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話說明人對知識的掌握是點滴積累的,經驗是長期聚集的,人必須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有可能逐步完善自己。俗話說:“大器晚成”就是這個道理,少見多怪,不經不知,都說明人隻有經曆風雨之後才能看見天邊的彩虹。
事之以禮
【原文】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禦,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譯釋】
孟懿子請教孔子什麼是孝道,孔子說:“不要違背禮節。”
有一天,樊遲給孔子趕車,孔子告訴他說:“孟孫問我孝道是什麼,我告訴他說,不要違背禮節。”樊遲問:“是什麼意思?”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節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要按禮節埋葬他們並按禮節祭祀他們。”
【悟語點撥】
孝敬父母不僅體現在生前,而且還應該體現在他們死後。當然父母在的時候,讓他們吃好、穿好、住好是最主要的,這是真正的孝道,死後如何對待他們,他們已不知道了。
不敬,何以別乎
【原文】
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譯釋】
子遊問孔子什麼是孝道。孔子說:“現在的孝道,隻是說能夠養活父母就行了。就是犬馬,也能夠做到這一點。如果心裏對父母沒有孝敬之情,那和犬馬有什麼區別呢?”
【悟語點撥】
隻讓父母活著,並不完全是孝道,如果父母在活著的時候,整日以淚洗整日為子女操心和擔憂,那還有什麼幸福可言。除了讓父母活著,還要讓他們心情愉快,無憂無慮,那才是真正的孝道。
有事,弟子服其勞
【原文】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譯釋】
子夏請教孔子什麼是孝道,孔子說:“對父母經常保持和顏悅色比較困難。有事情的時候,兒子為父母效勞;有酒肉的時候,讓父母吃喝。難道做到這些就算孝嗎?”
【悟語點撥】
孝敬父母除了幫他們做事,讓他們吃不愁,穿不愁外,更重要的是平時不要惹他們生氣。即使父母吃得好,穿得再好,如果整天憂心仲仲,心氣不順,那也不能算是子女對父母孝順。
退而省其私
【原文】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好,回也不愚。”
【譯釋】
孔子說:“我整天給顏回講學,他從來沒有提反對意見或者疑問,好像很愚笨。可是我發現他自己私下鑽研時,卻能夠充分發揮,可見他並不愚笨。”
【悟語點撥】
做學問要虛心求教,刻苦鑽研,才能學有所長。所謂,老師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學知識就應該獨立思考,自己花力氣領悟。
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原文】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譯釋】
孔子說:“要了解一個人如何,要看他的所作所為,除了解他的過去,還要觀察他的現在,這樣了解一個人還會不全麵嗎?”
【悟語點撥】
了解一個人,既看他的過去,又看他的現在,這樣才能從本質上全麵認識一個人的好壞。即使他的過去都是好的,後來由於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漸漸變壞了,這隻能說明他是一個壞人,而不能說他是一個好人。
溫故而知新
【原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釋】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而能獲得新知識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悟語點撥】
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在我們學過的知識中,仍有未被發現的新知識,若能在溫習中發現它,做到舉一反三,那麼自己就會成為老師了。因此,我們要重視溫習在學習中的作用。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原文】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譯釋】
子貢問怎樣才能做個君子。孔子說:“君子總是先做所想到的事,然後再說出來。”
【悟語點撥】
古代的君子一般都是守信用的,誠而有信,先做後說,與今天有些人光說不做恰恰相反。現在有些領導幹部,光說假話,大話,空話,而不做一點實事,人們常形容一些領導幹部的工作作風是:“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你推我,我推你,推來推去推自己”。“早晨圍著車子轉,中午圍著盤子轉,晚上圍著裙子轉。”這不能不引起一些腐敗分子的警惕。
君子周而不比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釋】
孔子說:“君子團結但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
【悟語點撥】
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就在於:君子光明磊落,坦誠無私,而小人則心胸狹窄,互相勾結,胡作非為。君子交談如水,平淡之中顯真情,平淡才能長久;而小人則顧眼前利益,圖一時之快,與君子相反。
學而不思則罔
【原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釋】
孔子說:“隻讀書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隻空想而不學習,就不明事理甚至退步。”
【悟語點撥】
善於學習的人都是善於思考的人,死讀書的人常常止步不前。讀死書,機械地記憶,學再多的知識也沒有用;學習知識並善於思考,才能做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原文】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譯釋】
孔子說:“批判異端邪說,禍害自然就會消失。”
【悟語點撥】
社會愈發展,人們愈要相信科學,科學的知識才能使人們正確認識事物,作出正確的判斷。
要善於識破偽科學,偽科學都是在玩弄騙人的鬼把戲,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最終會貽害無窮,我們要勇於同社會上盛行一時的歪門邪教作鬥爭。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原文】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釋】
孔子說:“子由啊!我講的你是否聽懂了?懂就說懂,不懂就不懂,這才是真正聰明的人啊!”
【悟語點撥】
聰明的人比較實際,實事求是,不會不懂裝懂,虛假的東西不能長久,既害人又害己。“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最後不就落得個逃之夭夭的下場嗎?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
【原文】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譯釋】
子張請教孔子求官的辦法,孔子說:“多傾聽,不講沒有把握的話,即使有把握也要小心謹慎地講,這樣可以少犯錯誤;多觀察,不做沒把握的事,即使有把握也要細心認真去做,這樣可以少做錯事。不說錯話,不幹錯事,俸祿就在這裏麵。”
【悟語點撥】
孔子認為,想做官的人要多聽少說,經常觀察周圍的人和事,說話做事都要掌握個度,避免出錯,這與今天社會選拔幹部要提倡“法才兼備”的原則基本上是一致的。
舉直錯諸枉
【原文】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譯釋】
魯哀公問孔子:“怎樣做才能讓老百姓信服呢?”孔子對他說:“選用正直的人當官,壓製邪惡的人,老百姓就會信服;選用邪惡的人,而壓製正直的人,老百姓就會不服。”
【悟語點撥】
國家要發展,社會需穩定,這就必須讓老百姓安心,沒有怨言,那麼國家就要慎重選拔人才,要惟才是舉,不能任人唯親,要大力懲治腐敗,齊心協力發展經濟。
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
【原文】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譯釋】
有人對孔子說:“你為什麼不當官呢?”孔子跟他解釋說:“《尚書》上說:‘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並讓這種風氣去影響政治’,就是參政了啊,為什麼一定要當官才算參政呢?”
【悟語點撥】
有能力的人未必都當官,以個人的人格力量去影響周圍的人樹立正氣,抵製不正之風,自然也就是參與政治了。曆史上的偉人都善於感受和把握時代人民大眾的脈搏,順應時勢而成為領袖的,他的人格魅力小到影響一個國家,大到影響全世界。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原文】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譯釋】
孔子說:“一個人不守信用,怎麼能夠立身處世。這就好比大車沒有套牛的木銷子,小車沒有套馬的木銷子,車又怎麼能行駛呢?”
【悟語點撥】
誠而有信的人無論在哪裏都要非常重要的,這是立身處事之本,一慣說話做事講信用,才能樹立自己的威望,你無論做什麼也才能暢通無阻,你才能得到社會承認,有利於發展自己。
見義不為,無勇也
【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譯釋】
孔子說:“不是你該祭的鬼神而去祭祀,是諂媚討好。見到正義之舉而不去伸張它,那是沒有勇氣。”
【悟語點撥】
正直的人既敢於伸張正義,又敢於同歪風邪氣作鬥爭,不阿諛奉承,不低眉層膝,處處顯示出大家風範。陶鑄有的一句“心底無私天地震”激勵了無數仁人誌士為堅持真理而戰,為正義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