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目不轉睛地看著監察禦史的臉龐——那兩道粗眉下的一雙小眼睛,總感覺不太勻稱。這位曾經揚言“汴京絕不會失守”、異想天開地相信“金國不敗”的人,此刻,卻在大談“處世之道”。
如果和投降蒙古的得力將軍結為姻親,如有不測,或許可以保住性命——曾經態度堅決地反對製作實錄抄本的監察禦史,此時,正向元好問暗示著這一點。
“請容我考慮一下。”元好問回答道。
“嗯,可以不用馬上答複。不過,一旦這門親事談成的話,可別忘了我這個媒人。對於男女雙方來說,媒人都是最親密的親戚喲。”說完,監察禦史就回去了。
很顯然,監察禦史是想通過做媒攀上張柔將軍這座靠山,以求自保。在廟堂之上,他慷慨激昂地宣稱金國必勝——而今看來,那些話並不坦蕩。作為一個詩人,元好問雖然喜歡委婉而優雅的句法,但對於監察禦史這番陽奉陰違的暗示,他卻打心眼裏討厭。
瘟疫過後,汴京城裏恢複了些許生氣。
這一年的牡丹花會、清明節和端午節因為蒙古軍圍城,都沒能好好過。現在七夕到了,終於可以在城裏看見一些小規模的慶祝活動了。
失去一百多萬條性命的城市,不可能驟然恢複元氣,但人們向往著生機盎然的氣氛。汴京城中,沒有一個人能逃脫失去親人的厄運。三月間,元好問也失去了年僅十四歲的三女兒阿秀。當時,剛好在蒙古軍圍城之前。
過後,元好問甚至為女兒之死而感到欣慰——這樣總比死於戰火和瘟疫好多了……反正,體弱多病的阿秀也很難捱得過戰爭和瘟疫。
長子元拊(字叔儀)剛滿三歲;長女阿真已經嫁到程家去了;二女兒阿岩總說要去當道姑,令父親一籌莫展。
母親去世後,照料幼弟的任務就落到了姐姐阿岩的頭上。七夕這天,元拊早早就睡了。阿岩和王勉的妻子來到後院,一起對著月亮穿針——這是七夕的習俗之一。
看著眼前的景象,元好問心想:要照顧好家裏,還是需要再娶一位妻子。不過,絕不能娶張柔的養女……
人們戰戰兢兢地度過了七夕節,每個人都祈禱著從此能過上太平的日子,卻沒有人相信這個願望能真正實現——因為,蒙古軍是不守信用的。
有很多因全家慘遭殺害而隻身從軍的小夥子,希望盡可能多地殺死蒙古兵,報仇雪恨。所以,軍隊裏到處充斥著反對議和的氣氛。
七月,蒙古使節唐慶一行三十餘人在前往汴京和談的途中,遭到金兵襲擊,被殺身亡。
和談破裂了。
“要辛苦你再加快些速度了。拜托了。”一走進國史院,元好問就對正在抄寫實錄的王勉說道。
“我已經不分晝夜地在趕工了。”王勉頭也不回地答道。
王勉臉頰瘦削、眼窩深陷,瘦小的身材似乎又瘦了一圈,隻有一雙小眼睛炯炯發亮。仿佛他全身心的精氣神都漸漸被指尖那細小的筆端給吸走了。
“這樣啊……那你自己也多注意些身體吧!”
本來是打算來催促的元好問,卻情不自禁地說出這話來。王勉卻連頭也沒點一下,仍舊自顧自地繼續抄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