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蒙古大汗窩闊台派使者從鄭州前往汴京勸降。金國皇帝為了拯救汴京數百萬百姓的性命,決定與蒙古議和。作為條件,金國同意派出皇室宗親、文人官員、衍聖公等二十七家名門望族去蒙古當人質,並提供刺繡女工、馴鷹者等技術人員。
然而,攻城統帥速不台卻沒有停止備戰。他認為:自己接到的任務是準備攻城,並沒收到停止備戰的命令。
蒙古鐵騎把金軍在城外各處設置的鐵棱角、鹿角木等障礙物全部拔除,並在要衝之處搭起弩炮,逼迫俘虜填平護城河。汴京城裏的百姓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自然是恨得咬牙切齒。憤怒的金軍將士請求出戰,但將軍完顏白撒不批準,理由是和談還在進行中。
若蒙古軍僅僅是備戰,倒也罷了。他們竟然開始用弩炮向城內發射石塊。不過,汴京城牆堅固無比,石塊難以傷及毫發。於是,蒙古軍就把攻擊目標定於城牆四角的守兵角樓上。
金軍動員百姓們收集城中的馬糞和牛糞,和稻草摻在一起,塗在角樓牆壁上,並在四周圍上用毛氈和牛皮纏繞而成的懸風板。以此減小飛石的衝擊力。然而,蒙古軍向其發射火箭 ,燒毀了懸風板。
萬幸的是,城牆還是堅不可摧。於是,蒙古軍又開始了一項大工程——挖城牆。無論什麼城牆,都會有牆根,不可能一直深入地軸裏。他們正是打算通過挖牆根來摧毀城牆。蒙古兵們身上披著幾層不透箭矢的牛皮,從牆腳往下深挖。
對此,金軍則用“震天雷”這一新式武器進行回應——用鐵索拴住裝著火藥的大鐵壺,懸吊到城牆腳下的洞穴上方引爆,將正在挖洞的蒙古兵炸得粉身碎骨。
激烈的攻防戰不分晝夜地持續了十六天。據史書記載,兩軍戰死者多達百萬人。其中,包括了不計其數的平民百姓。除了“震天雷”之外,金軍還使用了“飛火槍”這一強大的發射火器,導致蒙古軍死傷大片。
於是,大汗窩闊台放棄了攻城,提出議和。蒙古軍統帥速不台將全軍撤退至黃河、洛水一帶。
汴京城解圍了。
好不容易躲過兵火之災的汴京城,在同年五月發生了大瘟疫。根據史料記錄,短短五十天內,從城門口運到城外去埋葬的屍體就多達九十多萬具——這其中還不包括那些因窮困而無法埋葬的人。
在這期間,王勉一直默默地製作著小字抄本。哪怕“震天雷”的爆炸聲如萬馬奔騰,響徹四方,王勉也不為所動,仍然著魔似的繼續謄寫著小字實錄。
瘟疫漸漸平息了。
曾經反對製作實錄抄本的那位監察禦史上門拜訪元好問,來給他說媒:“在這種時局裏,孤零零地一個人生活總不太方便吧。不如考慮一下續弦如何?”他所介紹的對象姓毛,據說是出身名門的女人。
元好問若有所思地說道:“其實我也不是沒有考慮過……”
“現在這種時世,結親也可以為自己多留條後路啊!”監察禦史意味深長地微笑著。
“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
“結親就意味著會多一些親戚。亂世之中,說不定什麼時候、出於某種原因就需要向人求助呢。如果你認識有權有勢的親戚,肯定會覺得踏實許多吧。”
“您說得有道理。”
“這位毛家姑娘嘛……”監察禦史壓低嗓門兒說道,“是張柔的養女……從小在他家裏長大。張柔就像慈父對待自己的親閨女一樣,對她的話百依百順……”
“張將軍……”元好問小聲嘀咕道。
張柔,字德剛,易州定興人(今河北定興河內村),曾經是金國廣為傳頌的名將。興定二年(1218年),元好問二十九歲時,張柔投降了蒙軍,並得到重用。因為他對金軍的內部情況了如指掌,所以作為蒙古軍將領參加了此次圍城戰,在汴京城西北安營布陣。對於金國來說,他無疑是個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