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2 / 3)

人的本性本來是很接近的,但後天的學習和感染影響相差就大了。所以家長要注意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父母的性格習慣,家庭環境,周圍的朋友等都是影響子女成長的主要因素。

割雞焉用牛刀

【原文】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在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遊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譯釋】

孔子來到武城,聽到演習禮樂的弦歌之聲。他微微一笑說:“管理武城這樣的小城用不著這樣大型的禮樂教化,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遊回答說:“我從前聽老師講過:‘作官的學習了禮樂的道理就會有仁愛之心,老百姓掌握了禮樂的道理就會聽從使喚。’”孔子便對學生們說:“後生們,言偃說得對,我剛才的話隻是開玩笑罷了。”

【悟語點撥】

任何人都應該有仁德之心,任何人都要學習禮樂知識,具備這種思想和知識,才能去愛人並以禮待人。有許多時候不必要小題大作,掌握了簡單的道理就可以解決問題。

吾豈匏瓜也哉?焉能係而不食

【原文】

佛召,子欲往。子路曰:“昔昔由也聞諸夫了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係而不食?”

【譯釋】

佛召集孔子去,孔子打算去。子路說:“過去我聽老師說過:‘君子不到壞人那裏做事。”現在佛憑借中牟反叛,而您卻要到那裏去,這是怎麼回事呢?”孔子說:“是的,我講過那樣的話。但是,你沒聽說堅硬的東西是不磨不薄的,潔白的東西是染不黑的嗎?我難道是隻葫蘆,隻能掛起來而不能吃嗎?”

【悟語點撥】

並不是不能到壞人那裏去做事,隻要你能潔身自好,隻做好事,不做壞事,就能使壞事變為好事,甚至將壞人變成好人。真正正直的人,是始終如一堅持真理的,是輕易不會改變自己意誌的。

六言六蔽

【原文】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譯釋】

孔子問:“仲由!你聽過六種美德和(隻喜好這六種美德而不學習的)六種弊嗎?”子路回答說:“沒有聽說過。”孔子說:“坐下來!我告訴你。愛好仁德而不好學習,其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愛耍小聰明不好學習,其弊病是容易放蕩不羈;誠實而不好學習,其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耿直而不好學習,其弊病是容易尖刻偏激;勇敢而不好學習,其弊病是容易惹出麻煩;剛強而不好學習,其弊病是容易膽大妄為。”

【悟語點撥】

人具備了仁德、聰明、誠實、耿直、勇敢、剛強這六種美德外,還必須愛好學習,不學習,沒有知識就容易被人利用,被人愚弄,甚至惹出亂子來。知識可以控製人的各種行為。

小子何莫學夫《詩》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譯釋】

孔子對學生們說:“你為什麼不學《詩》呢?學《詩》,可以激發情思,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學會合群相處,可以學會諷刺的方法。就近而言,可以用《詩》中的道義孝敬父母,就遠而言,可以用《詩》中的道義侍奉國君。還可以多認識一些鳥獸草木的名稱。”

【悟語點撥】

一句話學習《詩》的好處特別多,學習《詩》,可以激發情思,可用來觀察社會,可以抨擊社會的黑暗,可以結交朋友,可孝敬父母,可侍奉國君,另外還可增長見識,多認識一些花木鳥獸名稱。

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

【原文】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譯釋】

孔子說:“神色嚴厲而內心怯弱的人,如果拿小人作比喻,大概就像個挖洞跳牆的小偷一樣吧。”

【悟語點撥】

神色嚴厲而內心怯弱的人,就如同紙老虎一樣,實際上並不可怕。有的人外表纖弱,而內心卻十分剛強,這才是值得我們佩服和稱讚的。所以,看人要看其實質,而不能看其表麵。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原文】

子曰:“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譯釋】

孔子說:“熱衷於傳播小道消息的行為,是道德的敗壞。”

【悟語點撥】

小道消息,經許多人一傳,往往會失真,給當事人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熱衷於傳播小道消息的行為,絕對是損人利己的不道德行為。所以,一個人不要輕信謠言,防止上當受騙。

既得之,患失之

【原文】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譯釋】

孔子說:“品德低下的人可以與他共事嗎?在他還沒有得到時,害怕得不到,一旦他得到了,又害怕失去。如果他害怕失去,他就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悟語點撥】

品德低下的人隻想得到,害怕失去,所以這種人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人們最好不要跟他們共事。品德低下的人太自私,多做一些損人利已的事,高尚的人要遠離他。

子如不言,小子何述

【原文】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譯釋】

孔子說:“我不想說話了。”子貢說:“老師如果不說話,我們這些後生還說什麼呢?”孔子說:“上天說了什麼呢?春夏秋冬四季照樣運行,萬物照樣生長,上天什麼也沒說吧?”

【悟語點撥】

人們平時說話,注意不要隨便亂說,要有所選擇。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有些事情要順其自然,有些事情隻需做不需說。光說不做,人最討厭;隻做不說,人才喜歡。

無所用心,難矣

【原文】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譯釋】

孔子說:“整天吃得飽飽的,什麼事也不做,這種人難以教誨。不是有下棋的娛樂嗎?下棋也比閑著沒事強。”

【悟語點撥】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是怎麼也教育不好的。頭腦好比工具,越使用越鋒利,越使用越靈活。即使下棋娛樂,頭腦也能得到鍛煉。

君子亦有惡乎

【原文】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

【譯釋】

子貢問:“君子也有所憎恨嗎?”孔子說:“有所憎恨。憎恨一味說別人壞話的人,憎恨身在下位而毀謗上司的人,憎恨勇敢而不講道理的人,憎恨果敢而固執的人。”

【悟語點撥】

一個正常的人應該有愛和恨的,哪怕是君子也有憎恨的事,比如憎恨一味說別人壞話的人,憎恨毀謗別人的人……,總之君子恨做壞事的人。愛恨分明才是真正正直的人,才會受到別的尊敬。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原文】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譯釋】

柳下惠擔任魯國法官期間,多次被罷免。有人勸他說:“你不能離開魯國嗎?”他回答說:

“秉公執法的人到哪裏去不是被多次罷免呢?如果不秉公辦事,又何必要離開生我養我的國家呢?”

【悟語點撥】

剛正不阿的人即使受到打擊、排擠甚至被冤枉,他也不會向任何人低頭,他會不屈不撓地同邪惡勢力作鬥爭。哪怕就是引火燒身,也不會低眉屈膝。

無可無不可

【原文】

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誌,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誌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

【譯釋】

古今隱居飄逸的人才有: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等。孔子說:“不改變自己的誌向,不辱沒自己的身份,是伯夷和叔齊這一類人!”認為柳下惠,少連“改變了自己的誌向,辱沒了自己的身份。但他們隻是做到言語合於法度,行為謹慎而已。”又說虞仲,夷逸是“避世隱居,言語正直,潔身自好,與世無爭。而我和他們都不一樣,無可無不可。”

【悟語點撥】

做事有時不能拘泥於法度,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權衡去行動。真正有作為的人應該是無可無不可,有時暫時隱居起來,看起來是什麼事也沒有做,實際上是在等待機會,以圖東山再起。真才有才能的人是沒有事情不可以做的。

無求備於一人

【原文】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譯釋】

周公對魯公說:“君子執政不任用自己的親族,不讓大臣抱怨不被重用。老臣舊屬不犯大錯誤就不要輕易不任用他們,用人不能求全責備。”

【悟語點撥】

任用人不應該分親疏,也不應該求全責備,而應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同時用人要選拔哪些德才兼備的人使用,而不應該任人唯親,對下屬要寬容,不能斤斤計較,大事要認真、小事要糊塗。

見得思義

【原文】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譯釋】

子張說:“學士遇到國家危難時肯舍棄生命,不取不義之財,祭祀時態度嚴肅肅穆,守喪時悲痛哀傷,能做到這樣就行了。”

【悟語點撥】

作為一個讀書人,隻要為了國家的需要,哪怕就是像先烈一樣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那才是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做人就應該有堅定的誌向,關鍵時候能夠舍生取義,不惜一切代價,這是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的休現。

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

【原文】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雲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譯釋】

子夏的學生問子張怎樣交朋友。子張問他:“子夏怎麼說?”子夏的學生回答說:“子夏說:‘值得交往的就交往,不值得交往的就拒絕。’”子張說:“你所說的和我聽到的不一樣,我聽到的是:君子尊敬賢明的人,也能容納普通的人,讚揚才華出眾的人,也憐惜缺乏才能的人。如果是個賢明的人,那就什麼人都可以容納;我如果是個非常不賢明的人,別人就會拒絕我,我還談得上去拒絕別人嗎?”

【悟語點撥】

與人交朋友,取決於你自己的人品,你自己的品行高你的朋友品行也高,你自己的品行低,你的朋友品行也低。所以,交朋友要選擇哪些比自己能力強的人,不值得多交往的就婉言拒絕,免得給自己帶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