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右派反共
“五卅”運動以後,反帝反軍閥的工農運動不斷高漲,廣東革命根據地獲得統一與鞏固。形勢的發展越來越有利於革命方麵。這時,國民黨右派們再也“忍不住”了。於是,統一戰線內部原來潛伏著的時隱時現的爭奪領導權的鬥爭便越來越尖銳起來了。在國民黨內享有極高威望、堅持國共合作的孫中山逝世後,這種鬥爭更加公開化。除原有的老右派外,又出現了新右派。這是一場關係革命發展方向的大問題,是向共產黨人的嚴重挑戰。麵對這種挑戰,毛澤東義無反顧,和其他共產黨人、國民黨左派一道,同國民黨新老右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1925年11月,國民黨老右派分子鄒魯、謝持等十多人盜用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名義,擅自召開所謂“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的非法會議,作出了取消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者之黨籍,開除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和候補中央執行委員中之共產黨員譚平山、李大釗、於樹德、林祖涵、毛澤東、於方舟、瞿秋白、張國燾、韓麟符九人之國民黨黨籍等反共決議。這次會議是在北京西山碧雲寺舉行的,所以通稱這些人為“西山會議派”。會後,他們在北京等地設立偽國民黨地方分部,在上海成立偽國民黨中央黨部,並操縱了上海的《民國日報》,大造反革命輿論。公開宣布反共、反蘇、反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反對國民黨的“一大”宣言和決議。
12月,中共中央發出67號通告,要求各地黨組織推動國民黨各級黨部,發表通電,聲討“西山會議派”。作為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的毛澤東,堅定地站到了反擊的最前沿。
《政治周報》正是在這種鬥爭的浪濤中誕生的。
12月5日,由毛澤東主編的《政治周報》在廣州出版。在《政治周報》創刊號的“發刊理由”中,毛澤東公開申明了它的戰鬥鋒芒:“為什麼出版《政治周報》?為了革命。為什麼要革命?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根本的幸福,”可是,毛澤東接著控訴道:“我們為了革命,卻得罪了一切敵人——全世界帝國主義,全國大小軍閥,各地買辦階級土豪劣紳,安福係研究係聯治派國家主義派等一切反動政派。這些反革命餘孽,在革命勢力的發展麵前嚇得發抖”。於是“彼輩怨憤之餘,凡所以咒詛誣蔑中傷我們者無所不用其極。京津滬漢各地反革命派宣傳機關,惶然起哄,肆其惡嘴毒舌凡所以咒詛誣蔑中傷我們者亦無所不用其極。……‘內訌’‘共產’等等名詞到處流傳,好像廣東真變成了地獄。”麵對敵人的攻擊、誣蔑,毛澤東鄭重宣告:我們現在不能再放任了。我們要開始向他們反攻。“向反革命派宣傳反攻,以打破反革命的宣傳”,便是《政治周報》的責任。我們反攻敵人的方法,並不多用辯論,隻是忠實地報告我們革命工作的事實。敵人說:“廣東共產。”我們說:“請看事實。”敵人說:“廣東內訌”。我們說:“請看事實。”敵人說:“廣州政府勾聯俄國喪權辱國。”我們說:“請看事實。”敵人說:“廣州水深火熱民不聊生。”我們說:“請看事實。”
這是一篇尖銳潑辣的戰鬥檄文。它表明,革命者要反擊了!
為此,毛澤東特地開辟了“反攻”專欄。他以“潤”的筆名,發表了一組雜文,以犀利的筆鋒,揭露右派製造謊言,和帝國主義同氣相求的嘴臉。創刊號上,同時發表了一組文告,要求國民黨北京執行部查明事實,懲戒主謀。
毛澤東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名義主辦的《政治周報》,拉開了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聯合反擊右派鬥爭的帷幕。
12月13日,《政治周報》第二期出版了。毛澤東以《革命派黨員群起反對北京右派會議》為題,詳細報道了全國各地黨部聲討西山會議派罪行的電文,尤其是北京執行部給國民黨中央的報告書,更是以大量的事實把謝持、鄒魯、林森等右派分子組織反動的“同誌俱樂部”,一個個氣勢洶洶“持鐵手杖”、“若強盜入室”衝擊北京執行部,散布攻擊共產黨和國民政府言論的罪行,一一揭露出來。毛澤東把報告書全文照發,以便讓社會各界“請看事實”。對其他黨部的聲討電,毛澤東分別冠以醒目標題予以報道:如“上海市第一區第五十四分部請中央嚴行製止,勿使非革命分子假名累黨;勿使我總理靈前莊嚴之地,有違犯黨律之非法會議”;“廣東各級黨部代表會議謂苟任少數黨員各逞私見置紀律於不顧其危險甚於反革命敵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特別黨部謂謬然以三數人之陰私,欲召集全體會議,非請從嚴懲辦,將本黨之紀律盡為彼等破壞無餘”;“寧波市黨部謂戴季陶,沈定一,”“葉楚傖等與北京同誌俱樂部反革命分子互相勾結,司馬昭之心不問可知。”這種報道,造成了一個聲討西山會議派的強大聲勢。毛澤東在報道導言中指出:“一周以來,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接到各地反對北京會議派之文電已有二十起,繼起反對者必遍全國。因在現在的中國,除了革命,決無路走,凡屬革命性強的黨員,決不願附和右派拋棄光榮的革命地位,以助帝國主義軍閥張目。”