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寒知鬆柏之後凋(1 / 3)

歲寒知鬆柏之後凋

【原文】

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譯釋】

孔子說:“到了歲末嚴寒的季節,才會知道鬆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悟語點撥】

凡事都要親自去體驗,親自動手去做才知道其中的奧妙,不經不知便是這個道理。凡事貴在堅持,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難,堅持到最後,你一定是個強者,冬天過去,春天必定會到來。

知者不惑

【原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譯釋】

孔子說:“聰明的人不會被眼前的假象迷惑,品德高尚的人沒有過多的憂慮,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悟語點撥】

品德高尚的人可以大膽地做人處事,聰明的人可以看到事物本質,勇敢的人沒有什麼事做不了的,人如果具備了這三方麵的優點,那麼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

【原文】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譯釋】

孔子說:“在一起同時讀書學習的人,不一定能取得同樣的成績;同樣取得成績的人,不一定都能立身處世;在一起立身處世的人,不一定都能通達權變。”

【悟語點撥】

為什麼會有差異呢?這就明人的靈活程度不一樣。人的智力和隨機應變能力是有差異的,這就要求人們平時要多學習、多思考、多觀察,才能跟上形勢。

何遠之有

【原文】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譯釋】

古代有一首詩說:“唐棣樹開花的時節,搖擺翩翩。我怎能不思念你呢?是因為路途遙遠。”孔子說:“這不是想念,如果真的想念,又怎麼會覺得路途遙遠?”

【悟語點撥】

孔子的評論是中肯的,想念是不會覺得遙遠的。真正的思念是在心裏,隻要心裏裝著對方,又怎麼會在乎親人的遠近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能隻停留在表麵上,而要看實際上怎麼樣。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原文】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如也。君在,如也,與與如也。

【譯釋】

孔子上朝的時候,同下大夫交談,就顯得溫和而大方;同上大夫交談,則顯得正直而恭敬。

國君在場的時候,他就顯得小心翼翼,儀態得體。

【悟語點撥】

同樣在上朝的時候,孔子麵對地位不同的三種人,說話態度截然不同,說明了孔子有豐富的知識和處世經驗。見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任何時候都是必要的。

賓不顧矣

【原文】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如也。

趨進,翼如也。賓退,必複命曰:“賓不顧矣。”

【譯釋】

孔子被國君召去接待外賓,他神色莊重,腳步加快。在迎送和接待賓客時,他向與他並立的人作揖拱手行禮,衣服前後擺動,顯得很整齊。快步前進時,如同鳥兒展翅,飄逸而輕快。

賓客走了以後,他一定回報國君說:“客人不再回頭看了。”

【悟語點撥】

待人接物要溫和真誠,但接待外賓、使節等重要人物時就要神色莊重、衣著整齊,既顯示出威嚴,又展示出禮儀之邦的風度。這說明外事人物既要熟悉各種禮節,又要穩重大方。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原文】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而,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

【譯釋】

糧食加工越精越好,魚肉切得越細越好。存放過久和腐爛了的食物,不食用;變色的食物,不食用;變味的食物,不食用;沒有煮熟的食物,不食用;不是正餐的零食,不食用;不是正規宰殺的肉不吃。……

【悟語點撥】

吃飯要吃精細的飯,吃菜要吃新鮮的菜,人要按正常的規律用餐,少吃零食,這樣對身體有好處。變色、變味、生硬的食物對身體都有害,嚴重的招致疾病。

不得其醬,不食

【原文】

……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

【譯釋】

……沒有調料的肉最好不吃。肉食雖然很多,但吃的時候不要超過飯食。唯有酒不限量,但不能喝醉。不吃從集市上買來的酒和熟食。要適當地吃薑,但不多吃。

【悟語點撥】

吃菜要配以調料,肉食類菜不要吃得太多,飯菜吃得太多,胃口功能就會受到損害,影響正常消化,喝酒不能過量過量則傷脾胃,少吃買來的熟食,過量則傷身。

疾,君視之

【原文】

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

【譯釋】

孔子得了重病,國君來看望他,他不能站起來迎接君主,就頭朝東,加蓋朝服,拖著大帶以表示恭敬。

【悟語點撥】

孔子在重病期間,即使不能站立,卻也仍然用禮節的方式迎接看望他的國君。平時我們要先尊敬別人,然後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尤其是對長輩,上級時時都要尊重。

每事問

【原文】

入太廟,每事問。

【譯釋】

孔子進入周公廟,對每件不明白的事情都向別人請教。

【悟語點撥】

不懂就問,這是人學習知識,了解事物的最便捷的途徑。連孔子這樣的大聖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何況我們普通的一般人呢?不懂裝懂的人才是最愚蠢的。

居不容

【原文】

寢不屍,居不容。

【譯釋】

睡覺不能像死屍一樣平躺僵臥在床上,在家居住不必像參加祭禮那樣嚴肅莊重。

【悟語點撥】

這句話說明人在平常生活中要隨和一點,快樂一點,不必太嚴肅,太死板,整天繃著臉,這種情緒不利於身心健康,同時也會讓別人感到心裏不痛快,最好別搞情緒汙染。

迅雷風烈必變

【原文】

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毆版者。有盛饌,必變色而作。迅雷風烈必變。

【譯釋】

孔子看見穿喪服的人,哪怕是熟人,也一定上前表示同情。戴冠冕的人和盲人,即使是熟人,也一定表示禮貌。他坐車外出,遇上穿喪服的人就扶著軾致禮。為傳送文書的人扶軾,表示尊敬。遇到豐盛的筵席,一定禮儀莊重地站起來。碰上疾雷、大風時也會神色大變。

【悟語點撥】

做人要寬厚、要有慈善之心,同情弱者,禮貌待人。在正規場合,則要顯得莊重而有禮節。

即使碰雷雨天氣,同樣也會種色大變,說明在不同的環境,就會有不同的感覺,即人要學會隨機應變,應付各種局麵。

山梁雌雉,時哉時哉

【原文】

色斯舉矣,翔而後集。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譯釋】

孔子乘車在山穀中行走,驚起了山梁上幾隻野雞飛向天空,盤旋一陣後才落在樹上。孔子說:“山梁上那幾隻鳥兒一遇到危險就飛走,也算是識時務呀!”子路向它們拱拱手,它們叫了三聲後又飛走了。

【悟語點撥】

“識時務者為俊傑。”當環境有變,不適合自己生存和發展時,就要立即想方設法改變環境,以圖東山再起。死板固執的人,有時會像守株待兔一樣落得個失敗的下場。

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原文】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譯釋】

孔子說:“先學習禮和樂然後才去做官的,是出身貧窮的一般讀書人;先做官再去學習禮和樂的,是具有世襲特權的卿大夫子弟。如果要我選用人才我就選用前者。”

【悟語點撥】

凡事要先學後做,這樣才能做好,才能穩固,才能長久,先做而後學,就如同空中樓閣一樣,沒有基礎,必然做不好,這就說明我國古代封建世襲製的危害性。

於吾言無所不說

【原文】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譯釋】

孔子說:“顏回並不是對我有幫助的人。因為他對我說的話從來都是心悅誠服地接受,從來不提出自己的意見。”

【悟語點撥】

一個人身上或多或少會有點錯誤,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所以對於一個正直的人來說是喜歡別人提意見的。一味地順從和恭維別人,說明你沒有自己獨特見解,更說明你沒有膽量和勇氣。

南容三複白圭

【原文】

南容三複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譯釋】

南容多次吟誦《白圭》這首詩,孔子認為他是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就把侄女嫁給了他。

【悟語點撥】

學習知識時經常反省自己,處理事情要小心謹慎,考慮周密,這樣的人才不會出錯並能夠有所作為,終究會得到別人的讚賞並獲得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