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間傳說1(3 / 3)

這時財主探出頭來,一瞧見金黃色的穀子,就說:“交吧,這算今年的,還得罰一年。”趙生忙說:“東家,你做事太不講情理了!”財主大聲吼道:“你敢跟我頂嘴,張三,給我打!”“你們憑什麼打人?”“憑什麼?嘿嘿,憑你的小娘子長得俊。”

三四個家丁一窩蜂地圍上來,劈裏啪啦,拳打腳踢,把趙生打得皮開肉綻!趙生心裏窩著一股火,回家後一病不起,沒過三天就死了。財主心想,這回秀花算是我的了!

一天夜裏,財主帶著幾個家丁來到秀花家,拽著秀花就往外走,把小孩兒嚇得“哇哇”直哭。秀花喊:“孩子,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財主一見小孩兒哭叫不停,就給家丁使個眼色,那個家丁抱起孩子就往後山走去。

一晃幾年過去了,秀花被糟蹋得骨瘦如柴,臉色蠟黃。她想孩子,天天哭,夜裏夢見孩子,醒來也哭。財主見秀花瘦得沒個人樣兒,就把她趕出了大門。

這天,她上山找野菜吃,看見山崗上有個小土堆,土堆上長滿了一種葉兒對著生的草。

這天夜裏,她一連做了三次夢,夢見孩子長高了,會說話了,他進門就喊“媽媽”,摟著媽媽的脖子說:“媽媽,看你瘦成這個樣子!你把小土堆上的草拔回幾棵,熬水喝就能胖。可別拔那棵最大的呀!”秀花醒來覺著奇怪,細尋思,莫不是那小土堆裏埋著我的孩子?

第二天,秀花挖野菜,又來到那個土堆前,想起了昨晚的夢,心想,挖幾棵回去試試。她挖了三棵,又掐了幾片葉子放在嘴裏,一嚼,苦參參的,還有點兒甜香味兒。回到家用水洗,這根子雪白雪白的,半尺多長。細一瞅,這根子像人的身子,有胳膊有腿兒,像胖娃娃一樣。她放在鍋裏熬起來,熬好了,一天喝三遍,一連喝了三七二十一天,覺得身子一天比一天有力氣,一天比一天見胖,心想,這是孩子來救我了!

財主見秀花氣色變了,還像先前那個模樣,不明白是咋回事,心裏想,保管是偷了他家好吃的。秀花哪肯承認,就把熬草根水喝的事照實說了。財主不信,秀花就把剩下的一棵拿給他看,財主一把搶了過去。

財主回家後,也熬水喝了幾天,覺著身上有了力氣。尋思,這草真好,就派人把土堆上的草全挖了回來,熬了小半鍋。還沒等熬好呢,他就撈上來一棵吃上了,一連吃了十幾棵,又喝了三大碗湯,就舒舒服服躺下了。不大—會兒,財主七竅流血,慘叫幾聲就死了。

這天夜裏,秀花又夢見孩子回來了,告訴她,孩子為爹爹報了仇。天剛放亮,秀花一睜眼,聽到外麵有小孩子的說話聲。她急忙披上衣服追出去,看見一個高一點兒的孩子領著一大幫胖娃娃奔後山坡去了。等她追到那土堆跟前,那幫小孩兒都不見了。

相傳,這棵像胖娃娃的草就是秀花的孩子,為爹爹報了仇,又救了媽媽的命,就回山裏去了。

秀花把這事兒告訴了大夥兒,人們都用它來補氣強身。後來,李時珍把它列為草藥之首,取名叫“人參”。

發菜姑娘

古時候,在寧夏南部山區米缽山下的紅石崗,住著一戶叫哈阿旦的貧苦農民,他和老伴都已年過半百,隻有一個十七歲的獨生女兒,名叫法圖麥。這姑娘長得十分惹人喜歡。哈阿旦家境貧寒,一家三口種著惡霸地主楊黑狼的五畝坡地,每年打下的糧食連交租都不夠,日子過得非常困難。

楊黑狼對法圖麥早就存心不良。一天晚上,他領著狗腿子闖進哈阿旦家裏,逼著哈阿旦交租子。哈阿旦哪裏交得起那麼多租,楊黑狼便把法圖麥搶走了。

哈阿旦氣憤地將楊黑狼告到官府衙門。那時候的官府衙門,是替有錢有勢人說話的。哈阿旦不但沒有告成,還挨了二十大板,被趕出衙門,氣得服毒自殺了。老伴也哭瞎了眼睛,被楊黑狼趕出村子,四處討要。

可憐的法圖麥被搶到楊黑狼家以後,死也不從楊黑狼。於是一年到頭當牛做馬,吃盡了苦頭。楊黑狼有個長工叫尤素福,這小夥子見法圖麥這般受罪,便暗暗照顧她。

法圖麥和尤素福的事,楊黑狼已有所聞,他將法圖麥賣與本族堂弟楊二麻子做妾。一天,楊二麻子披紅掛綠,騎著高頭大馬,打著破鑼前來“娶親”。直到花轎到了門前,法圖麥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她氣極了。心想,逃不出去,跑不了,就是死也不嫁給他。她心裏牽掛著尤素福。於是借梳妝之機,剪下自己的長發辮,委托一位媽媽交給尤素福。

法圖麥梳妝完畢,便被抬上楊二麻子“娶親”的大轎,當走到一個湖畔時,法圖麥突然跳下轎來,一頭栽到了湖裏。這時雷鳴電閃,大雨傾盆,山洪爆發了,貧苦農民都逃到山上避難,惟獨愛財如命的楊黑狼死守莊院。隨著翻卷的巨浪,紅石崗村被淹沒了,楊黑狼也被洪水衝得連影兒也沒有了。

法圖麥去世不久,便給尤素福托夢說,隻要把她的發辮剪碎撒向天空,就有仙女下凡和他結成伴侶。尤素福按照法圖麥夢中的吩咐去辦,頓時狂風大作,整個米缽山區落滿了法圖麥的發絲。一個仙女奉真主之命,下凡到人間和尤素福配偶成親。從那以後,米缽山下到處長滿了發菜。後人為了紀念法圖麥,稱法圖麥姑娘為發菜姑娘。

十二生肖排位

古時候,地上的禽獸都沒有頭頭,經常相鬥。天上的玉帝聽到這件事,就派金甲神到地上來傳聖旨:要地上的禽獸派代表到天上去開會。

大會約定的日子到了。這一天,禽獸各族的代表陸續來到天上,參加這個大會。剛好來了十二種動物,所以把這個大會叫做“十二生肖會”。大會開始了,玉帝封鳳凰為百禽的靈長,麒麟做百獸的大王,要它們各自管轄自己的屬下,不能出差錯。過後,玉帝又把來參加大會的十二種動物,按照大小和威望,安排了它們所居的地位。

有十種動物都遵命去了,隻有鼠王和牛王還在那裏亂喊亂吵,誰也不服誰。玉帝就派金甲神帶著鼠牛兩牲,到凡間去走走,讓人評論評論,看看到底誰大?誰該排在第一位。

金甲神將把牛和鼠帶到人間。金甲神將自己變成農夫,叫鼠和牛現出原形,老鼠在前麵開路,自己牽著老牛跟在老鼠的後麵一起向前走,來到村莊,遇到一個小孩,那個小孩嚇得大叫:“快來看啊!好大的老鼠。”不一會兒,全村的男女老幼都擁過來,伸長脖子,踮起腳爭著看。人人議論都說老鼠大。

他們又來到田裏。農民看見不知從哪裏跑來隻大老鼠,就拿著農具,邊追邊嚷:“追啊,打死這隻害人的大老鼠。”他們看見一個農夫牽著一頭黃牛走來,都停下來說:“嘿嘿,這頭牛真肥壯,少見,真是少見。”“少見的牯牛婀!”

當他們來到南山,山中的樵夫停止了砍柴,看看那大搖大擺的牛王從前麵走了過來,也都稱讚:“這頭牛,真肥,真壯啊!”剛剛說了,就看見那隻大老鼠從麵前跑過。哈!可真熱鬧啦。有些膽小的樵夫,一時走了神,從樹上掉下來;有的驚呆了,也有的在大聲說:“真大,真大,這麼大的老鼠沒見過!”

從海岸經過時,海上的漁民都停船收網。有幾個快嘴的小夥子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真大、真大,這隻老鼠真大。”“哎,那頭牛也不錯,夠肥壯的。”“哎喲,今天真是碰著大奇事了。”

金甲神將到了這個時候,心裏已經有數了,就繼續帶著老鼠和牛向京城走去。一到京城,就圍滿了許多生意人,爭著用高價買這頭肥牛。正在爭吵,老鼠“嗖”地往人群中一躥,就推倒了許多看客。這下整個京城都熱鬧起來了。不管是做生意的、讀書的,還是看命抽簽的都爭著迫打這隻大老鼠。由於人多,眼看老鼠就要被抓到了,它來了個急轉彎,化作一陣青煙飛到天上,逃了這難。

金甲神帶著它們遊曆天下,就是沒一個人說牛大,都說牛肥壯,而大部分人都說老鼠大。他把地上的見聞如實地向玉帝啟奏了,玉帝就把鼠王排在十二生肖的頭一位,牛王第二位。按下去:是: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百禽百獸都很感慨,再也沒有不服的了。

這就是民間的十二生肖的來曆。

不見黃河心不死

有句老話,叫“不見黃河心不死”,其實,這話鬧錯了。原是“不見黃荷心不死”,是荷花的“荷”,不是河水的“河”。說起來,還有個悲慘的故事哩。

很久以前,咱這六盤山有一戶姓黃的回民。這黃家,一個老漢掌家,有地有牛。隻是一件事不隨心意——黃老漢一輩子沒兒子,隻有一個姑娘。每當想起這事,老漢心窩裏就像大風吹翻了麥草垛,亂糟糟的。好在姑娘生得俊俏,臉蛋兒白裏透紅,頭發又黑又明,走路輕飄飄,兩條大辮子燕子尾巴似的甩著。不笑不說話,一笑水荷荷的,活活一朵水荷花。黃老漢把女兒當成心尖尖上的肉,就給女兒取了個金貴的名字,叫黃荷。

黃荷姑娘長到十八歲,是該找婆家的時光了,爸爸叫她住在土樓上,縫花衣裳,做花鞋,繡花荷包,等人來說媒。誰知媒人擠破門,黃荷一概不答應,急得黃老漢眼發藍。

土樓後窗下是道懸崖,崖下一條羊腸路曲曲彎彎通向遠方。一天早晨,黃荷姑娘在窗下繡一個流蘇吊穗花荷包,猛聽一陣笛聲傳來,黃荷姑娘急忙推窗望去,隻見一個二十來歲的放羊娃吹著一管竹笛,領著一群羊走過來了。放羊娃常打窗下過,姑娘常在窗內聽,日子久了,兩人搭上了話。放羊娃知道姑娘名叫黃荷,黃荷也知道放羊娃是財主從外地雇來的長工,名叫喜雨。

每天清晨,喜雨吹著竹笛放羊去,黃荷從窗口吊下一塊烙饃饃給他當幹糧;每天晚上,喜雨吹著竹笛趕羊回,黃荷給他吊一包烤洋芋當夜飯。一天,黃荷姑娘順著一根麻繩從窗口溜下來,跟著喜雨到山上去放羊。竹笛聲為媒,“花兒”作證,二人在一汪清泉水邊訂了終身。喜雨摘一朵山丹花給黃荷插在鬢角,算是給了訂親的聘禮;黃荷把那個流蘇吊穗花荷包給喜雨拴在笛子上,算是說了同意。喜雨說:“你的老爹沒兒子,我願當個上門女婿。”黃荷說:“你的老媽沒人養,把她老人家接來,兩家合成一家。”

一山下雨一山晴,世上好事總難成!

黃荷跟喜雨私訂終身的事被黃老漢知道了,氣得老漢一跳三尺高,把黃荷關在土樓裏,前門上鎖,後窗壘上石頭糊上泥,還插上一蓬酸棗刺。然後,找上門去,噘著山羊胡子大罵喜雨,“男攀低戶,女嫁高門。不是相公娃,莫想娶我金枝玉葉黃花女。喜雨算個啥蟲蟲!會耍兩下吹火筒,還把你俊得不行了。”老漢越罵越凶,抄起根驢臭棍把喜雨狠狠地打了一頓,趕回了老家。

喜雨的老家百裏遠,回到老家就得了心病。不吃不喝不說話,白天黑夜想黃荷,病勢一天比一天重,眼看活不成了。他隻有一個老媽,守著他日夜哭,把一雙眼睛也哭瞎了。喜雨臨斷氣時,拉著老媽的手,說出了心裏話:“媽喲,兒子是想那黃荷姑娘想死的呀!我死了,再沒人養活你老人家了。你把我的心扒出來,到我和黃荷訂情的那道山泉,取一碗清泉水,把我的心泡上,再把我的竹笛橫在碗上,心就會跳,笛就會響。笛聲本自心中出,心兒隻為黃荷跳,不見黃荷心不死,心不死笛聲不會停,你就拿這去討生計,人家就會給你,你就能走州吃州,走縣吃縣,也算兒子養了你的老。”話說完,閉上了眼。

老媽哭得死去活來,隻好照兒子說的辦。她好容易摸到喜雨和黃荷訂終身的泉邊,按兒子的囑咐辦。那顆心果然跳了起來,隨著心的跳動,竹笛也奏出了優美的樂聲,讓人聽了心都要碎了。瞎老媽就憑這稀罕物,走村串戶討口吃的,一年一年活下來。

這一天,瞎老媽又從定情泉邊過,迎麵來了一群抬花轎娶親的人,好不熱鬧。瞎老媽聽得真切,急忙閃開。不料花轎走到她麵前卻停了下來,原來轎中新娘正是黃荷姑娘。她正在轎裏哭,猛聽一陣揪心的笛聲,便讓花轎停下。

黃荷姑娘走下轎來,隻見一位雙目失明的白發老媽媽,端著一碗清泉水,水裏泡著一顆鮮紅的心,碗上橫著一管竹笛,紅心跳個不停,竹笛聲直揪黃荷姑娘的心,笛子上那流蘇吊穗花荷包,正是黃荷親手拴上的。她一下子全明白了。

瞎老媽慘淒淒地喊著:“給我這沒眼眸子的給點周濟……”黃荷姑娘喊了一聲“媽”撲通一聲跪在老媽麵前,瞎老媽鬧清了她麵前跪的就是黃荷,便把喜雨咋病咋死的事細說了一遍。說罷,二人抱頭痛哭。黃老漢催黃荷上轎,黃荷一動不動。她端著那碗,看著那心,聽著那笛,成串的淚珠滴在碗裏,滴著滴著,忽見那心不跳了。喜雨臨死時說的是:“不見黃荷心不死”,如今見到黃荷了,心就死了。心一死,笛聲也就停了。

黃老漢再次催著黃荷上轎,黃荷卻把滿頭首飾拔下來,急忙塞給瞎老媽,叫她快走開。自己捧著盛有喜雨心的花碗一頭碰死在泉邊的山崖下,隻聽轟的一聲,濺起的血花把泉水都染紅了。同時,一個人影從花碗裏飛起,飄飄蕩蕩向雲端飛去,人們知道,那是喜雨。

黃荷姑娘哪去了呢?那一汪山泉變成了一片明水湖,黃荷姑娘的點點血花變成了朵朵荷花。在那千萬朵紅豔豔的荷花中間,有一朵金黃的大花苞,總也不開放,隻有夜深人靜的時候,放羊娃喜雨吹著竹笛在雲裏出現,細細的雨絲唰唰下著,灑在滿湖的荷花上,灑在金黃的花苞上,那金閃閃的大花苞才開放了!

薩滿神鼓

早時候,薩滿跳神隻有降妖鈴,沒有神鼓。那麼怎麼後來又多了一麵神鼓呢?

傳說很早以前,太上老君在花鼓山山頂的神堂裏放著一麵神鼓。這麵神鼓一敲咚咚地響,上通天上各路神仙,下通地獄各類妖魔,如有誰在人間作亂,神鼓一敲,不管你有多深道行,多大法術,立刻化成一灘清水。有個薩滿聽說了這件事,尋思用這麵神鼓來整治妖魔,掌握人間的事情,比他親自上天請神仙省事多了。他想把這麵神鼓借來。可神鼓在花鼓山山頂的神堂裏,有一群猴子整天把守,凡人進不去。

薩滿決心到花鼓山探探虛實。他離開家鄉一直往南走,整整翻過一百座高山,跨過一百條大河,來到了花鼓山下,往上一看,隻見山頂上大猴兒小猴兒、胖猴兒瘦猴兒、瘸猴兒瞎猴兒,裏三層外三層,滿山遍野,把個神堂圍個水泄不通,風雨不透。他正琢磨怎樣才能上得去,迎麵呼啦啦來了一隊巡邏猴兒,一時間弄得他想藏藏不了,想躲躲不及,一看旁邊有個爛泥窪子,靈機一動就跳進泥窪中,在裏麵滾幾個個兒,扁溜溜躺著動也不動彈。猴子巡邏到跟前,一看樂了。領頭兒的大猴子說:“聽說人間都供泥托佛,咱也沒看見過什麼樣兒,看這個泥人八成就是泥托佛,咱們幹脆把他抬回神堂去供上。”猴子們齊聲說好,這就七手八腳抬腿的抬腿,捧腦袋的捧腦袋,擎胳膊的擎胳膊,拽耳朵的拽耳朵地抬起來。薩滿連氣也不敢喘,任群猴兒捉弄,就像死人一樣。

群猴兒把薩滿抬到神堂,輕手輕腳地放下,擺好位置。老猴兒得到報告,即刻傳令花鼓山上行三天大祭,表示對泥托佛的敬重。他們在神位前點燃了香,供上了山上的百樣仙果,老猴兒率領群猴兒一排排地跪下磕頭。末尾,老猴兒從牆上摘下神鼓,一麵咚咚地敲,一麵唱,群猴兒跟著伸胳膊撩腿地跳起舞來。

猴子們大祭三天,薩滿餓了三天,眼瞅著一盤盤仙果供品,一動不敢動。可算到了第四天,老猴兒命群猴上山采藥去了,隻留下一個瞎猴兒、一個瘸猴兒看家。薩滿見瘸猴兒上外麵玩去了,瞎猴兒在一旁打盹兒,急忙拿些供果吃,吃飽了從神堂上跳下來,摘下牆上掛的神鼓,出門就向山下跑。

瘸猴兒正在門口玩,一看泥托佛抱著神鼓往山下跑,就一瘸一顛地跟在後麵往山下追,一邊追一邊喊:“不好了!泥托佛把神鼓偷跑了!”

瘸猴兒、瞎猴兒這一喊,老猴兒領著群猴兒“噌”“噌”地從山上飛也似地下來了,向前緊趕薩滿。眼瞅著要趕上了,薩滿趕忙從懷裏掏出一把木梳扔在地上。群猴兒看到木梳,這個說:“給我梳梳毛!”那個一把奪過去,說:“我還沒梳呢!”這個也梳,那個也要,薩滿趁這工夫跑遠了。老猴兒一看,可不好了,“快追!”群猴兒又“噌”“噌”飛似地追上去了。薩滿從懷裏掏出一把篦子扔在地上,猴子得到篦子,又圍了起來。這個說:“給我刮刮虱子。”那個說:“給我刮刮毛。”老猴兒怎麼嗬斥,群猴兒也不聽。等挨個兒刮完了,薩滿已跑到山根兒底下,過河了。老猴兒一看,完了!猴子怕水,過不去河。就這麼,薩滿把神鼓借回家,一直沒送還。

這神鼓也叫“鋼圈鼓”,就是薩滿跳神手裏拿的那麵鼓。從那以後,人們就有句傳說“老君留下鋼圈鼓,聖人留下降妖鈴”。腰鈴就是薩滿跳神時腰上係的那一排銅鈴。

破肚桑樹的故事

如果你留心的話,每棵桑樹的軀幹部,都有一條裂縫,民間俗稱“氣破肚”。傳說是漢光武劉秀皇帝氣的。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為了消除後患,派大兵追殺劉秀。劉秀跑出京城,逃呀逃,眼看就要被追上了。幸遇路旁有一農夫套一騾一馬犁地,劉秀逃無可逃,躲無可躲,急中生智,遂藏在犁溝裏。大兵趕到,隻見前麵沒有劉秀,於是四處查尋。追兵大喊:“劉秀藏在哪兒?”這時,高空有一捕雞老雕盤旋,見劉秀命在旦夕,便落井下石,幸災樂禍地高喊“犁溝裏、犁溝裏”,鵲雀在樹上築巢,趨炎附勢地說“打打打!打打打!”老鴉生性耿直,對劉秀遇難十分同情,於是設法保護,欺瞞追兵,形容沉著、不露聲色地高唱“瞎話!瞎話!”意思是說,劉秀不在這兒,不要聽他們的話。追兵聽了烏鴉的話,便快馬加鞭向前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