爾、江格爾等戰鬥的故事。第十一章敘述美男子明彥從托爾滸國趕回來一萬匹豹花馬。第十二章敘述明彥活捉江格爾的宿敵昆莫。第十三章敘述洪古爾醉酒說下大話,因而被派遣出征活捉紮拉幹可汗。第十四章敘述江格爾等英雄的兒子——三位小勇士遠征擒獲大敵。第十五章敘述了洪古爾與魔王西拉·蟒古斯的惡戰,使寶木巴迎來了國泰民安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