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桂林耍龍燈(1 / 3)

甲子桂林耍龍燈

1923年12月,號稱“廣西王”的桂係大軍閥陸榮廷由龍州返回南寧,就任北洋政府委派的督理廣西軍務之職後,為了重整舊業,便發布命令,要各地自治軍首領將所部名冊實力一一呈報,以便統一整編廣西全省軍隊。陸榮廷是辛亥革命前後的桂係軍閥首領。辛亥革命前,他因鎮壓孫中山領導的鎮南關起義有功,被提升為廣西提督。辛亥革命時,他攫取了廣西都督職位,殘殺革命黨人。繼被袁世凱收買,反對孫中山起兵討袁。1916年護國運動期間,他乘機攻占廣東,升為兩廣巡閱使,以桂係五萬精銳之師,獨攬兩廣軍政大權,成為南方地方最大的一股軍事力量,時人有“北張南陸”之說。1917年,他混進孫中山在廣州成立的護法軍政府,暗中勾結政學係改組政府,排擠孫中山。1920年他被粵軍擊敗,逐出廣西。1923年他受直係軍閥吳佩孚指使,重返廣西活動,收羅舊部,整編省內軍隊,妄圖重溫“廣西王”美夢。但重新整編的命令下後卻如同石沉大海,毫無反響。陸榮廷心甚疑惑,便命秘書陸瑞軒到廣西各地催辦。一個月後,陸瑞軒回到南寧複命。

陸榮廷忙問道:“事情辦得如何?”

“唉,老帥!”陸瑞軒苦著臉長歎一聲說道:“由於前段粵軍入桂,老帥下野,廣西人事全非,縱使老帥昔日之心腹舊部,亦不複聽調遣矣!”

“你仔細說來。”陸榮廷端坐椅上,倒也沉得住氣。

“那陸雲高原來不過是一名馬弁,全靠老帥提攜,扶搖直上,當了旅長。我向他傳達老帥命令時,他竟將兩眼盯著天上,冷笑道:‘不要理會那個老頭子!’真是氣死人了!”陸瑞軒忿然地說道。

陸榮廷一聲不吭,反倒把兩張眼皮微微垂下來,仿佛睡去一般。陸瑞軒見了,便又說道:“曾任林虎第二軍營長的李宗仁和任馬曉軍模範營連長的黃紹竑、白崇禧等人,趁粵軍入桂的動亂時機,在玉林、梧州獨樹一幟。李宗仁自稱定桂軍總指揮,黃紹竑則投降粵方,自稱討賊軍總指揮。他們招兵買馬,搶占地盤,目無綱紀,這些昔日的營、連長全不把老帥放在眼裏。目下,李宗仁和黃紹竑聯合行動,李宗仁已把地盤由玉林五屬擴展到貴縣、桂平;黃紹竑則由梧州擴張到平南、藤縣,大有向老帥問鼎之勢……”

陸榮廷好似被火燒著一般,倏地從椅子上跳了起來,隻見他那“國”字形臉在不斷地抽搐著,那兩隻一大一小的“虎目”,閃著灼人的怒火。這時,恰好屋簷上飛來一群麻雀,唧唧喳喳叫喚個不停。有的搖頭擺尾,有的上下嬉戲,似乎在嘲弄他。陸榮廷氣衝衝地從壁上取下那支自來德手槍,剛要射擊,麻雀撲撲楞楞地都飛跑了。他惡狠狠地罵道:“忘恩負義的東西,把你們喂飽了,羽毛豐滿了,都從我手裏飛啦!”

陸榮廷又氣又恨,一屁股重重地坐在那張精致的躺椅上,暗生悶氣。此時,一個丫環,端著參湯進來,陸榮廷頭也不抬便是一槍,“叭”地一聲,子彈擊中丫環手捧的托盤,把盤中盛湯的描金小碗擊得粉碎。丫環一驚,嚇得一下倒在地上,半天才戰戰兢兢地爬起來。自此以後,府中上至秘書副官,下至丫環傭人,出出進進,都膽戰心驚,提著腳尖走路,生怕什麼時候一槍飛來,要了命去。

這樣的日子,一直過了一兩個月。這天,陸榮廷的心情突然好轉了起來,一早便命令秘書陸瑞軒做好準備,隨他赴桂林巡視,與民同樂,觀看龍燈。陸瑞軒當然明白,老帥此番心情突然豁朗,並非因為出巡,也不是為了去觀賞桂林那有名的龍燈;使陸榮廷高興的,乃是他的養子馬濟昨日發來一封電報。陸榮廷返回廣西時,曾派養子馬濟到北京去向曹錕、吳佩孚求援,希望能接濟糧餉彈械,以便重新武裝桂係軍隊。曹、吳見陸榮廷已接受北京政府的委任,為了分化瓦解西南的革命勢力,使傾向於北京政府的陸榮廷桂係有效地牽製孫中山的革命力量,吳佩孚便撥給陸榮廷一船軍火,由海道南下。但是船抵安南海防港時,卻被法國人扣留,雖幾經交涉,仍不能卸貨,最後被迫將滿船軍火沉入大海。陸榮廷聞知,真似被割了心頭之肉,氣得他捶胸頓足,將法國人罵了個祖宗十八代還不解恨。吳佩孚見從海上接濟不成,便撥給馬濟一團人馬,令其在湖南衡陽一帶整訓,準備擴編成武衛軍,打回廣西,鼎助陸榮廷收拾殘局。馬濟以這一團人馬為基礎,大招學兵,訓練下級軍官,短短數月,便擴充為兩團軍隊。馬濟擴軍有效,便在衡陽打電報給陸榮廷,請其由南寧北上,駐紮桂林,以便從陸路打通與曹、吳的交通線。馬濟本是陸榮廷的心腹,所言之事,正中陸榮廷的下懷,因此便傳令陸瑞軒做好準備,出巡桂林。

“老帥,桂林現今被沈鴻英的參謀長兼師長鄧瑞征占據著,沈鴻英一向反對老帥,居心叵測,我們桂林之行,恐怕多有不便呀!”陸瑞軒忙提醒道。

“嗯。”陸榮廷沉思了一下,說道:“我是北京政府任命的廣西善後督辦,有權出巡廣西各地。沈鴻英雖為人不軌,但還是我的舊部,我到桂林,是巡視,與民同樂,看看龍燈。你給鄧瑞征打電報,讓他放心。”

陸瑞軒心領神會,馬上給鄧瑞征發了一個電報。經過一番周密準備,陸榮廷便在他的長子陸裕光的護衛下,從南寧啟程,前往桂林。陸裕光其實也不是陸榮廷的親生兒子。當年陸榮廷在龍州邊境一帶活動時,見圩場上一個婦女,正在賣一個男孩。那孩子背上插著一隻用茅草打結的草標,五六歲年紀,長得聰明伶俐,陸榮廷一看非常喜歡,便買下這個孩子,取名裕光,後送入陸軍軍官學校深造。裕光學成回來,陸榮廷即委以重任,令其掌握桂軍精銳部隊,出任廣西陸軍第一師師長。陸裕光人才出眾,文武雙全,雖不是陸榮廷的親生兒子,但受重用程度,反在陸榮廷親生兒子之上。陸裕光自是感激不盡,一心為陸榮廷效力。因此,時人便有“南北兩少帥”之說,那北方的少帥,便是人所共知的張學良,這南方的少帥就是陸裕光了。陸裕光率領的廣西陸軍第一師,本是陸榮廷麾下的主力部隊,訓練和裝備均甚佳。但經過粵軍入桂一戰,受到沉重打擊,已潰不成軍。陸裕光此番回來,雖下大力重振舊部,但卻隻招得散兵遊勇千把人,為了便於號召,仍以廣陸軍第一師自稱,而實力已大不如前。廣西經過這次變亂之後,陸氏舊部將領皆擁兵自重,各據一方,陽奉陰違,不聽調遣,因此陸榮廷這次北上出巡桂林,僅隻陸裕光這千把人隨行護衛。到得柳州,柳州守將韓彩鳳本是陸榮廷麾下健將,為人忠厚,作戰勇猛,得知陸老帥前來,忙率眾出城列隊歡迎。韓彩鳳見陸榮廷帶這麼點兵力出巡,忙道:“老帥,現今八桂不寧,以區區千餘人北巡,恐有不測呀!”

陸榮廷聽了氣得大罵道:“那些王八蛋們都不聽我的號令,連當過我的馬弁的陸雲高這樣的人也都避得遠遠的,哼,我就是單槍匹馬,也要到桂林去,誰又敢把我怎麼樣?”

韓彩鳳隨即拍著胸膛道:“老帥,我韓彩鳳一生跟您南征北戰,便是赴湯蹈火,也要跟您到底,我要盡起柳州之兵,護衛老帥巡視桂林!”

陸榮廷見韓彩鳳忠心耿耿,甚為感動,忙執著他的手,感慨道:“古語道‘國危思良將,家貧思賢妻’,有你這樣的忠勇之將跟著我,不愁沒有世界可撈!”

韓彩鳳隨即將陸榮廷和陸裕光迎進司令部,設宴款待。第二日,便將柳州守備交給其兄韓彩龍,然後挑選兩千餘精兵,親自護衛陸榮廷前往桂林。

桂林守將乃是沈鴻英麾下的大將鄧瑞征。沈鴻英早年為匪,鄧瑞征為其謀劃,多得信賴,及待沈鴻英發跡,便任鄧瑞征為所部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沈部旅長鄧佑文,保定軍校畢業,與黃紹竑、白崇禧等同學,驍勇善戰。這“兩鄧”都是廣西榴江人,智勇雙全,在桂軍中齊名,深得沈鴻英重用,倚為股肱。鄧瑞征接到陸榮廷北巡將至桂林的電報,已經胸有成竹,即赴平樂與沈鴻英商議。

沈鴻英出身綠林,原是陸榮廷的大將。他為人反複無常,野心很大,善於投機。桂軍在東江被粵軍擊敗後,沈鴻英率殘部流竄湘、贛,後得吳佩孚幫助,回到廣西。孫中山在上海號召討伐叛徒陳炯明,沈鴻英見有利可圖,便與滇軍楊希閔等人在廣西藤縣白馬廟舉行“白馬會盟”,扯起討陳旗幟,組織滇、桂聯軍沿江東下,勢如破竹,很快便進占廣州,迫使陳炯明退居東江。沈鴻英之投奔孫中山,乃是權宜之計,不久就在廣州北郊新街就任北京政府所委任的廣東軍務督理之職,公開發動叛亂,反對孫中山。孫中山指揮滇軍,迅速平息了叛亂。沈鴻英在廣東無法立足,隻得收拾殘兵敗將,重又竄回廣西平樂、賀縣老巢。他見廣西四分五裂,群雄割據,紛爭不已,倚仗自己尚有兩萬人馬,便想一統廣西,稱王稱霸。但陸榮廷已先入為主,就任廣西善後督辦之職,沈鴻英心懷忌恨,每欲取而代之,他見桂林空虛,便命鄧瑞征率軍襲占桂林,繼而據有桂林、平樂兩府,與占據南寧、柳州、左右江一帶的陸榮廷,占據梧州、潯州、玉林三府的黃紹竑、李宗仁,儼然成鼎立三分之勢。現在,他聽說陸榮廷竟要到桂林巡視,又聽說馬濟在湖南得了吳佩孚的支援,組建了武衛軍,要殺回廣西來,為陸榮廷重建舊業,急得心裏火燒火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