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汴京的政府機構之中,有個叫國史院 的地方。國史院裏有八名記注官——四個女真族人,四個漢族人。七年前(大正元年),元好問也曾擔任過這裏的記注官。

中國曆代王朝都設有記注官,詳細記錄天子、朝廷乃至國家每天發生的事情,即所謂的“實錄”。該王朝滅亡後,下一個王朝的史官就根據這些實錄編修前朝的正史。這是曆代王朝的規矩。

國史院裏保存著金朝成立以來一百二十年間的實錄。

按金國的製度,哪怕皇帝和宰相討論機密時,也一定會讓記注官在旁邊記錄。這樣做成的實錄極其詳盡,而且數量龐大。如果要將其全部運走的話,大概需要一百多輛“太平車”(每輛由七頭牛牽拉)。

現在到了必須要做最壞打算的時候了。

“這事已經獲得了宰相的批準。”元好問把王勉帶到國史院,讓他用小字抄寫實錄。

王勉寄宿在元好問家中,每天來國史院工作。有時也和值夜官一起在國史院中過夜。他用自己瘦弱的手,以超乎想象的小字和速度謄寫著數量龐大的實錄。他腦裏什麼也不想,隻是飛快地動著手,奮筆疾書。

回到元好問家中,躺在臥床上時,王勉心中才湧起各種思緒。

“蒙古軍燒掉汴京城的話,這些實錄就會化為灰燼。也就是說,金國一百二十多年的曆史就會從此消失……”

聽到他這喃喃自語,妻子責問道:“你現在幫忙抄寫,不就是為了把實錄保存下來嗎?”

“嘿嘿嘿……”王勉隻是抿嘴一笑。

自從搬到元好問家中寄宿之後,王勉的想法發生了變化。

從登門拜訪的元好問友人的交談中,從國史院的各種資料中,王勉逐漸了解到了金國的文明程度之高。他甚至覺得:金國文明也可以和宋國文明相媲美呢。

就纖細精致而言,宋國文明確實在金國之上。比如,江西詩派 的優雅氣度,在北方的金國文化裏是罕見的。然而,宋朝所缺乏的力量感,則赫然存在於金國文化中。而且,許多金國的皇帝重文而輕武,例如,金顯宗十分喜好文學,時常與儒者長談至深夜而不知疲倦,這段記錄就保存在國史院中。

王勉心想:這個時代的文明,宋和金或許能夠平分秋色吧。

這時,他腦海裏忽然浮現出故鄉的山河。

二十年客居歲月,使他對故鄉的感情變得愈加深切。蘇州那一座座紅色的橋柱下蕩漾的波光,凝聚著他無盡的思念。他在腦海中描繪著城中的縱橫水路,內心不由一陣激動,甚至渴望投身河麵,親吻故鄉的水。

眼下,他每抄寫完一卷實錄,都會產生一種幻覺:這本能納入手掌中的小抄本,會變成一塊巨石,滾落在蘇州城中,堵塞住水路……從表麵來看,他目前所做的事,是為了保留金國優秀文明的證據——這無疑是對自己故鄉的背叛。盡管如此,他仍然堅持不懈地繼續抄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